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衛一 許筑淋/森林一 戴劭芸
- 前排教室
建於1919年,屬於西洋古典式建築風格,又稱「紅樓」。教師休息室位在一樓,二樓則是研究室,從這裡也可以欣賞徐州路校區環抱弄春池的格局。建築物做工精細且皆採用上等清水磚建成,1998年5月指定為市定古蹟。
(翻拍自72年畢冊)
- 後排教室
與前排教室一同興建於建於1919年。經濟學研究所圖書室位在一樓,其餘皆為教室。拱門迴廊及戶外樹園具有避免日照、蔭涼之功能。1998年5月指定為市定古蹟。
(翻拍 自50年畢冊)
- 警衛亭
建於1925年,為典型日式警衛亭的建築形式,空間不大,後方緊鄰理髮部與心理輔導中心。民國80、90年代,飼養院犬來福、阿花、小白、福妹於後方停車棚,以協助駐警隊守護法學院的安全,成為許多校友的共同回憶。
- 行政大樓
建於1925年,為中央留設天井之四合院型態,後方西臨紹興南街的大禮堂,是早期臺大唯一的禮堂,因此許多大型活動會選擇在此進行,例如舉辦晚會,也是法學院最大的教室。建築物皆為上等清水磚造結構且做工精細,與臺北市建國中學及紅樓戲院,同樣都可稱做「紅樓」。1998年5月,臺北市政府民政局前來堪查法學院舊建築,進行古蹟探索研究,認為「臺大法學院入口大門、行政大樓、大禮堂、前後排教室」保存良好,而指定為市定古蹟。
(翻拍自65年畢 冊)
- 圖書館
建於1962年,為知名建築師王大閎的作品。法律暨社會科學院圖書分館,簡稱法社分館(原法圖),位於社科院徐州路校區,為一棟地上二層地下一層之建築。典藏一般性之社會科學類中外文期刊、圖書為主。臺大法學院原本的圖書館設備簡陋、空間不足。1962年夏天在院區內破土興建,於1963年落成啟用。
(翻拍自72年畢冊)
- 經研大樓
建於1969年,為地面三層地下一層樓的建築。用途為經濟系系館,經研圖原設立於經研大樓二樓,但在藏書漸豐後,建築結構無法承受,因此後搬遷至後排教室一樓。
(翻拍自72年畢冊)
- 活動中心
建於1972年。臺大法律系於民國1979年1月3日創立「臺大法律服務社」,透過社會實際案例,為各界民眾提供免費的各類諮詢服務,對社會國家的法律知識與服務做出貢獻。2009年,法律學院遷回校總區後,將此建物規劃為社科院「學生活動中心」,並於民國2009年12月正式啟用。
圖說:
- 研究大樓
建於1976年,因開校多年來的發展,師生人數增多,使教室與教師研究室嚴重不足,因此於1974年開始規劃並推動研究大樓(原名綜合大樓)的興建計畫,拆除原來的木造室內體育場和福利社,改建成地面四層,地下一層的建築大樓。此一研究大樓於1976年完工,用途為研討室、教師研究室、研究生研究室、法政研究圖書室,地下室則為餐廳。大樓落成後,大幅改善了教學研究與活動空間。
- 男四
建於1977年,為地面四層,地下一層的建築。前身為兩層樓木造建築,原地重建成現今四層樓的現代建築,最初開始是給研究生與醫學院學生使用,後來學生以法律政治系為主,現在為政治經濟系學生的必帶宿舍。
- 女四
建於1982年,為地面四層,地下一層的建築。此兩棟宿舍是社科院住宿學生凝聚同儕感情之處。
圖說:女四門口
- 三研所大樓(綜合大樓)
建於1982年。1978年,法學院將徐州路和杭州南路口的木造二層樓建築拆除(原為武道場,後改用為圖書館,在法社分館落成後則改為學生活動中心、導師室及福利社),改建為三民主義研究所大樓。三研所大樓於1982年6月完工,後來三研所於1996年搬遷回總校區,改作為綜合大樓。目前該大樓用途眾多,許多研討會議會舉辦在國際會議廳,亦為法政研圖及各院級學術單位或研究中心所在地。
(翻拍自72年畢冊
12. 公衛大樓
公共衛生學院在1993成立,一直以來都和醫學院共用醫學院基礎醫學大樓,2003年公衛大樓動土,2005年落成,才搬到現址。公衛大樓設計上採用現代的風格,更在一樓設迴廊的設計,呼應法學院和醫學院舊建築的風格,融和了傳統和現代。另外,更在建築設計上做了些微的調整,保留徐州路沿線的老榕樹群。週圍採取無圍牆的設計,形成寬闊的街角空間。
圖說:商學館,後來為舊公衛大樓,現在為醫學院醫護宿舍( 翻拍自50年畢冊)
圖說:商學館,後來為舊公衛大樓,現在為醫學院醫護宿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