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昱(社工一)
「台大有很多東西都好有趣,值得留下來……可是我只能把這些東西紀錄下來,我不知道怎麼做進一步的研究,那需要歷史方面專業的人。」台大校史館的張安明館員這麼說。校史館目前隸屬於圖書館,兩名館員原本也是圖書館的職員。面對校史的龐大工程,館員只能邊做邊學,盡力將學校的點點滴滴留下來。事實上,台大博物館群旗下的許多博物館,都是館員一人身兼多職、或是由系上熱心的教授協助,盡力維持博物館的經營。
經歷了多年的規劃與努力,台大的博物館群逐漸擁有了一個樣貌,但目前的經營制度距離完美還有一段距離。目前的博物館群在行政階層上隸屬於圖書館,也就是說,博物館並非一獨立的研究機構,而是一個附屬的組織。這樣的編制將導致其在人員聘用、以及經費申請上的困難。如今台大的博物館群正面臨了人力以及經費上的困境。博物館群2010年的經費,被砍到剩下不到一半,幾乎只剩下維持開館所需要的人事費。
博物館的可貴在於歷史上的長久累積,然而弔詭的是,現在的制度設計,卻使博物館群的人力、經費都無法持久經營。
人事,不穩定
首先是專業人力的缺乏。作為一個博物館,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展示自己的藏品,因此從場地規劃到文物擺設、從燈光設計到對外宣傳,都需要有博物館學的知識來安排;除了展示與收藏之外,博物館還是個具有研究功能的組織。一般來說,大學中博物館的優勢正是在於可以運用大學的研究人才,讓展覽不只是設計公司主導的「發包展」,而是真的能透過藏品的長期研究,策劃具有深度和內涵的展覽,甚至對藏品提出全新的詮釋。然而「大學博物館」這樣的優勢,以目前的台大的制度而言,卻是無從發揮。
可惜,像台灣大學這樣的公部門研究機構,是不能設立「典藏組」、「推廣組」、「展示組」……等與博物館相關的單位編制,也不能任意把既有的公務員調動到新的單位。這樣的規定使得博物館群沒有辦法透過學校或政府,來對外聘用長期的專業人員。因此,目前台大博物館群的館員大多是一年一聘的約聘幹事,使用約聘人員的最大缺點就是時效不夠長遠,使得博物館本身難以作長期的規畫。這些館員許多是相關科系畢業的研究生,不缺乏專業素養和熱忱,可是約聘的館員有心要經營,卻也被迫面對時間過短的問題。
約聘人員以外,現在學校內的博物館大都由各系所教授,利用閒餘時間參與規劃與整理,但大部份教授都有自己的授課和研究計畫,有閒餘時間、並具備專業服務熱忱的教授人數實在不多。因此有的系所及利用服務學習課程,讓學生可以進行打掃、導覽等較容易的工作;除了教授之外,研究生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博物館開放期間,研究生也擔任了許多導覽員的工作,只是受限於其身分及在學期間,研究生也很難對於博物館有所發揮。
若將視野放遠,這樣的經營方式能維持多久?抑或這樣的模式是否能提高大學博物館本身的專業深度?
經費,也不穩定
其次為經費的不穩定。博物館群邁入第三年,前兩年的經費到了第三年剩下開館必須的人事費用。開放博物館,除了基本的水電費、還會需要博物館文本簡介的印製;更多的,是開展之前的研究作業、展場規劃、訓練導覽人員等較需要時間的工作,因此穩定且足夠的經費是經營博物館的必要條件。而台大的博物館缺乏的並不是金錢本身的不足,而是缺少穩定的費用供給、以及明文的經費制度。
由於公部門的經費有其限制,所以博物館的經費必須尋找別的管道。目前台大博物館群的經費主要來自於李嗣涔校長的「校長機動支援支出」。這個款項的好處是機動性強(每年有約一億五千萬可以使用),可以適時應用。可是這也代表博物館群今天所仰賴的的經費,並不是由校務會議審核過的校務基金,沒有穩定的資金來源,也使得博物館群難以做出長遠的規劃。博物館的工作並非一朝一夕可以成就,然而從現今來看,台大博物館群的經費來源是極為不穩定,如果有一天,當「博物館群」的構想不再引起學校領導人注重的話,台大內的博物館就勢必面臨無法運作的絕境。
制度需要長遠和持久
當初從台大人類系畢業的胡老師,到了美國留學後後,才發現國內博物館學知識的嚴重不足。胡老師回國進入台大教書後,也利用閒餘時間親身參與人類學系民族學標本館的規劃作業。
「國外的大學博物館在組織上,是獨立的法人組織。」胡老師說,美國的大學博物館,為了避免學校或國家財政負擔過重,於是將校內的博物館「法人化」,如此大學博物館便成了一個獨立營運的組織,除了自負盈虧之外,法人組織可以以研究機構的身分,向國科會或中研院等機構,申請研究經費以及研究人員,不但負責人專業程度提高,也不用擔心經費不足。「更教人羨慕的是,美國的大學教授可以提出只在學校領半薪,然後將多出來一半的時間投入博物館,另外一半的薪水就由法人化的學校博物館支出。」
如果國外的經驗距離過遠的話,國內的成功大學最近也成立了大學博物館。也別於台大的是,成大用校務基金將博物館立獨立的一級單位,人員聘用可以聘用研究員(等同於教授)。因此成大博物館在展覽前都會要求研究員進行一年到一年半的事前研究,還可以直接向國科會提出經費申請。成立之後,成大甚至和台南市政府合作,提出「台南大博物館群」的想法,由政府推動免費授課,學校亦開授博物館導覽志工訓練等相關課程,成為另類的「產學合作」,甚獲校內外好評。
台大的博物館群,博物館群的台大
「台大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資產,這是成功大學所缺乏的;可是,到了今天,兩所學校的博物館卻有相差這麼大的發展,除了制度和身分上的不同,更多的,兩個學校對待自身歷史的態度也在此顯出不同。」當初物理文物廳的策劃人,也是今天成大博物館的推手──張幸真老師說。她提到,校內的文化資產一方面需要熱情的學生和老師來關心,可是老師僅能利用自己閒暇的時間,而不斷來來去去的學生也不一定能夠不斷接棒。校內的文化資產需要有正式的組織和制度來照料,今天軍刀機、磯小屋有學生出面關心,但或許幾年後的學生關心別的議題。學生的熱情需要制度化的保存進行配合,否則無法長久。
台大擁有別的學校所沒有的文化資產,然而,台大不但沒有管理這些「歷史財富」的有效方法、甚至也缺乏對這些文物進行長遠保存的遠見;在經營博物館方面,因為行政制度而導致的不彈性資源利用,更是值得作為第一學府的台大來反省與思考。「一個缺乏歷史的個人或團體,將難以對自己提出反省,以至於其本身無法進步。」究竟,台灣大學的價值何時才會被重新思索?
只有學校當權者重視這個部份,才有可能改變,舉台北縣為例子,因為陶瓷博物館的設立,開始有了研究人員(等同於大學講師的職等)的編制,因為博物館需要很多不同領域的專業人才,之後北縣博物館一個個成立,從十三行、黃金博物園區、淡水古蹟園區等。
回覆刪除回頭看臺大學校的歷史建築物(許多是帝大成立前就存在),雖然沒有被指定,但也是臺灣少有的"寶";但似乎對一些口述歷史、歷史建築的維護辦法,好像沒什麼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