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大意識報
2011年4月2日,教育部公布了第二期「邁向頂尖大學計畫」(即五年五百億)的補助學校以及金額,其中台大更獲得了高達31億的經費;相較於第一期的計畫,台大獲得了比過去多1億的經費。
在第二期的五年五百億計畫中,教育部也嘗試回應一些第一期為人詬病的部分。例如社會科學領域在第一期只使用SSCI做為審查的標準,第二期則新增台灣的TSSCI,以符合人文社會科學著重於在地社會議題的特質。人文與藝術也新增了過去沒有的A&HCI進入審查的範疇。這樣的調整,或許沒有根本解決以「論文產量」累積點數的競技方式,然而現階段而言,能脫離原本獨尊SSCI的審查,確實具有進步的意義。不過,目前理工領域的審查依舊以國際期刊SCI作為唯一的標準,儘管鼓勵學界符合國際潮流可以增進學術品質,但也同時存在學界與台灣產業科技或社會需求脫離的隱憂。
就在此時,台大校長李嗣涔先生也喊出「前進五十大」的口號,可見其企圖讓台大成為世界頂尖大學的野心;然而,在口號的背後,不得不質疑台大對於「頂尖」、「優良」的想像究竟是什麼?正當教育部試圖透過修改計畫,使評量過程更為多元的同時,台大卻仍盲目追求以世界各大國際評鑑為評量標準的「五十大」(甚至有些評鑑只是私人公司進行的噱頭),如此一來,犧牲的將不只是教授教學的熱忱,大學的社會貢獻也成為了陪葬品。
另外第二期「五年五百億」除了改變審查標準,也同時改變了挹注的經費方式。第一期的五年五百億限定各校所獲得的經費,必須用於「重點發展領域」,經費透過核銷的方式獲得,但也因此引起了爭議,如:去年監察委員懷疑台大利用碳粉夾浮報經費的使用量;然而,第二期採取了「統塊式核給(block-funding)」的方式,即教育部將不特別指定使用項目,使得各大學在發展重點研究領域外,可以依照自己的計劃,更彈性的運用相關經費。
在這種彈性之下,大學必須更審慎來使用這筆經費。由於經費的使用更為自由,大學可將這筆經費挪作創建或改進基礎建設之用,然而五年五百億終究只是短期的計畫,大學若要長久經營,不能完全依賴這種短期的、高額的經費,還是必須找到穩定的經費來源。
由於享有更大的自由,大學更要主動、公開地使用這筆經費時,相伴而至的是更嚴厲的監督。對於五年五百億的經費使用方式,校方向來被動的等待關心的人來詢問,卻很少利用更主動的方式,對外說明經費的使用。五年五百億的挹注不應該成為浪費,大學生以及校內相關的次級團體也該把眼睛擦亮,一同監督這筆經費的使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