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2日 星期四

相濡以沫的勇氣──法學院與學生運動

◎校園故事採訪小組:社會二 潘雅琪/公衛一 柯尊皓/日文一 梁德莎/政碩一 李芃萱/大氣四 陳梁政/社工二 李清遠/公衛一 許筑淋



圖說:代聯會的海報公告

  臺大曾度過從戒嚴到解嚴那段動盪不安的歲月,當年的學生,走過我們口中的「歷史」。當時的社科院學生道出的一篇篇故事,為我們拼貼出往返於社科院與總區之間的曾經。

  臺灣社會曾長期處於戒嚴狀態,大學校園受到國民黨嚴密的監管與控制,國民黨的校黨部由校長兼任黨部執委,並透過訓導處和教官進行監控,即使社會上出現各種政治運動、社會運動,校園內仍是歌舞昇平。一九八○年代,位於徐州路的法學院便是所謂「異議份子」的思想源頭,他們以法學院及醫學院作為母體,以校總區作為戰區,拓展改革的版圖,附近的龍門客棧更是不得不提;那是個學生們互相交流、激盪的聚集地,也是不同屆的學生互相傳承的據點。

  經過七○年代的洗禮,大學論壇社(大論社)和大學新聞社〈大新社〉率先主張從校園內部開始進行改革,以校園民主化為戰鬥目標,企圖推動代聯會普選,於新生訓練當日展開行動,擴及舊體育館和各宿舍;然而,大論社因此遭到停社一年的處分,社長及總編輯也分別被記大過一次。想加入大論社的吳叡人,則受當時大新社社長邀請,擔任編輯一職。成為總編輯後,更舉辦了「言論自由在臺大」與「言論自由在臺灣」兩場活動,在當時的脈絡下是相當敏感的主題,雖然活動如期舉辦,不過有個先決條件:當天古亭分局會派出三十名警員,且必須立據才得以成行。

  在這樣的時代氛圍下,五大學運社團──大新社、大論社、醫訊、法言和大陸社,於協調會中共同推出候選人參加代聯會選舉,並以「還我學生權,還我自治權」為口號,遞補的候選人吳叡人順利當選,是非國民黨勢力第一次擔任執政黨。然而,學校封殺所有校園改革,眼看體制內的行動難以推展,在任期剩下兩個月的期間,吳叡人利用臺大審稿制的漏洞,以學生代表大會的會報作政治聲明,批判校方與國民黨的干預,並宣布辭職表示抗議。

  此外,甚至部分的教師也受到黨國控制,師資參差,直到八○年代中期,一批留美的學者回臺才有所轉變。1991年獨臺會事件,許多老師挺身而出,法學院和校總區都發動罷課,並於行政大樓門口搭臺子辦「民間學院」,被校方拆掉後,在紹興南街路口封街上課,更是法學院唯一一次在校園內抗議。
圖說:臺大法言刊頭

  正如吳叡人所言:「沒有那種相濡以沫,不會讓你產生那種勇氣。」在法學院醞釀,以校總區為前進基地的學生運動,必須透過與同儕的砥礪,才能激發出動員潛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