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亮宇
2020年總統立委選舉,時任民進黨發言人的李問決定代表民進黨參選連江縣立委,挑戰民進黨「艱困選區中的艱困選區」,在媒體上引發熱議。近半年來他踏遍四鄉五島,提出青年、觀光、教育等政見,用土法煉鋼的方式尋求選民支持,最終雖以706票輸給泛藍分裂後各獲得2000餘票的陳雪生與曹爾忠,卻與尋求連任的蔡英文總統雙雙創下民進黨在此選區的立委與總統最高得票記錄。
回想2012年,在美國芝加哥大學攻讀碩士的李問前往中國四川進行研究,在當地親自體驗到公安對自由與公民權打壓的他,毅然決然放棄美國籍,回台灣當兵。這是他的人生到目前為止最大的轉捩點,直至今日,他仍然在這條路上前進——一條守護家鄉的路。
當完兵,他先後進入Taipei Times與民進黨國際事務部,以不同角度讓世界各國知道台灣的處境。他的想法很務實,也很簡單。「其實我本來沒有選舉的打算,我對自己的定位是國防事務的政策研究人員。」一直到2020年,民進黨在艱困選區提名大量年輕人,讓政黨形象年輕化的選戰策略,以及馬祖本身對李問的特殊意義,才讓他下定決心轉換跑道,代表民進黨投入連江縣立委選舉。
馬祖的國防重要性、缺乏青年參政與政黨競爭,以及特殊的閩東文化特質,是李問認為馬祖對自己最特殊的三個意義。「在國安會擔任研究助理時,我就覺得年輕世代需要重新認識國防。以中華民國的國際處境來講,其實國防是非常重要的,我們不應該因為某些退將特定的政黨傾向,就對國軍、國防議題有負面的印象。」鑽研國防外交議題多年的李問對青年普遍對軍人、國防的刻板印象感受很深。除了國防專業,李問說自己是個「軍事迷」,因此第一次來馬祖就被這裡的戰地風光深深吸引。他也開始思考,金馬地區該如何一方面保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另一方面也能滿足居民的生活需求。
更進一步了解馬祖後,他也看見馬祖在政治上需要的改變。「馬祖很久沒有年輕人參選了,在戰地政務、戒嚴剛開始解除的時候可能還有,但到晚近就比較少了。」李問希望自己作為先鋒,拋磚引玉,鼓勵更多在地馬祖青年投身公共事務,讓馬祖的政治中有年輕人的聲音。另外一方面,他也看見民進黨對這樣「深藍選區」的不了解,「我希望更多不同政黨共同來關注馬祖的發展。」在選舉期間,他帶著總統、黨秘書長來到馬祖,就是希望加深民進黨與馬祖之間的連結。
台大人類系畢業,與家中「閩南與外省族群文化融合」的背景,也讓李問十分強調對於一個國家抱持著多元文化的想像。「我們並不是單一文化特色的國家,如果要讓中華民國展現多元文化的特質,或要讓民進黨成為真正屬於全民的政黨,我們就必須去了解不同文化,那馬祖文化特色這點,就有很特殊的意義。」對李問來說,全國唯一的閩東文化所在地,不只是珍貴的觀光產業資源,更具有「國家級」的文化重要性。
民進黨在馬祖的挑戰
第二,李問認為文化認同與政治認同之間被刻意劃上等號,也有很大的殺傷力。「不管共產黨還是國民黨,其實都一直推廣一個錯誤的刻板印象:如果認同中華文化就要投國民黨。」他說,其實文化與政治認同是脫鉤的,對於文化的喜好或選擇應該是個人的自由,喜歡寫書法,喜歡打太極拳,不代表就要支持國民黨。而對民進黨或其他「台派」支持者,李問也曾經書寫文章提倡「反共不反華」的概念,「我們在政治理念上支持自由、民主、公開的政治體制,是因為我們認為這可以保護人民的權利;而在文化上,不管要認同中華文化、台灣文化或原住民文化都是個人自由,而我們也應該認同中華文化不僅是馬祖,也是台灣很重要的一部份。」
