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祝愷信
澎湖自從國民政府以來的經歷,是一趟悄悄的沒落。新來台的政府對澎湖的重視純以軍事考量為主,未能針對島內的條件去開發。自民國59年以來島內的人口長期呈現負成長;以農林漁牧業為經濟主軸的離島,未能蒙受工業轉型的利益,居民所得多滯待在本島的三分之二。蕭條的事實似乎和景致優美的環境形成了衝突,也突顯了中央政府對台灣偏遠地區的忽視。澎湖縣政府想要開放賭博來尋求發展不是第一次,早在民國85年便有所動。
當年的澎湖縣縣長高植澎聲稱,若不允許離島觀光賭博的開發,島民只好“硬起來”,以公投方式獨立,再開放賭博。高縣長痛陳,澎湖子弟多往台灣開發、幫台灣人服務,自家卻被搞的經濟拮据;必定要開發觀光賭場,讓澎湖人回到自己家內打拼,發展才有希望。高縣長還樂觀的表示,到了公元2000年澎湖人的所得就能破兩萬美金。
但澎湖真的有這樣的發展條件嗎?博弈是合乎當地經濟考量和道德標準的產業嗎?行政院和立法委院內部意見歧異,法案擱置了十四個月後,才在民國86年一讀通過。「離島開發建設條例草案」中給予離島設賭場的權利,內文指出「為繁榮離島經濟,增進財源」之名,可讓「地方政府可自訂辦法劃設特區經營觀光博弈業,且免徵營業稅及營利事業所得稅」,但營利所得之半數將投資於地方建設。
到了民國87年澎湖設立賭場的爭執仍在進行;一方面中央的內政部長黃主文和行政院長蕭萬長皆以治安考量反對設賭,而另一方以澎湖縣長賴峰偉與地方立委林炳坤帶著大批民眾到行政院陳情,要求開發。中央與地方聲音的落差格外明顯。
這樣的僵局要到了民國89年才突破。「離島建設條例草案」在持賭立場立委讓步之後,刪除博弈相關條款,三讀通過。但觀光賭博的聲浪並未停息,經建會隨即在同年十月召開「博弈事業由離島先行試辦處理政策案」的會議,並在月底邀請以色列SFK集團總裁雪恩和The Venetian集團總裁安德森前往評估。兩者均表達高度興趣,還提醒台灣官員要趕在中國駐海開放以前設賭。乍看澎湖的的觀光博弈似乎已成定案,但民國90年又陷入膠著。陳水扁總統發布聲明,撤回之前「贊同」的言論;經建會指稱決議必須要交給內政部執行,而內政部則稱需在半年的評估,最後提案便不了了之。
不論未來觀光博弈通過與否,澎湖島的案例都在提醒我們重視離島需求;不再以核廢料的掩埋場,或虛幻的歷史場景來視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