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19日 星期日

同志現身/聲──專訪同志之夜



◎人類三 陳 瀅

  每年到了下學期,校園各處總是充滿著宣傳之夜的熱鬧聲響,但今年很不一樣,除了宣傳聲熱鬧如昔,更多出一股另類的、欲打破某種既定框架的聲音──他/她們是一群不屬與特定系所或社團,但擁有共同理念的一群人,五月二十七號,他/她們將在活大舉辦「同志之夜」,邀請大家來接觸一場很不一樣的之夜體驗。
同志之夜邀請大家異同上台 同志之夜提供

同志現身/聲●展演,就是一種運動!
  從最初幾個人的發想,到接近百人的參與,雖然這個人數與台大其他之夜的規模相較之下並不多,但已經超出當時籌備小組的預期。而對於長期在校園中沉默、壓抑的同志族群來說,未嘗不是一種突破:在看似百家爭鳴,卻依舊只以異性戀為主體的之夜中,找到自己的聲音。

  對於同志之夜的校園意義為何,總召范慎芸表示:「一開始純粹是個人發想。就只是覺得展演就是一種運動,就像每年都有同志大遊行,同志走出來讓大家看到他的存在;不僅如此,展演也是一個看見自我的過程,表演者與籌備者和自我不斷對話,決定要呈現甚麼給觀眾,自己又如何面對現身帶來的情緒。我覺得這都是展演的運動性所在,也希望藉這個活動讓更多人勇敢。」

  副召戴佑勳認為:「如果之夜是在異性戀觀點下的一種表演,那我們是不是可以辦個以LGBT社群為角度的表演,讓表演內容不要出現一些開同志玩笑的內容。」

  之夜的公關小明則強調:「性別友善不是只有同志議題,我們今年先從同志這個議題當作主體,讓觀眾藉由欣賞我們的表演更了解同志。當然同志之間的生命經驗很豐富,我們不可能全部演出來,但至少我們可以點出一些普遍遭遇,像是歧視、偏見、沒有談心的朋友等等的,做為一個讓同志族群被理解的開端。」
內部培力●拓展同志生活圈

  除了展演的「現身」,小明說他更希望來參加的成員,不管是不是還在摸索性向,或是已經確定了自己的認同,所有人都可以透過這個活動的參與交流,分享彼此生命故事,讓一些較為內向的同志,也可以在這裡找到知心朋友。之前相見歡的時候,他曾請大家分組討論,就有人說他/她高中時幾乎沒有可以聊感情心事的朋友,他/她覺得來這邊可以認識一些新朋友。

  小明表示,他覺得台大裡面有很多系所的氛圍不那麼對同志友善,因此大部分同志朋友其實是自我壓抑的,沒有辦法那麼高調。所以同志之夜也是一個機會,讓那些比較害羞、怕被認出來,因此不敢去參加GC或浪達社活動的同志朋友,可以來參加這個活動、展現自我,因為同志之夜沒有限定只有同志才可以參加,所以他們不必負擔出櫃的壓力。


表演呈現●同志精神被看見


 同志之夜的表演內容有一組樂團、兩部劇(分別是以男同志及女同志為主角)以及三支舞蹈。這樣的節目安排,除了考量成員的興趣和專長,更秉著「同志精神」核心價值來創作表現。

  樂團的演出希望能借助音符與歌詞,刻劃對同性戀情的支持與渴望;舞蹈方面,表演者將不需要被既定生理性別所限制,而能夠盡情展現身體的真實的姿態,另外還有強調「率性的女性身體表現」的女舞,不要像一般之夜女性的身體著重於賣弄性感,而能有不一樣的身體表現。

  參與舞蹈演出的戴佑勳說:「我們的表演中,有以男性來跳『女舞』的呈現,但不同於其他之夜讓男性故意跳『娘舞』,有著調侃性別氣質的意味,我們成員中的男性是本來就喜歡跳女舞,所以肢體表現出來的感覺很不一樣,也比較認真自然。」



男舞專心排練中(同志之夜提供) 
  在劇的構想與表演上,光是問「到底要呈現出什麼樣子的同志?」,就足以讓各劇負責人困擾半天。

  「一個男同志的角色該不該表現出娘娘腔的樣子,該不該表現陰柔氣質?如果表現出來了,觀眾可能質疑你為什麼這麼做;但如果表現出陽剛的氣質,觀眾或許會質疑為什麼要把娘娘腔的氣質跟同志做切割?這樣是否表示不管你是同性戀或異性戀都要崇拜陽剛?」小明道出了此問題的難解之處。

  負責男同志劇角色原始設定的陳薏安,提出她對此的看法:「很多人對同志伴侶的印象仍然是陽剛與陰柔氣質的組合,一個陽剛的人配一個陰柔的人,但我認為伴侶關係和氣質或性格無關,不論同性戀或異性戀都不應被此限制。在劇中,我會希望可以有陽剛&陽剛或陰柔&陰柔的設定,而在男同志劇中,男同志情侶的設定上會比較傾向前者。」


  女同志劇的負責人范寧鷳則認為:「女同志的刻板印象不外乎就是打扮像『男生』的T,以及像『女生』的P,但除此之外,女同志圈中亦有所謂的不分,以及不分戀,也就是兩個可能看起來很女生樣的女孩,或是有點中性的女孩彼此交往。『不分』在女同圈並不算主流,所以人物設定我是以『不分』為主,希望讓存有既定T、P印象的觀眾在訝異之餘,能了解女同志並非只有永遠陰柔的P或陽剛的T等此二種分法。當然如果要更仔細談,可能又能扯出所謂PP戀或TT戀,但我覺得與其繼續執著於她們的性別定位,我更想談的是兩個人,兩個剛好都是生理女性的人,她們之間的情感流動。」

 


同夜之後●傳承與成立社團?


  如果活動結束後能吸引到一些人願意辦下去,那麼成立一個社團,就會是需要考慮的目標。如此一來,在對外宣傳、拉贊助,以及對內在跑學校的行政程序上都會比較方便。

  在對外宣傳及拉贊上,戴佑勳特別指出:「活動在名稱直接放上同志兩個字,大家一看就知道他是一個同志的活動。因此同志這兩個字,會讓我們在拉贊的時候遭受一些商家特別的眼光;另外在宣傳上,大家可能會認為學校已經有其他同志社團了,因此就減少對這個活動的關注。但事實上,這個表演只是一個由很多人組成的團隊,本身並不附屬於任何一個社團底下。」

  而在面對學校的行政程序上,小明表示:「我們現在是跟其他性別社團合作,像女研社、GC以及浪達社,場地的租借是透過這些社團幫忙。如果我們能夠成立社團的話,就可以避免到處麻煩別人,而能夠獨立處理申請程序。」





跨出展演●期待改變


  同志之夜的出現,讓校園中的同志運動,有了更多的發聲機會,也突破了一般台大學生對於之夜的既有想像。我們期待這樣的表現形式,能夠繼續傳承下去,並且造成更大的影響力,讓校園的性別環境更友善。就如同戴佑勳提到的:「希望同志之夜的表演,能讓觀眾在觀看的當下有所反省,或是能夠去思考,身體的表現和性別氣質的表現,不應該只有一種樣子而已。」

  同夜參與者期待,如果觀眾們能夠接收到同志之夜所要表達的理念,並帶回到各自的系上或社團,讓身邊的人能夠去看到、想到,其實在表演上也可以有這些表現,那同志之夜就不會只是一晚的活動,而有機會去影響其他之夜的思考和表演,成為一種改變的可能。







同志之夜的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OnStageTogether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