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博謙
近期台大校園內工程頻繁,如發揚樓、宇宙學中心、鄭江樓、卓越大樓等一棟棟的新建建案。若沒有數以億計的經費支持,絕無成就之能。究竟這些工程都是如何籌措這麼龐大的資金?透過誰?又必須走哪些程序呢?
錢從哪裡來?論經費來源
基本上,校內大型營繕工程多涉及數額甚高的資金,必須透過專案專款專用。台大本身無力支持大型建築物的財源,必須借助教育部補助、外界捐款或爭取教育部特別計畫。
教育部補助在早期佔大宗,在高教公共化程度較高的過去為建物主要的經費來源。國立大學向教育部申請補助、排序,然後再依序獲得經費進行新建或改建。然而,總務處表示:台大在教育部補助下興建的最後一棟建物是尚未開工的工綜新館,而這是將近十年前的事情。面對資本主義對高等教育的滲透和大學公共化程度的下降,台大在 1996 年實施校務基金, 開始自籌經費,也讓政府得以要求大學分攤蓋新建物的經費以紓解財政壓力。起初要求大學方分攤六分之一總預算,這個比例逐漸調大,從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三分之二越攤越多。最後,到了 2010 年,教育部通知各校不用再來排隊,因為預算已不敷支出。序位已然排到非常多年以後,再排也沒有意義。此外, 原先各校會有總額八十億的額外經費得以用來興建館舍 [註一]。營繕組長表示 2013 年為了配合十二年國教補貼教師鐘點費,台大分到的五年四億也遭取消。
捐款方面,捐贈人可以選擇直接捐款或實物捐贈。實物捐贈,顧名思義即把館舍興建好,再移轉財產權給台大。近期興建的法律系館(霖澤、萬才)、社科新大樓、鄭江樓、梁次震宇宙學中心皆透過實物捐贈興建,無疑相當受捐贈者青睞。實物捐贈的好處主要在於將資金與公務預算脫鉤,因此可以省下不少行政流程和處理時間。和教育部通報也不需要提供太詳細的細節,大致只要把建物量體、捐贈者、捐贈金額講清楚即可。捐贈人得以全權掌握建物規劃,行政單位也可以減輕負擔。
這樣具彈性的捐款與興建方式,會不會導致建物品質不佳或缺少外部的、全盤的管控呢?總務處認為不會。由於捐贈者不會想在台大校園內蓋出水準低劣的建築物而遺臭萬年,因此會特別注意品質。因為不受採購法的拘束,實物捐贈的建物得不受採購招標最低價規範的束縛,能使用高品質的建材或採行高成本的先進工法。雖大致由捐贈人控管規劃全局,要取得建照、合法開工仍須接受校園規劃小組、校務發展規劃委員會、總務處以及台北市都市計畫審議的重重檢驗。(詳見本刊 P.7-10)延宕十餘年的人文大樓雖遭批評效率低落,卻彰顯實物捐贈案在台大也受到嚴格檢視與管制。
除了上述兩者,教育部的計畫預算也是一個經費來源。五年五百億邁向頂大計畫雖為贊助研究、提升各大學國際排名為主的計畫,並不涉及興建館舍。但台大仍利用該計畫興建了三棟建築物,其中教學二期大樓仍在興建中。成大也以「基礎建設」為名目,興建了社科院大樓 [註二]。
關關難過關關過:預算與程序
如果是捐贈而非中央預算撥款的話,捐款人要先和目標系所或是學校財務處接洽。
一般來說,校方都會經過校內會議覆議同意接受捐款,除非捐贈目的嚴重不符需求,或有不合校務發展方向的附加條件。前學代會副議長邱丞正表示,不只是捐款人找台大,台大也會製造一些機會鼓勵外界捐款。例如每年舉辦的校友三十重聚四十重聚不只讓校友凝聚情感,也讓他們理解校務發展現況,眼見不足之處就可能出手贊助。他更進一步指出籌款和規劃是一個相輔相成的動態進程,在公開募集意見的籌建會階段齊頭並進。
以新建的鄭江樓(卓越三期研究大樓)為例,便由舊生機二館的基地(生機系出建地)和長春集團鄭信義先生對化工系的實物捐贈(化工系出建築物)集合而成,最後落成後的空間再由兩系和校方分配[註三]。施工中的發揚樓(生物電子資訊大樓)也是生農學院和電資學院合作的結果。聯發科的蔡明介先生(電資學院方)捐贈大樓,昆蟲、植微等系和電資學院都能享有其創造的空間。
總務處雖然不像主計單位或校級的財務處一樣掌握經費,卻仍然關注每一筆新建案的經費資訊。原因無他, 在於沒有經費工程就無法啟動。只有當預算到位,建築師才有可能完成後續設計並送校規會審查。校規會召集人黃麗玲表示,雖然校規會不掌理經費,他們還是會在審查過程中斟酌錢要募到多少才達開工標準,考慮現有財源和理想的距離。校規會相當注重新建物設置的影響。
