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孫有蓉
文學院,一種對人文素養的想像。
幾個學期後,哲學系館與人類系館兩幢孔洞遍佈全身的建築物就要從台大特色建築中除名,剩下農業陳列館僅供大眾瞻仰。事實上,三幢洞洞館中只有農業陳列館是出自貝聿銘之手,哲學系館與人類系館都只是依樣畫胡。系館中因採光不足、建築物老舊,養出了蒼蠅大的蚊子天天與兩系學生作伴,而建築物漏水問題更讓老教授們心驚膽顫,擔心一失足成千古恨。因此,雖然美麗與光輝的過去將永遠無法以遺蹟憑弔,也不再擁有一個系上學生共同的家,學生們尚且期待新大樓的出現。
從傳出要拆掉兩棟系館以來已經過了三個學期,不停的「洞洞館惜別會」、「洞洞館最後一次系卡」、「洞洞館懷舊展」籌劃了一輪又一輪,至今拆遷日期還是未定,讓系學會的活動陷入「冏」境。究竟什麼時候哲學系與人類系要被暫時地發配邊疆到水源校區?兩系的學生皆期望下一次的「下回分解」能給予正確的交代。
水源校區是什麼樣的地方?我們的家將搬到何方?現在的水源校區荒煙蔓草,破玻璃殘留在窗框上,舊國防醫學院的解剖台尚停放在室內,哪個鬼屋比這可怕。遠離校總區,舟車往返於大量車潮的馬路好不危險。不像法社學院與醫學院自成系統,有福利社、辦公室、停車場可自給自足,未來哲學系與人類系將如孤島般矗立在廣漠、荒涼的水源校區,雖是暫時也太過籌備不周,宛如讓小學生參加四五年的野外求生活動。
撇開眼前的殘狀,許多文學院的系所皆放眼人文大樓美好的光景,期待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系的空間。學校期望可以藉著人文大樓提升台大整體人文素養,請了專業建築設計師,籌辦單位也希望多吸納學生的意見以建構出令人滿意的人文大樓。在第一次與建築設計師的接觸,文學院便被建築師視為修道院,打算用美麗的教堂式建築:美麗的厚牆與小門窗,將文學院學生們保護在與世隔絕、不受聲光色引誘的清靜之地。也許晨鐘暮鼓的生活能讓文學院的教授與學生們生產出更多驚人的paper,為學校前進頂尖大學的計劃盡點心力,但我們對文學院的想像是什麼?
人常說:文學院的模樣代表一個大學對人文素養的想像,我們對人文素養的想像是什麼呢?我們對文學院的想像又是什麼呢?學校中成立了校園規劃小組讓同學參與建築設計的規劃,校園導覽社也開設了「校園文化資產詮釋」的通識課程來研究人文大樓的整體規劃。未來一場場的公聽會、討論會讓我們一起促發我們對自己的想像;若沒有想像,讓我們一起去買僧袍,為完全獻身學術準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