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15日 星期四

似是而非的漲學費思維



台大意識報

  近日教育部公布
常態性大學學雜費調整方案草案,包括只針對公立大學新生調漲、學校可反映教學成本及教學品質等三方案,每個方案的調幅最高上限皆為5%。這個調漲方案看似兼顧教育資源重分配與各校教育成本上升的問題,卻存在了許多手段與目的不相稱的問題。

  首先,以調漲公立大學學費來達成高等教育資源重分配正是本末倒置的做法,因為就讀的學校並不能完全反映學生家庭的狀況。以台大校園觀之,根據台大學生基本調查的結果,來自軍公教或高階白領勞工家庭的學生約佔八成,而高階白領勞工的收入較高、軍公教人員子女又可獲得教育補助款,漲學費對這些家庭而言並不會帶來太大的衝擊;但是校內仍有兩成的學生來自收入相對較低的家庭,漲學費的政策將會對這些學生的家庭帶來相對嚴重的影響。以調整公立大學學費來「企圖」達成教育資源重分配的作法,是一種對於學生家庭狀況差異的無視,而且也並沒有達成重分配的效果;因為這樣的作法只是讓公立大學中較弱勢的學生,承擔整體教育資源分配問題的苦果。

  其次,在成本問題上,學校也不應只以「成本上漲」的藉口來要求漲學費,對於財務的透明化是基本的要求。以台大為例,校方每年總有許多不知所以然的會議、建築物折舊攤提的計算等,卻沒有表現在財務報表上;若是再考慮台大接受的補助額度(47億)為全國大學最高,財物的赤字情況卻最為嚴重(7.4億),校方的財務規劃明顯有問題,在沒有透明地公開財務狀況下,實在不足以說服學費應上漲來補足財務漏洞。

  最後,台灣高等教育的問題並不是只有個別反映在成本與資源分配不均的面向上,而應該要回到整體結構進行討論。台灣高教結構怪異,公立大學與私立大學就讀學生的比例約為三比七,明明應提供給大多數人作為滿足高等教育需求的公立大學卻為少數課業較佳、且多為中上階級的人所使用,普羅大眾反而多是分布在私立大學中。這樣的逆分配導致公立大學和私立大學的差距越拉越大,私立大學學費高、學生家庭經濟能力總體而言較差、且教育資源缺乏也使得階級流動更為困難,如果還要對私立大學進行調漲無疑是加深惡性循環。

  在台灣高等教育的困境下,奢望只以漲學費就能解決資源分配與成本問題無疑是痴人說夢,學費與其他高教政策應該一併考量,並且重新思考如何解決目前高教結構的失調。似是而非的政策,不只會造成許多被衝擊的受害者,更會在沒有看清楚結構性的問題之下而衍生出更多的後果。

2012年11月14日 星期三

意識報055刊目錄

封面繪圖:孫于蘋



意識社論

似是而非的漲學費思維                      ◎台大意識報

議事專題:餐廳承包商
校內飲食的三角鏈──學校、餐廳與承包商的問題         ◎社會一 詹淑評
夾在三角鏈中的生存之道──專訪活大、小服統包商        ◎社會二 潘雅琪
打造一個更好的三角鏈                      ◎工管二 李涵玲

議事專題:東北校區用餐規劃
擁擠的校園──在東北校區吃飯是件困難事            ◎社會二 方品智
不只是擁擠──東北校區的餐廳與人潮     ◎社會二 方品智  生技二 林月先
吃飯大小事──用餐規劃的問題與解決之道            ◎社會二 方品智         
議事專題:公用自行車
微笑自行車──校園外的微笑                  ◎物理三 何銘峰
專訪分享輪──校園內的創業                  ◎會計一 李浩詮
公用自行車使用經驗談    ◎材料所 吳學展  公衛一 吳大洲  公衛一 許筑琳
公用自行車──真的有功用嗎?                   ◎物理三 何銘峰  公衛四 張佳婷       
意識校園:
射門射不「禁」?──足球場禁止射門事件            ◎社會三 黃軍皓