有了校規會的細部、通盤審查,建案會被送到更高層級的校務發展委員會。校發會成員由各系所代表組成,在乎新建案會不會對財務造成不良影響或者耗費過量水電資源而影響台大未來運作。財務狀況和水電使用攸關校內各單位的共同利益,自不待言。空間規劃上,台大屬於大專院校,所以在市政府的土地使用分區規定中建蔽率不可以超過百分之四十。要興建新的館舍,便意味著有舊有建築物要被拆除[註四]。是否消耗太多建蔽率空間讓自己的系所在未來無法新建館舍,也是會議中的焦點。各方面因素都可能影響自己系所的利益,所以皆會被加以討論、衡量。
預算的數額在編列階段都只能仰賴建築師和規劃單位的預先評估,那何時才會真正需要花錢呢?要在申請到建照、跑行政流程採購招標(如同前述,實物捐贈不需要)、營造廠進駐後,才正式依照施工期程付款。
天有不測風雲:細節變更和預算變動
一個建案動輒上億,錢不夠用或臨時需要用更多錢時該怎麼辦呢?前總委會主席劉昱辰表示,人文大樓在經費上的困難很大一部分來自通貨膨脹,延宕十餘年的工程就算不採行高耗費的新規劃,通膨也足使工程費用超出最初的預算。有時,設計更動也會增加所需經費[註五]。籌建的系所這時會面臨兩個選擇:一是繼續找原募款人(或籌款單位)追加捐款,二是系所自募。系所自募也可以考慮向校務基金管理委員會請求支援。但校務基金是整個台大的經費,所以委員會也會審慎斟酌該不該加以補助。
如果流程已經跑到最末端,工程已然開始進行才需要變更小設計、追加預算該怎麼辦呢?總務處表示他們會去找主計單位協調,前者檢視更動合理與否,後者則會看需要多少錢?數目會不會太大?這是僅涉及兩個處室的校內小審查,雖然會讓工程遲延一兩個月卻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
柴米油鹽醬醋茶:維護經費與水電雜支
副總務長表示他曾做過一個粗略的估計:台大校內四百多棟建築物若要在五十年後還維持現在的屋況和使用狀態,不含維修每年就要花七億維護。姑且不談維護和修繕,光是日常營運的水電支出就相當可觀。台大一年水電費動輒數億,電費就至少四億,給學校帶來相當沈重的負擔[註六]。副總務長談到李嗣涔校長時期曾訂立電費分擔規則,要求各系所在學校三億元電費預算(以教育部補助和建教合作管理費組成)之外部分分擔電費來達成節電的目的。
然而,副總務長認為,系所和主事的教授們似乎一直都沒有建立好成本觀念:許多系所雖然得預見在支付水電費上的困難,興建新館舍的時候卻仍然無視總務處的提醒和整體教研需求,把錢花光蓋最大的建物。校規會召集人也發現,在初步規劃時,籌建系所很少想到建物越大,興建和營運成本也就越高昂,一味以最大量體為目標。
邱丞正便提出實物捐贈的盲點:「他(捐贈者)會捐大樓,沒有任何一個人會捐水電費。『本棟大樓水電費由某某富翁贊助』這是不可能的事情。大家喜歡看像個圖書館(指新社科院圖書館)叫作辜振甫紀念圖書館,請問我們會說水電費辜振甫要付嗎?不可能嘛。」在日常維護成本必須由系所自己想辦法的情況下,各種籌措費用的管道應運而生。
梁次震宇宙學中心中「出租型計畫辦公室」的構想起初受到教授的質疑,供民間單位付費進駐 [註七]。宇宙學中心不以教學為目的,不能接受教育部預算而必須仰賴科技部的研究計畫。研究過程中人員使用儀器設備耗費校內水電,計畫卻很少會被拿來主動支應這些支出。為避免中心未來營運困難,一部分空間收費使用似乎有其必要。社會科學院新大樓也開放會議室、國際會議廳、討論室等等借用,並訂立詳盡的收費標準 [註八]。值得注意的是,該標準通過院務會議和校級的行政會議。足見該收費合理與否經過外部審核,非少數人可任意決定。
日常維護的責任除了各系所自籌之外,校級唯一相應的單位只有總務處。他們表示,一年的總務經費加上設備維護費用共一億元。乍聽數額不小,實則要應付全校四百餘棟建築物相當吃力。不屬系所管轄的硬體設施如椰林大道、小椰林道、普通教學館等也必須獨力撐起修繕責任。故近年來總務處也逐步減少修繕維護費用分攤比例,三十萬元以下的工程系所也可以自行申報後為之。
