2008年10月15日 星期三

學代大會倉卒結束──議程延宕 問題失焦

本篇文章因排版疏失,沒有出現在紙本意識報上。請讀者見諒。


◎陳聖為

  10/1,國立臺灣大學學生代表大會在新生大樓舉辦第一次常會。但由於浪費許多時間選填委員會,導致議程嚴重拖延,連聽取學生會長的施政報告都未進行。 而在認可學生會幹部時又問題失焦,令人不禁搖頭。

為選填委員會 導致議程大延宕

  學代大會內部又分成許多個委員會,各學代本應於會前上網選填想要的委員會,本次常會功能之一是協調超過人數(一個委員會最多15人)與徵求召集委員。但由許多學代未於規定期限前上網選填委員會,議長必須一個個叫名詢問,浪費時間,沒被叫到的學代也只能在旁枯等。許多議程延宕到下次不說,連學生會施政報告也因而取消。

  委員會是學代會運作的主要方式,例如與學生社團有關的問題,社團委員會將會在常會以外的時間討論、擬定議案,再於常會中提出討論、表決。委員會可說是學代們應重視的存在。上次學代會議結束時,就有告知各學代應於這次常會前先行登錄想要參與的委員會,這本是應該於開會之前,私底下就該完成的重要責任,但學代們的參與卻並不積極。

  本次議程花費在選填委員會的時間,就佔了一半的會議時間(45分鐘)。使得此次會議的議程十六項中有六項未完成,許多議程得擱置到下次會議──其中包括相當重要的「學生會各部門施政報告」。學代會近年的主要任務便是監督學生會行政上的運作,使學生們的權益得以保障。但本次常會卻因為學代們未正視其責任,把應該事先完成的,實際上也是舉手之勞的上網登記留待開會當天處裡,使得會議進行延宕。也難怪有人批評:「學代會覺大多數的時間,就只是維持其存在與再生罷了。」

這真的是在「認可幹部」?

  本次會議的另一重頭戲是認可學生會長提名的學生會各部長提名人。每個「準部長」都必須接受學代的質詢,但其中有些問題卻不禁令人搖頭。譬如有學代詢問新聞部長:「我不太懂為什麼你們要印懶人報,學校裡面已經有意識報和破報之類的報紙,何必再多花錢去印懶人報 ?」此言讓會場哄堂大笑。還有一學代在公關部長在解釋贊助時,提問:「公關部長,你知道去年ASUS有強迫學生綁用VISTA而導致筆電價格貴了1500的事嗎?」這個問題明顯是不適合在這個場合討論的。審視學生會提名人的適切性,和活動的細節是兩回事。

  在學生會幹部提名人接受詢問前,每個學代都拿到了一份各提名人的資歷與付上的施政計畫,提名人上台備詢。部分學代們的提問,明顯不具良好素養與不清楚重點在何處。

  由不需要懶人報的言論,可顯見部分學代連學生會創立懶人報的立意都不清楚,且也沒認真比較過這些報章的異同;學代沒抓到詢問的重點, 反而使討論傾向事件細節,讓會議沒了意義,這類的問題在會議中卻是接二連三的出現。讓人最感疑惑的是,部分學代們在「認可」學生會幹部時,質詢絕大部份是放在此幹部預定的工作細目與實施上,而非提名人對幹部一職的目標、方向、理念等等。在提名人的階段未就每個活動有深刻清楚的規劃,本來就相當正常,畢竟其是尚未正式成為學生會的部長,對細節的掌握與其適任與否關係有限。把詢問的焦點擺在此處,學代們失焦了。不僅失焦,許多學代還不斷提出對活動細節的「建議」。一方面這場合時間有限,並無必要於此時「建議」,大可在活動前邀前各部長加以簡報,甚至對於預算詳細檢驗。另一方面,學代們的提議,與其所代表的各學院也都無利益關係,多為個人辦活動的經驗。各學代沒辦法就適切性做判斷,反而只能在
小處著眼。難道是學代們比較多辦活動的經驗, 為了證明自己的出席,所以盡挑些自己拿手之處做文章嗎?

  本次會議雖有以上急待改進之處,但仍有學代於會議間有相當亮眼之表現。譬如郭品毅學代糾正(準)公關部長對於拉贊助的誤解;王宏恩學代指出學生會過於仰賴其網站的盲點。雖屬少數,但也值得嘉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