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1日 星期四

【台大異議性社團】台大女性研究社

 
◎曹雅婷

  台大女性研究社(以下簡稱女研社)創立於1988年,是全台灣最早出現的性別社團。創社至今,女研社發起的重大事件並不少,運動效果十分顯著。1990年代的小紅帽運動,是第一次有性騷擾受害者出面陳述經驗,也是婦運界第一次出現集體反性騷擾的行動。1995年的A片事件,在25年前就已有學姊主張開發女性性慾,引發婦運界與媒體大量討論,能由此看出女研社關注的並非僅是異性戀女性,也包括同志權利。1996年的女廁事件,由A片影展主辦人、時任學生會長王慶寧帶領的台大學生會跟城鄉所性別與空間研究室合辦「台大女廁總體檢」,並與全國大專女生行動聯盟(全女聯)發起「五四新女廁運動」,立法院因此召開公聽會,營建署也修正《建築技術規則》。

  經過三十餘年,女研社不論是路線、社團活動與倡議方式都有所轉變。現在的女研社是否還算是異議性社團?前任社長黃品學[1]表示,這會依異議性社團在不同層面的定義而有不同答案。歷史角度上而言屬於異議性社團──1988年同是想違抗社會建制的學生,女研社從較不重視性別議題的大新社中分裂出來,並以反抗父權、性別平等為主訴求。然就社會運動性來看,創社初期與主流婦運有密切合作,現在運動性降低,轉為討論議題居多,因此對外大多會自稱學術性社團,但還是有著異議性社團的色彩。

  就社員組成而言,以往女研社的社員年齡層多落在大三以上及研究生,這個學年度開始,可能因為招生策略更積極,大三以下的社員數量增加。社員以社科院或文學院學生為主,但也有少數就讀理工科系。性別比而言,現在雖然男性社員仍少於女性,但比例已達一比二。除此之外,女研社也有多元性別認同的社員,為議題討論帶來了更多觀點與經驗分享。這學期的幹部有社長、副社長、行政跟學術。學術負責辦理講座,行政安排社遊、負責社團庶務,以及協助學術。副社長負責社團評鑑,社長則負責對外聯絡、社刊、社課等事宜。

  女研社一直以來關注的議題皆以社會的大趨勢為主,支持各種性別平等議題,對外立場也與主流婦運界一致。校內議題雖主要由學生會性工坊推動,但女研社也持續關心並倡議。現在社內討論的多是對現今趨勢的反思,或是非二元性別認同與論述等等較邊緣的議題。做為學術性的異議性社團,女研社的現職不僅是持續追蹤現有議題。也思考新問題存在的可能性。值得一提的是,因為社員的性別認同多元,要形成單一論述實非易事,但社內仍盡可能維持討論氛圍的友善,歡迎各種觀點,期待有更多交流討論碰撞出火花。

  這些討論通常都發生在女研社定期召開的讀書會上,也是最主要的社團活動。大家事先投票選出下次討論書目,只要以性別為主題且多數社員從未閱讀即可納入選項,接著再選出導讀人。社團也會在共同選出有興趣的主題後邀請講者舉辦講座,在相同的立場下接受不同觀點。聽眾除了校內外學生,更包含社會人士與NGO運動者。除了這些學術性活動,女研社也盡量每學期至少舉行一次社遊,聯繫社員感情。近年來也與浪達社、Gay Chat等等校內其他性別社團共同舉辦校內小同遊。

  這個學年起,女研社開始籌畫社刊《女研fem青》,希望能對內傳承,並對外推廣社團的觀點。內容都由社員自由提案撰寫,約40頁,截至今年七月已經發行了001、002兩刊,今年九月開始對外販售。會想這麼做是因為三十年前的學姊曾獨立發行刊物《新女聲》並公開販售,雖品質優異,然出版四、五期後即停止發行。現任社員們在對當時女研社的高動能驚訝之餘,決定重啟這項行動。這些活動的內容會先跟所有社員取得共識,再由幹部負責細部事項。

  雖然有些社員對性別議題的關注只停留在大學階段,但也有部分歷屆社員在畢業之後仍然為性別平權奉獻心力,有些學姊變成了教授——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系特聘教授藍佩嘉、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系與法鼓文理學院佛教學系兼任助理教授王慶寧、世新大學性別所助理教授伍維婷、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副教授古明君都曾是女研社社員;也有些學姊在NGO工作,例如現在任職於勵馨基金會的大學姊就曾和之前參加遊行的社員相認。現在女研社員間的跨屆網絡並不緊密,沒有出現整個社團倚靠特定資深社員人脈運作的現象。

  做為異議性社團,女研社現在雖不如以往有大規模舉措,但依然懷著對性別平權的渴望,持續討論、關注相關議題。轉型為學術性社團後,不變的是社員們想透過一己之力,讓更多人意識到知識中的性別觀點,也提供大家分享自身性別經驗的空間。希望這個社會,能因為眾性別社團不遺餘力的倡議,而有那麼一點點的不同,更友善也好、更包容也好。


——————————————————————————————————————————

[1] 訪談當時為現任社長(2019年8月~2020年7月),現已卸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