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遴選特別小組
朱敬一:解除桎梏,讓台大追求真正的卓越
朱敬一挾著豐富的經歷與社會評價自校園外異軍突起,進入台大校長遴選,雖然獲得學生模擬票選最高票的肯定,仍與校長寶座失之交臂。朱敬一有豐富的行政經
歷,也不吝表達對社會百態的看法。專注於高等教育的不足與失衡、以國科會主委的身分進行的改革,包含經費申請流程,是其重要資本。
融會經濟學與自身的行政經歷,朱敬一強力主張藉由校內制度上的革新,將教學、研究人員自死板的評鑑記點制度與經費核銷制度解放,他深信唯有充足的自由空
間,才可提升台大的學術精神與風氣,成為世界一流的大學。與過去校長的思維不同,朱敬一認為追求排名並無助於追求卓越,而應當提升校園環境以及與外在的連
結。因此,他主張加強學生與學校層次的跨國交流、招募國際大師與運用台灣的在地優勢。
面對近年來自籌經費的壓力,朱敬一也提出要轉換募款的思考模式:與社會建立起正面的連結、使台大有益於社會,才能獲得大眾的認同與款項。另外,申辦講座一方面能夠造福學生,亦可募得經費,實為一舉兩得。
朱敬一豐富的經歷、響亮的名氣與豐富的人際網絡,是他參選的最大武器。然而其過去身為國科會主委,承續前任與農民爭地爭水的中科四期政策;甚至於做出停工承諾三日後,繼續指示怪手佔地搶水,其背信忘義之舉亦使其行事作風打上一大問號。
包宗和:均衡發展,三方並重
包宗和出生於1952年。大學畢業於台大政治學系國關組,曾任臺大政治學系副教授、臺大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院長、臺大政治學系系主任、社會科學院院長、以及行政副校長等職務。此外他也曾擔任行政院大陸委員會諮詢委員,是現任總統馬英九先生的兩岸關係幕僚。
包宗和的治校理念主打均衡發展:自然科技、生物科技、以及人文社會科學三方並重。提到過去八年李校長的治校成果,包宗和認為自然、生物科技已經具備一定
的基礎,人文和社會科學的發展是能夠被加強的。此外,包宗和認為科技不應與社會脫節,在研究方面,包宗和希望打造跨領域合作的研究團隊,充分利用台大既有
的學術多樣性優勢,並且讓學術研究成果可以回饋社會,帶動社會變遷。
出生於政治系、深受社會科學的薰陶的他,在治校理念說明會的過程中,不時流露出對於民主、對話的期待。在面對台大工會與學生會關於學生權益的提問時,包
宗和認為對話和溝通是解決問題的途徑。同樣的,針對紹興社區校地爭議,包宗和提出居民、學生、政府三方對話的願景,承諾不會以「依法行政」作為忽視歷史難
題的藉口。
包宗和曾為馬英九總統的兩岸關係重要幕僚,不禁讓人好奇於他對於中國學生來台的態度。由於語言和文化的相似性,中國之於台灣有別著特別的影響力,雙方在
人才和經濟交流上的頻繁也遠超過其他國家。對此包宗和強調「平等、互惠」的交流。中國至今尚未承認台灣的學籍和學歷,其他諸如「三限六不」等規定也有違反
人權之處;包宗和認為這些並不是大學校長可以解決的問題,所謂平等還是必須從本國生的權益的維護做起。包宗和承諾,不管是否增加中生或其他國際學生名額,
必須以「不排擠校內學生資源」為原則。
楊永斌:產學合作計畫 讓台大成為社會火車頭
現年59歲的楊永斌出身金門農家,為台大土木系校友,曾任台大工學院院長、中華工程教育學會(IEET) 理事長、及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校長。現為台大土木系特聘教授。
綜合四年傑出的治校經驗,楊永斌認為台大應當要採取產學合作的方式,主動關懷台灣的中小企業,創造大學與產業之間的共榮互利。藉由雙方在人才和技術上的良好互動,也預計將為台大的經費募款帶來正面效應。
在國際交流的部分,楊永斌以推動台灣的國際工程教育認證為例,認為台大具備良好的實力。若能以資訊科技和英語能力開拓國際視野,強化與國外大學的互動,
將能使台大更有競爭力。此外,楊永斌也補充人文教育的重要性,認為台大要在精進排名之餘,更要堅持自主傳統,打造人文台大形象,以「愛人」校訓培育下一代
的華人思想家。
綜觀而論,以過去楊永斌在台灣工程教育的耕耘,已足茲證明其有能力使台大更受國際矚目;而他在雲科大期間與企業的良好互動,也讓人看見他的募款實力。但
在自然科學相關科系的成功途徑,人文社會科學是否也一體適用?楊永斌並無具體說明。此外,具備土木專業的楊永斌,僅說明會同等注重學生宿舍與教學大樓,較
