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1校園文化資產詮釋課「喧嘩組」:
王嘉霈(機械四)、利昕叡(動科一)、王震堯(財金二)
前言:2009年七月下旬,由於社科院新建工程臨時替代道路必須開通,臺大校方將停放在辛亥路後門草地旁二十餘年的老古董F-100A編號0218超級軍刀機拆解報廢。拆除過程中,有熱愛飛機校友出面阻擋,並且引起網路上大量聲援保存古董飛機的論述。在學生會福利部出面協調後,校方同意暫時保留不拆。爾後更有校園文化資產詮釋通識課的同學們為0218投入文史建立的工作,以及「臺大F100改善小組」的成立。
拆機事件至今已超過一年,在改善小組長期和學校溝通協商之下,0218已經成為學務處課外活動組的財產,並由校園文化資產社代管。文化資產有形無形價值應當保存觀念的落實,也讓校方同意成立專戶開放捐款,以籌措修復陳展0218的資金。
問:你怎麼會去擔任「校園文化資產詮釋-台大校園F-100超級軍刀機」的課程助教?
宋:開設校文資的劉子銘學長是台大電機系畢業,讀完博士後,去年回來教書,目前是醫工所助理教授兼學務處學生課外活動指導組主任,學生時期擔任過學生報記者。他與許家豪學長看到國外大學有為訪客導覽校園的課程與社團,就將它引入台大。雖說是校園導覽,可是校園文化資產這種東西要有故事性就必須為它設計一套解說導覽方案。我印象中校園文化資產社、校園解說導覽社這些社團,背後有些人力是重疊的。
當初發生學校拆飛機的事情時,引起劉子銘學長關心這件事,我看到子銘學長在NTU板上推文,約某天要帶幾位校園文化資產詮釋的同學,去找藝術史研究所黃蘭翔老師(博雅教學大樓的公共藝術評委)討論飛機的下一步,於是我就一起去了,因而認識子銘學長。我本身並不是航空迷,對飛機不了解,在子銘學長的邀約鼓勵下,在98-1這個學期擔任校園文化資產詮釋通識課的助教,並成立飛刀組的實習課,藉由實習課將飛機的歷史帶出來。但我自己已經碩二也有研究要做,有考慮到時間,所以另找系上其他研究室的同學來幫忙。然而我們都是機械系的,與這門課的專業背景(人文歷史)有些不合,所以再找歷史所博班的學長來幫忙。所以我們三個就成立這門實習課了。
選修學生共五位,來自不同科系。在考量人力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最後我們訪談了一位開過F-100的飛行員宋孝先教官與機械實習工廠的林瑞陽師傅。另外由BBS找畢業的機械系學長姐,詢問對飛機的看法。期末完成一本文化資產詮釋的報告書,說明飛機確實具有歷史意義和保存價值,學生要保留不是一廂情願或只是激情抗爭。我一開始沒有把握飛機會不會被拆除還是報廢,只是希望先透過這門課找到人力來做這架飛機的歷史,讓我們對這架飛機有更多的認識。就算飛機未來沒被保存下來、被報廢了,至少這本報告書可以留下歷史見證。
我當初聽到學校為了蓋新大樓修路,被飛機擋到一點預定道路,校方認為新馬路比舊飛機重要,所以打算把飛機拆解報廢掉。如果學生因此出來抗議甚至連署,我覺得沒什麼用。當時學生會福利部部長阮俊達同學也已經盡責的扮演校方與學生之間的橋樑,反映學生的意見給總務長了,但福利部沒有義務要把這件事圓滿解決掉。我認為飛機這個議題為大眾關注的時間不會超過五天,雖然網路討論熱烈,但我認為不會持續太久。
我去看文章被轉到哪,追蹤後續討論。於是發現被轉到航空板。並發現有人發表文章表示,台灣保存除役軍武風氣未起來,連台大都如此,這件事過去就算了,不必為這件事太過認真。倒是他有提出許多國外復原報廢古董飛機的案例,又提出有建設性的意見,規劃這架飛機的短期拆遷、中期修復與長期陳展工程進度。他把初步的時間、經費、人力都具體規畫出來了!我主動去聯繫他,才知道他是經濟部航太小組的專案經理王常松。
問:改善行動過程中得到的啟發?