隨著中央預算縮減和五年五百億邁頂計畫的落幕,總務處這十幾年來未變動的一億元總務預算面臨很大的撙節壓力 [註九]。副總務長表示,過去生科系館更換空調設備一次就花費三千五百萬,足足是總務預算的三分之一。營繕組長也提及最近因工程施作而頻頻遭同學抱怨路況不佳的小椰林道,「其實學校的預算已經很緊,我們做一件事都要瞻前顧後看這個錢會不會浪費,或是像假設鋪路這件事真的做了以後重車還是在那邊開啊。我也沒有辦法避免啊,如果壓壞了人家又講說你浪費。」
明天會更好?財源籌措的前景
台大實施校務基金後,有相當高比例的經費仰賴自籌。景氣不佳、計畫預算縮減、邁頂計畫終止在在讓學校財政面臨考驗。在興建新建物的時候,資金籌措也是越來越困難。捐款之外,也衍生了各種不同的籌款模式。
基地選定原紹興社區的第二醫學大樓估計需 15 億元,這筆支出的來源靠的是區內招商的地上權權利金,可謂用空間換取經費。另外,台大近年多了不少BOT 模式營運的宿舍。台大提供土地給建商,建商把房舍蓋出來,學生再把住宿費用給建商。理論上校方可以省下自營的經費,學生又有地方可以住。
即便是一般捐贈,我們也發現對捐贈者的來源似乎不如大家所預想的狹隘。正在一期施工中的瑠公圳復育工程主要財源,就來自經費相當充裕的瑠公農田水利會 [10]。台大學生三萬多人,佔地大建物又多, 要順暢、長期的運轉並非易事。每一件投資和成就背後的資源使用都值得我們關注與了解,校務發展才得以永續茁壯。
場地名稱
|
容量
|
全日
0800-1700
|
半日
0800-1700 /
1300-1700
|
晚間
1800-2200
|
全日晚
0800-2200
|
討論室
|
18人
|
3200
|
1600
|
2400
|
5600
|
專班教室
|
32人
|
11200
|
5600
|
8400
|
19600
|
一般教室
|
100以下
|
7200
|
3600
|
5400
|
12600
|
階梯教室
|
300以下
|
20000
|
10000
|
15000
|
35000
|
國際會議廳
|
150人
|
24000
|
12000
|
18000
|
42000
|
--------------------
[註一] 教育部所屬國立大專校院實施校務基金學校營建工程經費審議及補助要點(2014年8月11日修訂)
[註二] 打開南台灣社科發展新紀元 成大社會科學大樓24日啟用。(2010年2月)。成大官網2010校園焦點。取自http://web.ncku.edu.tw/files/14-1000-63079,r923-1.php?Lang=zh-tw
[註三] 國立臺灣大學(2013)。校園規劃小組工作報告 102學年度第3次校務發展規劃委員會 (2014年3月5號)
[註四] 臺北市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自治條例(2011年7月22日修訂)。
[註五] 謝宇婷。人文大樓的想像:現實與理想的差距。(2012年12月)。台大意識報。取自http://cpaper-blog.blogspot.tw/2012/12/blog-post_9.html
[註六] 台大校園用電量高 年繳4億元電費。(2016年6月)。公視新聞網。取自http://news.pts.org.tw/article/326136
[註七] 梁次震捐贈引爭議 台大:平等對待。(2014年1月)。蘋果新聞。取自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40104/320281/
[註八]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場地設備管理使用規定暨收費標準(2016年5月26日修訂)
[註九] 張禎晏、袁紘禮。日不落頂尖大學──強弩之末的邁頂計畫。(2016年4月)。台大意識報。取自http://cpaper-blog.blogspot.tw/2016/04/blog-post_14.html
[註十] 全國最有錢水利會/瑠公與七星 資產都逾數百億。(2012年8月)。自由時報。取自http://news.ltn.com.tw/news/politics/paper/60532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