無論及他對於其他校地規畫的看法。
洪茂蔚:健全財務,解除限制
洪茂蔚出身台大經濟系,曾任台大管理學院院長、中興大學創院院長及財金系主任(借調),現為台大國企系講座教授及多家公司獨立董監事。
管院背景的他以財務專長為台大財務狀況把脈,提出台大自製五年五百億,亦即以信託方式募集六百億資金,使用其利息及投資收益,每年可為台大帶來三十億的
收入,可望取代教育部五年五百億補助。此外,他也強調將比照美國公立名校方式,透明化台大的財務資訊,並將由經費下放至各學院,「由各學院當火車頭」鼓勵
均衡發展與重點突破。
洪茂蔚相當重視台大校園內自由自主的風氣,落實在主修制度方面,洪提出了「自由第二主修」的構想,解除現行雙主修的門檻限制,讓學生能充分摸索興趣、發
揮專長。同時加強產學合作,調整教師借調企業實習的制度以降低創業風險。洪認為知識份子應關懷國家社會,他將以成立經濟、社會、環境領域的「智庫」團隊方
式,對國家社會公共政策提出建言。同時要在甄試制度上著力,提昇社經弱勢學生的比例,以達到教育促進社會流動的目標。
洪以曾任管院院長的人脈基礎及理財能力,加上豐厚的財務支援為後盾,自許當一個能幹的校長,提昇管理經營的效率,可望在萬物喊漲、經費緊縮的時代帶來一線生機。然而其在遴選會議前的校務會議便遭滑鐵盧,更失去與其他候選人持平競爭的機會。
楊泮池:從白色巨塔到校園高層
楊泮池院長從台中一中畢業後,於1979年畢業於台大醫學系,並於1990年從台大醫學院臨床醫學研究所取得博士學位。長期擔任醫學院的教職與行政工
作,使楊院長在說明會上相當強調醫學院的經驗,不但放了一段醫學院的影片,更提及了包括醫學專業技能的全球化與在地化、醫學院開設且由院長為新生教授的第
一堂課、楓城利他獎、青年大使團與亞太醫學生論壇等;甚至在提及竹北和雲林校區開發時,也不忘強調會推動與生醫、農業等相關產業結合。
其他施政理念上楊院長表現並不理想,無論是教學、研究、行政、財務等方面多有缺乏系統性且虛而不實的現象。在面對提問時,對於近日醫學體系中發生、且與
楊院長相關的過勞與輕生慘案不斷表示不願回答;在會上更有老師暗指楊院長早已和鄭富書總務長協商好,將會在當選後將鄭升遷為行政副校長。最後,紹興社區議
題與醫學院有直接的利害關係,楊院長對於警察入校一事支吾其詞,而紹興的部分則沒有正面回答,只陳述了一些校方曾經做過的事,既沒有提出承諾與確切方向,
更僅表示「未來將由城鄉所引領計畫」。
台大校長一職在陳維昭與李嗣涔先後執政共計二十年後,本次楊泮池參選讓許多人認為大有醫學院重掌大權之勢,但事實上這場選舉更同樣是白色巨塔的內鬥。原
本呼聲最高的候選人之一、國科會主委朱敬一,其連署推薦人便是醫學院前院長陳定信;楊與陳分屬的胸腔內科與消化內科素有資源排擠的問題,且根據醫院內部得
知的消息,陳定信與楊泮池曾為了決定中研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的所長一職而結下樑子。這一次的台大校長遴選,意外成為醫院資源與個人恩怨的延伸戰場,在當上校長後,其勢必要面臨這些問題。
羅清華:突破危機 重拾一流大學高度
羅清華由台灣大學地質研究所碩士畢業,曾任台大地質系教授、理學院主任,現任副校長一職。他認為台大目前面臨許多挑戰,包括國際間的競爭、社會快速變遷和校務基金不足等種種問題。
國際徵才激烈,羅清華認為在這環境之下,台大應以「海納百川」的態度接納中國與國際優秀學生,協助排除就學與就業的障礙,短期內學校裡的外籍師生比例可
以達30%,並且運用基金和與其他大學合聘的制度,延攬五至十位國際大師為校服務。另外他希望台大師生、員工多參與國際事務,取得認證與國際接軌。學術方
面對外應國際化,揚棄學術代工,追求學術的衝擊力,而對內的評鑑與獎勵機制可以再多元化,並提高獎勵比例。
羅清華認為目前的行政制度過於僵化,應引進企業精神,加強考核以確保品質和效率,建立法務部門提供法律諮詢;使教授可以專注在研究上,鬆綁人事、會計、
財務等組織以追求大學自主,更有力掙脫制度限制與企業合作。對於校務基金的問題,羅清華期望2015年能節約下百分之十五的校務基金,除了節流,也成立專
業團隊聯系校友來開源,增加產學合作、追求實質上的法人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