校園異語:
清寒學生與記帳生活                       ◎物理三 何銘峰

主編的話
  各位讀者好!先預祝各位期中考一切順利,意識報的我們沒有極限地在期中一結束便帶來新的一刊,三個專題與多篇單篇文章針對近日來校園議題進行報導,希望能為各位讀者在期中考後帶來更多的新聞。

  本刊三個專題第一個是校內餐廳統包商,在今年經歷活大統包商續約與大幅度的櫃位變革、以及小福統包商更換等事件後,引起不少學生的討論和學生會的介入了解,但這之中卻仍然較少觸及三角鏈中居中的統包商,此專題便希望能更了解統包商在其中的關係。第二個專題是東北校區的用餐規劃,在社科院遷回的時間將近,東北校區許多機能將會受到挑戰,飲食便是其中一個關鍵的面向。最後則是這學期以來出現的youbike,如此的公用自行車在校內也曾有一群學生希望推動,公用自行車真能騎出這座擁擠校園的困境嗎?

校內飲食的三角鏈──學校、統包商與店家的關係


◎社會一 詹淑評

  每到用餐時間,台大的學生餐廳總是人聲鼎沸、排滿了長長的隊伍,甚至到了假日,也可見附近的住戶攜老帶幼來台大學生餐廳用餐,台大學生餐廳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占有極重要的位置。然而當我們用餐時,曾否想過究竟是誰在管理、決定這個空間?是與我們直接接觸的店家、學校行政單位、抑或是擔負中介者的承包商?這三者之間有怎樣的關係?而學生又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以學校管理單位來看,學生餐廳總共可以分成三個部份,其一是活大餐廳,由學務處學生活動中心管理組負責,目前與麗陽公司簽約;其二是小福與鹿鳴堂區域,由總務處經營管理組負責,鹿鳴堂由美德耐公司承包,小福則由全家承包;至於宿舍餐廳則由學務處住宿服務組負責,各區承包公司並不相同。



夾在三角鏈中的生存之道──專訪活大、小福統包商

◎社會二 潘雅琪
  自上個學期末直到最近,女九餐廳整修、小福二樓餐廳改革及活大餐廳汰換,台大校園內的用餐環境有大幅的改變,然而小福二樓進駐了許多連鎖餐飲業,活大也將進駐全球速食業龍頭麥當勞,這兩處用餐區的統包商是怎麼管理餐廳廠商?又是怎麼看待餐廳用餐品質呢?

打造一個更好的三角鏈

◎工管二 李涵玲
  餐廳統包商的角色在過往的運作之下常被忽略,但在這一波校內餐廳經營的變革之下,統包商的角色相對更加鮮明了。在長期的經營上,學校管理單位曾想過是否要省略中間統包商的關係,改成學校直接管轄各店家。雖然如此可以節省統包商的抽成,讓校方的收入增加;但承包商省下的大量中間成本,包括資金的彈性運用、各種法規與執照等,亦是不可小覷的一筆數目,且另外請專人管理也需要額外的人事成本。因此,在目前的情況下,學校負責管理、修繕,將權力委託給統包商負責餐廳營運,是最具效益的作法。但在校方、統包商與店家三方的經營模式下,學生在其中還是可以期待一些改變。

擁擠的校園:在東北校區吃飯是件困難事


◎社會二 方品智

  開學後,位於總區東北校區、尚在施工的社科院大樓顯得非常不同--鷹架拆除後,外觀日趨完整,除了工人仍四處走動、圍籬依舊佇立,整棟大樓看來與完工無異。雖然工程差不多告了段落,由於經費問題,正式啟用至少會在102學年之後。屆時政治經濟兩系將從徐州路遷回,人口稠密的東北校區可否負荷隨之增長的用餐需求?校方為此做了什麼準備?

圖片來源:台大東區規劃調整書

  
  


不只是擁擠--東北校區的餐廳與人潮


◎生技二 林月先  社會二 方品智


飽和的校園用餐空間

  中午放飯鐘聲一響,激烈的覓食行動正式開始,大批學生湧向各個飯菜飄香處:在東北校區,活大自助餐的排隊人龍永遠見首不見尾,座位始終一位難求;稍遠一點的小福,腳踏車位難找、二樓也缺乏整齊動線。我們或許隱約感覺,校園內的用餐空間已經擁擠得幾近飽和。未來隨著社科院的遷入,校方預計將有兩千多位師生加入東北校區的覓食行列,而佇立此區的餐廳--國青、活大、將啟用的女九與兩台便餐車--能否填飽每個學生的胃口呢(註一)?




