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23日 星期六

正視校內清潔工的困境

◎電機三 蔡秉璁

   或許我們都曾在校園內某處瞥見手提水桶、身穿背心的清潔人員,甚至可能有過在走進廁所時差點與阿姨撞個正著的經驗,當然也可能並不曾看見或從沒有注意。 但我們大概都能同意清潔是件辛苦而不簡單的工作,然而這個「辛苦而不簡單」的註腳只是個抽象的形容詞,我們是否能進一步去勾勒清潔工作與清潔人員那模糊不清的面貌呢?

   校園內的清潔人員面對的困境主要有二。其一是清潔工作本身的特殊性,來自人們的使用習慣、空間本身的形態以及人們對於「乾淨的環境」的想像。其二則是勞務採購制度,一種相似於人力派遣的制度,即現今台大校園內的清潔人員並非由校方聘任,而是將各區域清潔工作劃分為各項標案,委由清潔公司投標、聘用清潔人員處理。

  在上述這兩個脈絡之下,校園內清潔人員面臨的困境主要有薪資低落、工時過長、工時被動彈性化、缺乏穩定性、沒有申訴管道乃至同學及其他使用者習慣不佳等。以下將簡明扼要描述以上各種困境,並粗略分析其形成的因素與結構。

低廉的薪資

  對於清潔人員來說,最為難熬的困境便是薪資低落。舉例來說,校內廁所清潔人員的平均月薪約在兩萬二到兩萬五之間,而這已是相對較好的待遇,月薪不滿兩萬者大有所在。

  清潔人員的低薪除了因為清潔工作長期被視為低技術的底層工作,更重要的是勞務採購制度的影響。由於台大每年編列於清潔工作的預算差異不大,改採外包之後,經過清潔公司的轉手後,清潔人員實際領取的薪資便不得不減少。

   此變動並不盡然會反映在月薪上,但相對於現今少數台大直接聘用的清潔人員或工友,勞務採購制度下的清潔人員往往沒有年終獎金、各類職工福利,乃至超時工作的加班費。更嚴重的是,在一年一約的勞務採購制度下,每年更換清潔公司導致清潔人員無法累積年資,因此薪資幾無成長的可能。

  除此之外,清潔人員社經背景普遍較低。許多清潔人員往往是原籍中國的新移民配偶或單親母親等求職市場的弱勢者,他們的家庭更可能因各種因素而極端仰賴其收入,因此低薪影響的不僅是工作者本身,更導致家庭難以向上層社會流動,幾乎可視為惡性循環。

常態的超時工作

  所有被視為底層、地位低落的工作皆具備有低薪資、長工時的特性,而台大校園內的清潔人員也不例外。因此除低薪資之外,清潔人員們面對的第二個困境無疑地便是超時工作。

  超時工作的主因可以歸於清潔工作本身及其在校園內的特殊性。首先,「乾淨的環境」作為清潔工作的「產品」,可被視為一種消耗品,必須常態性的投入勞動力使得空間可以維持「乾淨」的狀態。

  其次,「乾淨的環境」如何維持具有高度的被動性,比起清潔人員如何清潔,使用者的習慣及使用頻率對「乾淨的環境」的維持影響更大。這代表勞動成果的維持並非由清潔人員本身掌握,必須被動地不斷補充快速消耗的勞動成果,例如對各場所的管理單位需要隨叫隨到。

  這些特殊性又在校園中被放大且變形。校園中的教室、廁所乃至走廊及系館等公共空間在上課日時使用頻率極高,姑且不論使用者的習慣如何,如此之高的使用頻率導致許多區域必須一天打掃兩次。

   再者,教學大樓與部分系館皆要求清潔人員必須在早上八點第一節課開始前將環境清理乾淨,因此許多清潔人員必須早在六、七點大門一開,便開始打掃清理。與 此並行的是,不少教室又有晚間ABC節次的課程,往往在結束之際,清潔人員仍需整理環境,但又多半無法在十點各空間關閉前完成,使得沒有完成的部分又必須留待隔日一大早趕在上課前清理完畢。以上兩者無疑地導致令清潔人員煎熬的超長工時。

被動的彈性工時

   順著校園內的清潔工作必須配合學校生活節奏的脈絡,我們不難發現任何發生在台大的大小事都會影響清潔人員的勞動與生活。除了常態性的「第一節課前整理好 教室」及「晚間課程結束後必須再做清理」,一旦負責區域舉辦各類研討會或教室出借考場等等,清潔人員便必須無條件配合到校整理環境,最多也只能以換班解 決。

