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書甫
台大校園「之夜」盛行,不少學系視之夜為系上重要活動,以及一展各式才藝的機會。歷年來各系之夜大抵不脫這樣的傳統形式:由男舞、女舞、話劇、樂團等獨立表演組成,再透過一個主題概念作整體包裝。
哲學系的「金哲之夜」自2007年開始打破傳統,將之夜轉型為一齣完整的戲劇,並配合劇情加入各式表演元素。並且更以「反思性」為宗旨創作劇本,希望觀眾透過欣賞一齣哲學劇,反省生活與生命的諸多課題,而哲學議題的討論正需要篇幅較大的長劇作處理。
2007年的〈打亮‧打量〉是以柏拉圖《理想國》中的穴喻和蘇格拉底之死為藍圖所創作的哲學劇,透過民主與專制的對抗凸顯對「真理」的懷疑,並以音樂劇的形式,融入古典歌劇、搖滾、現代舞、棍舞、熱舞等表演元素,成功製作了一齣「哲學歌舞劇」,獲得各界的討論與好評。
2008年的〈那個〉在「哲學劇」的方向上,進一步推出了強大的原創劇本,以雙故事線交叉敘事的方式討論現實與夢境的區別,並同樣融入各種表演元素。〈那個〉劇本中議題處理的細緻度上明顯優於〈打亮‧打量〉,而劇本的創作與呈現則偏實驗性質,風格特立,因此反應兩極。但是這齣「哲學實驗劇」無疑接續了〈打亮‧打量〉,一起形塑了金哲之夜異於其他之夜、以一齣完整戲劇的形式和哲學議題為內容的定位與形象。
今年〈蘋果〉的原創劇本以「何謂瘋狂?」為主題,企圖處理人與人之間不同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的差異與衝突,雖然在議題的明確度上有欠周詳,但是一掃〈那個〉的隱晦,提出許多更親近生活的詰問,用脫俗的幽默和優質的表演再度呈現了一齣好看的哲學劇,當然也達成了刺激觀眾反思的目的。
金哲之夜既在形式上確立為一齣完整戲劇,在佈景、服裝設計、燈光與配樂等方面自然力求專業與質感,各種舞蹈和特殊表演也都緊密的配合劇情,沒有斷裂感。更重要的是,其內容確立為較嚴肅的哲學議題,在劇本的創作上自然需要極大的功夫。外界對哲學向來充滿誤解,各種看似艱深的理論也使人卻步。事實上,哲學起於一份好奇──對於各種事物或自身存在的好奇,並且秉著一份熱情與懷疑的精神,追問不同的問題,企圖尋找最接近真理的答案。哲學系透過戲劇的形式,企圖提供不同的觀點和視野,打破那些「理所當然」,引導觀眾檢視並反省所處的社會環境和自身生命。台大校園能夠擁有這樣的「之夜」活動是難能可貴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