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27日 星期五

為什麼我們要談導師制度

◎賴又豪(法律一)

每當學年開始,總有些稚嫩的臉孔,在偌大的校園,盯著地圖指認道路與建築,眼中閃爍著試探。我們都從這裡出發,設法融入全新環境:學習與高中已大相逕庭的教學、報告、考試。而四年之中,挑戰、壓力、抉擇在每一天上演著。我們或許常暗自渴求一個座標系,一個指引方向的媒介,但,最初手捧著的地圖,上頭只註記學系院所。

陌生環境、開放式的教學、和各種活動的選擇及學習型態的改變,對於許多人都是一個摸索的過程。對於未來該升學、出國或進入職場的生涯規劃,也常在別人或自我的詢問中不斷出現;而日常生活裡的人際關係、感情問題也許萌芽、醞釀或彼此碰撞。學生們的自主權已操之在手,然而校園生涯不停地面對著這些需要自己負責的「選擇」,當陷於徬徨亦或挫折時,一個適當的關懷、諮詢管道,對學生而言也許將會是開啟一道門或是一扇窗的關鍵。有鑒於此,多數大專院校內的導生制度因應而生,希望針對學生的訴求給予回應、幫助及建議。國際上舉凡歷史悠久的知名大學如劍橋、牛津,多有運行完善的導生制度,且認為導師是影響學生學習和成長的重要環境因素。但反觀台大,隨口問及學生對於「導師」的看法,多半,僅僅只是一頓導生宴的照過面。

我們不禁想,台大的導生制度真的對學生有所幫助嗎?如果導生制度擁有輔助學生的可能性,那它又是如何在我們的校園生活中實踐?

以下幾篇文章,我們將從賦予此制度的理想性的歷史背景出發,到實際運行下所面臨的現況落差來探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