   除此之外,對於宿舍的清潔人員來說,他們所面臨的困境更是窘迫。儘管他們表訂的上班日是周一到周五全日、周六半日,但住宿生們可不是只有周一到周六才會使用宿舍的浴廁,甚至周末時製造的垃圾量才更為可觀。故即便沒有任何人向清潔人員下達指示,但他們在周日仍然會清理宿舍環境,否則周一上班時將面對滿地溢 出垃圾桶外的垃圾。因此宿舍清潔人員實際上每周工作日至少六天,甚至高達六天半到七天。

  從配合學校上課時間、場地出借舉辦活動,到宿舍全年都有舍胞住宿、生活,清潔工作的被動彈性化當然可以視作其特殊性在校園內的延伸之一,然而這不僅導致清潔人員缺乏足夠休息時間的情形雪上加霜,更關鍵的癥結點在於加班費往往短少或欠缺。

短少或欠缺的加班費

   對於宿舍或配合上課時間工作的清潔人員而言,表訂時間外的工作往往皆被視為「自願加班」,加班費根本就是天方夜譚。因為正如前述宿舍清潔人員遭遇的困境 一樣,如果不付出額外的時間,在隔天或接下來的上班日只得面對更為棘手的髒亂,而正是這樣的結構造成清潔人員不得不「自願加班」,也因此管理單位並不承認 額外的工時不願編列加班費,但問題的核心「清潔工作量過大,現有人力無法負荷」卻始終不被重視。

  至於清潔人員配合學校活動出勤,目前可分為兩類加班費計算方式,若場地使用單位為校內單位,則以基本薪資時薪給付加班費,若是校外單位租用場地,則由場地費中清潔費給付。

   此計算方式有一巨大問題,按照《勞基法》的規定,在不同加班時段應給予不同加成的加班費,例如假日加班應給予兩倍工資,因此上述兩種加班費計算方式往往都不符合《勞基法》規定。但關鍵的問題就在於,長期以來清潔人員,特別是勞務採購制度下的清潔人員,是否適用《勞基法》始終有著模糊的空間。導致他們的加 班費始終缺乏保障,陷入「有就是萬幸,沒有也無法爭取」的困境。

缺乏申訴管道與工作的低地位

   如果在校園中曾與清潔人員偶遇,我們都不難發現彼此多半會刻意避開對方視線,甚至清潔人員也會算準學生下課的時間,盡量避免在下課時間打掃環境。此現象背後的成因表面上似乎不難理解,一方面清潔人員既不願意妨礙學生使用空間,另一方面學生的經過實際上也會打擾到清潔工作的進行,而多數的學生往往也不好意思中斷清潔人員的工作。

   然而除了表面上「雙方都有的不好意思」之外,制度上的權力不對等更是清潔人員不願意多與學生接觸的原因。學生並不乏針對清潔工作未妥善完成的申訴管道, 相對地清潔人員幾乎沒有任何權利救濟的手段可言,萬一兩者發生衝突,清潔人員自然較容易吃虧,而這也造成清潔人員多半無力糾正部分學生不佳的環境使用習慣。

   同樣的狀況在清潔人員與行政人員之間更為嚴重。校方的行政人員不僅能指揮清潔人員,甚至更可以直接向清潔公司提出要求。清潔人員反映其權益受損的管道多半只有透過清潔公司或者與行政人員的私人交情,因此清潔人員的工作幾乎可以說是完全聽命於行政人員,難有反映自己意見的機會。

  總結來說,在勞務採購制度之下,清潔人員不被視為正式職員,沒有正式的意見反映管道,使清潔人員相對於學生或行政人員等原本就較缺乏發言機會的地位更沒有保障。

結語

  清潔工作在人們的生活環境中不可或缺,然而清潔人員無論是經濟、工作內容、時間、權益都沒有足夠的保障。正如上所述,這些困境大多圍繞著這份工作的特殊性及勞務採購制度形成,而這也是在了解清潔工作的辛苦之外,更需要認真面對的結構性因素。

  因此,除了道德式的同情與履行垃圾分類、使用後沖水等舉手之勞,面對在我們身邊辛勤工作、努力維生的人們,更重要的是瞭解結構性因素如何形成、如何製造困境,以及如何有改變的可能。

   這樣的理解在勞動日漸彈性化的今天,對我們來說也有重要的意義。新聞上常見的22k、責任制等等,證明了不僅清潔工作缺乏保障,即可能成為受雇者的我們 未來同樣也充滿不確定性與艱辛。如果我們能透過清潔工作窺見現今勞動體制的缺陷,我們或許能發現更多人相似的困境,進而一同致力改善現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