未來,我們去哪裡吃午餐?──東北校區混沌不明的前景


◎政治一 李佳穎    

  社科院大樓巍峨,聳立在台大東北校區;在社科院學生的引領期盼之下,政治經濟兩系終於要從徐州路搬回公館總校區。大樓外的閱覽廳光影錯落,伊東豐雄特別設計戶外圖書館,想讓台大的莘莘學子在茂密如林的書籍中自在徜徉。秋季午後的陽光仍然熱情逼人,恰好是個休息的空檔;讀書讀累了,我們可以去哪裡吃午餐呢?

  嶄新的社科院大樓將102學年東北校區落成,原本就已經有心理、電機、資工、法律、社會、社工等系的同學經常活動,社科院遷入後,將多出政治系及經濟系的人口。然而,東北校區的餐飲設施目前僅有活大、國青舍餐廳,以及一些零星的便餐車與輕食。活大的用餐人潮擁擠,而國青舍地處偏僻,用餐人數不多,針對這樣分布不均的用餐設施,校方目前結合其他單位已有一些規劃。
圖片來源:台大社會科學院網頁



吃飯大小事--用餐規劃的問題與解決之道


◎社會二 方品智

  民國95年電機系博理館落成啟用,98年霖澤館、萬才館完工,法學院正式遷入東北校區,而幾年之後,社科院大樓也即將啟用。這幾年在東北校區陸續矗立起的高樓帶來了大量的學生,雖然更熱鬧了些,另一方面卻也構成沉重的人口壓力,用餐便是最直接的問題之一。總結來說,從現有的複雜狀況,以及校方在未來的規劃來看,我們可以看到幾個東北校區用餐規劃上的問題。


微笑自行車:校園外的微笑


◎物理三 何銘峰

  暑假一過,台大校園內又不知不覺地完成了許多工程。
 
  其實不只校內,校園周圍也默默地、造了一番,細心點的人可能會發現,在長興街、辛亥路二段、新體外的建國高架橋下多了幾個看似「高科技」的自行車停車場,裡面停的輛輛都是同型同款的自行車,顏色十分鮮艷,橘色車身、黃綠色後泥板與一個U字微笑,在滿是自行車的校園內異常顯眼。這就是台北市微笑自行車——youbike。youbike出租自行車系統是採用「甲地租乙地還」原則,也就是可以在甲地借車,騎到乙地再還車,而收費情形則是前三十分鐘免費、之後每三十分鐘十元。

專訪分享輪:校園內的創業


 
◎會計一 李浩詮
  
 
  走在台大校園裡,川流不息的自行車影時時刻刻充滿你我視野,而公用自行車─youbike,其亮眼的外型,橘色的車身配上亮黃色的大擋泥板,總是吸引眾人的目光。但,曾幾何時,另一批綠色軍隊默默竄起,即使數量稍嫌零星,仍逐漸攻佔學校各停車位。他們長得和youbike有幾分相似,不過,批上了鮮綠色的外衣,更顯得朝氣十足-這是Sharing Wheels,又名分享輪。有別於youbike的發起來自台北市政府,讓Sharing Wheels萌芽的,竟是來自一群學生們的一個夢──「學生創業」。
 
 
「目標很明確,就是創業」
       
  四年前,幾位富有熱情的大二學生運用在學校所學,想憑自身的能力做出些不一樣的事,最後決定創業,組成了「拾玖團隊」。然而要做些甚麼呢?有鑑於台大校園一直被自行車問題所困擾,他們決定以此為出發點,藉由創業的方式進一步改善台大校園內的自行車問題。
 
 

公用自行車使用經驗談


◎材料所 吳學展  公衛一 吳大洲  公衛一 許筑琳


林先生/35歲/從事軟體業
  會使用youbike做為通勤代步工具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前半小時免費的優惠,可以省下通勤費用,相較於之前搭公車的費用 低很多。我是從台大側門站取車,騎到師大的工作地點,時間會在半小時內,所以通勤費用其實是免費。但如果半小時優惠取消的話,我希望它可以調降費率到半小時五塊內,不然就會改搭其他交通工具。整體來說,我是滿意youbike所帶來的方便性,但希望youbike可以設置更多的站,如此到其他地方就會更方 便,另外,使用youbike偶爾會有取車時沒有車,停放時沒有停車位的情形,因此會有些不便的情形。


