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22日 星期日

深度人文旅遊的可能

    ◎ 許躍儒

  走訪著大南埔,對於即將開始的開發案,居民擁有著不同的想像。「可以發展觀光,吸引南庄飽和的人潮!」「希望這邊每戶人家都能開商店。」「人越多越好啊,我喜歡熱鬧!」看著鄰近的南庄因為觀光、因為桂花巷而繁榮,大南埔似乎也希望靠著富麗的天然景色,能夠再現風!


大南埔的觀光資源

  拿出村民代表葉清榮的競選傳單,裡面細數著大南埔哪些有潛力的觀光資源。冬暖夏涼的泉水窟、全台僅存的打米土礱、登高遠眺的迎龍古道、百年歷史蛤蟆巷、曾經人潮匯聚的豆腐巷、賞螢、情人湖等。「希望能帶動地方繁榮。」代表如此述說著。

  平心而論,若是作為一個普通的觀光客,這些景點稱不上特別顯眼。泉水窟不過是村婦洗衣的地點、土礱則可以在文史博物館看見、步道兩側的林木並不十分高聳、蛤蟆巷豆腐街不過是平凡無奇的一條巷子、情人湖則是當年灌溉的陂塘。「觀光客要的是有吸引力、規模大的東西。這裡太小了,沒有辦法激起人們的情緒。」當地的理髮師表達出對於觀光的悲觀。


殺雞取卵的商業觀光

  但是當地的人可不這麼認為,看看鄰近的南庄吧。靠著2000年後才打造出的桂花巷老街,帶來了源源不絕的觀光收益。如果沒有什麼歷史故事的桂花巷能夠吸引遊客,那麼重新打造一條老街,賣著擂茶板條油桐花等「客家商品」又有何難?

  回顧南庄觀光產業的發展,事情並沒有打造一條老街般簡單。石階古道乃木崎、百年風華老郵局、南庄老戲院,都是2000後由南庄愛鄉協會整理出的景點。而桂花巷,不過是眾多景點之。一開始來的遊客,也是被這些歷史人文所吸引。「每個人都認真抄著筆記。」南庄愛鄉協會的秘書,也是桂花巷營造者之一的邱秀蘭如此形容。

  但是在觀光局以「社區營造的典範」大力放送下,南庄的遊客不斷增加。外地的商人嗅到這邊的商業潛力,桂花巷的「老店」一間間地開、招牌一個比一個更顯眼。慢慢的,乃木崎、老郵局成了可有可無的配角,除了名字之外沒有其他故事再被訴說。血拼、Shopping、購物,構成了現在南庄旅遊的全部。

  「遊客的素質不斷在下降」「大家都覺得生意不能再做幾年了」邱秀蘭的語氣有點無奈。一間間的老店缺乏自己的特色,只是複製廉價的「客家印象」,在內灣、北埔、三義都能遇見。商業的確帶給部份南庄居民豐厚的地租,但是為了搶得先機只能販賣最普通、最常見、也最容易複製的各種商品,將當地的旅遊潛力快速涸乾。只留下一個又一個,幾乎無法分辨,缺乏自己特色的旅遊景點。


深度人文旅遊的可能

  再開發一條老街,或許能帶來豐厚、但也短暫的收益。如何強化自己的特色,才是讓觀光能長遠走下去的經營之道。全台各地的人文旅遊景點都逐漸相似、不同工廠製造的伴手禮成為唯一區別之際,缺乏伴手禮的大南埔,勢必要思考另一種觀光的可能性。

  土礱,是伯公一輩子的心血結晶,集泥工木工竹工於一身。迎龍古道兩旁的非原始森林,其實是客家人有意識的種植自己需植物的結果。百年歷史的豆腐巷,當年有個小孩每天清晨起來磨豆腐。泉水窟,是洗衣服阿桑的聚集之處,也是村內各種八卦的彙集之處。一個又一個人文故事,才是吸引每個來過大南埔的外地學生,呼喊「我還要再來一次」的原因。

  建立與當地人的關係,感受到人文歷史的豐厚,能否開創另一種觀光的可能性呢?廉價的景點複製,帶來豐厚的收益,也快速消耗原有的特色。但少量遊客的人文旅遊,又能夠帶來多大的消費力,促進社區的繁榮呢?這個問題讓每個社區工作者都抱持悲觀,讓每個有潛力的景點居民都難以想像。身為一個外來者,我只能勾勒出一個夢,訴說另一個想像的可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