第三,李問談到過去民進黨提出的「金馬撤軍論」及台獨黨綱確實為馬祖鄉親所不認同。「那時候施明德提出金馬撤軍論,確實讓馬祖人認為民進黨不會照顧金馬的民眾,或好像民進黨要放棄這些人民。」但是李問也強調,民進黨的族群、國家論述其實不斷在更新,像是後來的〈台灣前途決議文〉、〈族群多元國家一體決議文〉,都隨著時代在演進,透過強調2300萬人民共同決定前途、基於公民意識基礎的國家認同,以及中華民國認同與台灣認同相互接納等方式,將金門馬祖的民眾包含進國家的範圍之內。
從氣球哥哥到淡菜男孩
此次選舉的另一個亮點,是李問打破台灣本島選舉中「國民黨使用國旗作為象徵」的普遍現象,以「中華民國國旗+馬祖四鄉五島版民進黨黨旗」雙旗並列作為文宣上的識別標誌。「國旗並不是國民黨的專利,現在的國旗與專制時代的意義也已經有所不同。」李問認為國旗象徵意義已經包含了台灣解嚴、總統直選、政黨輪替至今民主化的歷史意涵,國旗與中華民國政府更加貼近這塊土地,民進黨不需要排斥國旗,就像不需要排斥中華文化一樣。「在我們國家面對這麼危險的時刻,面對中國共產黨的各種進逼,我們何必製造更多敵人?」對李問來說,「很華」的人也可以支持蔡英文,重點是要確保大家共同捍衛自由民主的核心價值。
而這些宣傳的創意在人際關係緊密、注重選民服務的馬祖效果如何?「或許可以造成一些話題,大家也會正面看待年輕人的選舉方式果然不一樣,但選票上的幫助到底有多少其實很難衡量。」李問很誠實地說。因此,他更在乎如何引介中央資源做地方協助,提供鄉親更實質的協助。像是去年,他就邀請教育部次長范巽綠到馬祖高中舉辦108課綱座談,順便針對校內圖書館的經費問題進行討論,又或者邀請交通部長林佳龍商討機場擴建加速、航空業者進駐的問題。不可否認,這是執政黨提名人的行政優勢。另外,空降的身份讓李問相對地孤立無援,因此他主打溫和形象的正面選戰。「我們會正面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像是青年、住房、觀光、教育等政策規劃,而不會馬上用很犀利的言詞批判其他候選人,因為在這樣小型的選舉當中,可能大家多少都和其他候選人有關係。」這也是在人際連結緊密的地區中,一個必要的選戰策略。
對於馬祖新世代的萌芽,李問抓緊機會,決定在馬祖成立地方黨部,希望未來能協助馬祖青年投入公共事務的倡議與公職的參選,「當未來參選的年輕人有地方的連結、選民的服務,又有中央的資源和代表民進黨的理念,或許可以表現得比我更好啊。」李問想得很遠。但光是要在這裡號召100人入黨,就已經十分不容易,李問自己預估,需要半年至一年的時間準備。有些店家桌邊擺著入黨申請書,開玩笑地跟我們說這件事在這裡只能「偷偷進行」。
而除了保衛馬祖的自由民主與多元,李問心中還有更宏大的志向。「雖然理念上我認為文化與政治認同應該脫鉤,但不得不承認文化認同會讓人有親近性。」他認為這使得馬祖對於對岸共享閩東文化的福州等地,具有民主示範的效果——當他們看到同樣講福州話的馬祖,在議會質詢、實踐民主運作,他們會有親切感。李問認為透過陸客觀光與現在發達的網路傳遞,馬祖的政治生態能被更多中國人了解,「很多人會說中華文化不適合民主政治,我正想反駁這樣的論點」。
對李問來說,國家的邊界是一個偶然的形成,不應該由文化、法條任意做排除與分割,尤其在與對岸專制政權對峙的現在,我們更應該看清楚台灣要追尋的核心價值,是民主、自由與多元,而在堅守甚至推廣這些進步價值的路上,他有信心,馬祖始終和其他台灣人民站在一起,就像他希望在這裡紮根,與馬祖的鄉親站在一起。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