宋:我不贊同過度一廂情願將夢想願景無限上綱,認為只要有心就一定能成功云云。我是以比較理性、工程師的角度去想去做。當然一開始都要有熱情,但維持熱情不減就有許多現實考量,不能低估問題的難度或高估自己的能力,否則會受到許多挫折。而臺大F100改善小組到現在一直都在調整腳步,如何順應現實、外在環境條件。不可能列出所有事項,但是只有五個人去做,最後只會DELAY了,大家又廢寢忘食又得不到成就感,這樣想再讓大家投入新的工作就很困難。所以最大啟示就是學習認清現實面,腳踏實地:人的時間精力有限,不可能為一件事付出無限的關懷,要去取捨這比例,還有課業、家庭、朋友,都要花時間的,不能光靠熱血就把這些都排除掉。
我不太敢講我是在帶一個學生運動,我覺得把它當作一個工程來想的話,會比較輕鬆。像一般的工程計畫就是寫計畫目標、預期成果、實施方法、列預算表,然後申請成功,拿錢、做事。而這個臺大F100保存計畫比較特別的是,一開始你什麼都沒有,連錢的來源都要去試去規劃。把他當工程來想就比較沒這麼SERIOUS,不會說我是熱愛飛機的人,哪天飛機被毀了,我就痛不欲生怎樣的,或訴諸情感的舉動在裡面。
問:說說投入保存計畫一年來的心得。
宋:我們通常一開始會訂定一個計畫,但執行策略則是且戰且走隨機應變,因為計畫永遠趕不上變化。過程中可能會有新的資源不斷提供進來,資源提供者有時會附帶一些要求,那麼我們就不可能一直堅持只做原先計畫的事。所以會去評估資源對我們的幫助,然後評估我們要多做多少,有何利弊得失。基本上還是要有自己的立場,所以不是這麼堅持一定要做哪些事情。關心其他議題做資訊整合也很重要,例如校空在評估飛機該放學校哪裡時,提到蓋機械新館、女八女九可能拆除的事情。若我不關心其他議題,可能也不知道有其他的資源可用,所以不見得關心其他議題就是浪費時間,當然,這也有些運氣啦,但至少你沒踏出去你永遠不知道。
我一開始覺得飛機修復是小事,找個廠商報價弄一弄,就CASE CLOSE了。後來漸漸覺得沒那麼簡單,廠商可能不願意來。那錢也不見得報價單出來就可以要到錢。還牽涉到很多問題。我的思維一直在改變,從一個單純機械系學生,到一個關心飛機努力在做事的學生,甚至後來必須常常和校外單位接洽,就逐漸拋棄掉學生的思維,做對等的溝通。我不再從一個本位去思考這問題,當我為別人的立場分析利弊,對方也能接受時,代表我變的比較理性和成熟。而不只是以一個單純的機械系學生去思考事情。
問:校方對於超軍刀機保存的立場如何?
宋:飛機原本不屬於任何保管單位,總務處要開馬路,與飛機有衝突。最後那條路與飛機的機翼只有30公分的干涉,所以要拆掉它。飛機拆到一半被擋下,是因為有位在空軍開過飛機,對飛機有感情的歷史系校友,當他看到飛機在拆時,以肉身擋怪手,所以就停下來了。然後馬上聯絡人,找學生會福利部處理。所以若沒那位學長,飛機早在一天之內拆完了。很多人往往是流於嘴砲,但沒行動。像那位學長則是身體力行,勇敢去擋,我覺得這舉動是很勇敢的,才讓後面的人有這些事能做,有繼續發揮的空間。我們認為飛機有存在價值,所以與學校溝通,修改路邊停車位設計讓飛機得以保存。城鄉所劉可強教授說的好,若今天沒去拆這架飛機,那飛機很可能會自然衰敗風化,最後也沒人管。因為有拆的動作,對飛機來說不見得是壞事,因為它被重視,對它投入時間精力的人,已經讓它有故事了,不管飛機未來留不留得住,已經讓它在歷史上留下一個位置,就會覺得這是件好事。學校的立場也在跟學生溝通的過程中,從主張拆除報廢,變成暫時保留,最後變成編列財產,開校園文化資產詮釋課程介紹它,目前校方和學生立場一致,積極致力於改善飛機,讓它呈現更好的陳展狀況,我認為整件事演變至今,仍然要感謝校方的正視與支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