圖為受訪者林先生/吳大洲 攝
 



楊翔文/土木系四年級
  我曾經使用過youbike兩次,這兩次都是單純想要體驗,而非為了交通目的。兩次皆在市政府附近,時間也都在30分鐘內,因為前半小時免費的優惠才會想要體驗。在使用經驗上,youbike的確是方便的,但對於免費的時間優惠希望可以再拉長一點,30分鐘有點太短。車況方面算非常好,從車燈到鎖的設計都頗具巧思。整體而言,對youbike的使用是滿意的,從路上的使用率看來,算是個成功的政策,但在校園已經有自己的腳踏車,不會騎著youbike趕課,而在校園外是以自己的機車代步,因此沒有什麼機會使用到youbike。


圖為受訪者楊翔文提供
 

公用自行車:真的有功用嗎?


◎物理三 何銘峰 公衛四 張佳婷

  校園自行車問題並非一日兩日。台大人都知道校區內一位難求,每天幾乎都得經歷把車塞到車陣中與從車陣中拔出車子的過程。新生還有乖乖尋覓空位的可能;但對於舊生而言,兩輛車中間就是空位,只是「塞」車手續稍微麻煩罷了。

  
  現今台大校園加宿舍區共有27,369個自行車停車位,而與登記車證的學生約呈現一比一有23,000人。然而,自行車必定不可能均分於校園每處:宿舍區與校門口在早、晚車數較多,而教室、學生餐廳附近配合上課時間及用餐時間,車輛數如潮汐起起伏伏。可能的解決的方式或許只有兩種,一為車位增量,一為車數減量。
 


射門射不「禁」?──足球場禁止射門事件


◎社會三 黃軍皓

  足球為受到空間極大限制的運動之一,在一場正規比賽中,同時會有二十二人在偌大的場內較勁球技。然而,校園內的運動空間規劃有限,校方分配給足球活動的環境,目前只有舊體內的五人制足球場以及操場正中央的正規室外場各一座,並不足以完全滿足校園內足球愛好者的需求。室外球場之邊界緊鄰著田徑隊的練習場以及操場的內跑道,一旦球員採取射門攻勢不慎失足,脫離彈道的足球便不乖乖回他的球門老家;反而化身黑白相間的流彈飛出場外,波及周邊在其攻擊範圍內的路人。




圖片來源:http://ppt.cc/eXG3


突如其來的禁令

  2012年九月二十一日,體育室在其官方網站公告:除教學以外足球門禁止射門。此毫無預示的號令不僅頓時引起校內一陣討論,運動權益受損的學生甚至訴諸媒體,令此禁止射門事件公開至全台皆知。究竟學校此番避免運動傷害的規範是否合乎比例原則?




清寒學生與記帳生活


◎物理三 何銘峰


小維(匿名),台大物理系。最近隱約地感覺到家裡經濟狀況比以前更加緊繃,於是不太想辦家聚。

問:最近學費調漲議題鬧得沸沸揚揚的,有些人擔心一些家庭狀況較不寬裕的學生或學貸族會難以應付此次調漲。請問你們家怎麼看待這次的學費調漲?

答:其實,我們家一直以來都為了學費的事情而傷透腦筋。

  家中唯一的收入是在鐵工廠工作的父親不定時的工錢,而這筆錢,要運用到我與弟弟的大學學費與整個家庭生活的基本開銷,能落實到這點已經算很困難的了,再加上母親極力排斥所謂的助學貸款之類的名號,所以,唯一的解決方式就是妥善運用金錢──甚至是嚴格控管金錢。

  家中擔當此大任的人就是我母親。我還是小學生時,她就已經開始規劃大學時的學費,計算每個月能存下的錢,如此經年累月的積攢,我與弟弟現在(大學階段)才不必過於擔心因為繳不出學費而無法繼續就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