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力麒 邱彥瑜 李問
“開學前的這一個星期,在校園裡,常會遇見一群群看起來帶著好奇與稚氣的臉龐,時而發現他們駐足在總圖前,時而又發現另一群堵在保健中心門口。他們正與全臺大的新生一起參與一件事情--近兩年來學校新創辦的「新生書院」。”
新生書院緣起
從97學年度入學的新生開始,校方在九月的時候都會舉辦為期三天的新生書院。而除了臺大以外,政治大學以及東海大學也都有舉辦給予新生類似的「書院制」活動。起源在於近幾年來,許多學校的學務長及行政人員出訪國外大學,注意到許多學校都有舉辦「orientation」,這在國外已經算是行之有年的一種固定儀式,像是MIT、哈佛等學校都有在實行,在臺大被稱為「新生定向輔導」,主要是針對剛畢業的高中生,面臨大學生活中環境、同儕與學習方式的不同所給予的協助。而臺大以往都是僅舉辦一天的新生訓練,聽校長或是教授演講、聽一生可能只會聽到兩次的校歌,更多人是選擇只參加下午的各系時間。在參考國外大學的例子後,校方決定採取三天的營隊制,希望能夠讓新生們認識學校也認識自己。
新生書院現況
在三天的行程規劃中,除了必要的註冊手續外,也可以看到校方所希望能提供給新生的資訊,像是對於圖書館資源的利用、校園安全的介紹等等,為新生開闢了一條了解臺大豐富資源的捷徑。除此之外,新生書院中的隊輔,如課外組劉亞柏組長所期許的,扮演一個「導航員」的角色,在今年的規劃中,校方尊重學生在這座校園裡「使用者」的角色,跳脫了以往由校方行政單位制式化的解說方式,因此隊輔所做的不僅只是營隊中的隨行或照顧者,特別還有由自身經驗出發,提供新生在服務課(還有服務性社團的說明)、課程安排(較長期性的生涯安排,像是雙輔修規定等等)以及校園導覽(以校園生活為出發點,認識臺大的樣貌)等方面的說明與建議。馮燕學務長更進一步期許,身為隊輔的學長姐,能夠當同學的"role model",做為榜樣式的學習,然而學習態度與經驗上的傳承,應是長期的溝通與交流累積而成,受限於三天時間的新生書院,能達到如「導航員」一般,引領新生了解校內資源已經是相當不容易的。
相較於以前沒有新生書院制度的時候,自己跑健康檢查、註冊手續,在校園中迷路與對於選課制度的迷惘,新生書院確實提供了一些方便與實用的資訊。在風氣自主的臺大裡,各系辦的活動填滿了一個又一個的學期,像這種參加人數高達四千人的大型全校性活動卻是少見,然而它是否真成為了一個新生成為臺大人必經的過程?或真的在三天內引領新生穿越了所有的迷惘?時間還來不及說出答案,可是我們卻看到,在三天行程中,有些新生反應課程安排無聊到想睡覺,甚至有些小隊的出席率低落到只剩下一半的人。
必然的未竟之業
既然校方已經將學生視為主體來安排活動,為何校方的期許(安排)仍和新生的需求有相當的落差?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必須先勾勒出新生的樣貌。台大每年新進三千多名來自四方的學生,其就讀的領域、系所複雜多樣,而在踏進校園時又各自對大學抱持形色各異的期待,因此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需求。縱然學校安排活動是以求取「最大公約數」為原則,此雖為經濟簡便的考量,但也往往容易落於俗套。舉職涯發展中心安排的課程為例,面對領域各異,需求也不盡相同的學生時,若 仍要求取最大公約數,即成了宣傳「勤勉學習」,「努力活出自我」此類老生常談的論調,因此學生的反應也就不難想像了。因此如果學校不能認識到學生之間複雜 的組成,仍要將其想像成具有同一面貌和需求的消費者,並且還要強迫推銷功能單一的產品,自然會有許多人棄之不顧,甚至集體退貨了。
“但這卻是一場必然的未竟之業,因為它未能探入校園生活中最細密的皺摺裡,所做的努力終在三日之後效益遞減。”
然而,真正的問題不在異質性的高低,而是在那一套舊思維的延續。
假使今天以各院甚至各系所為單位舉辦「專題演說」,同質性雖然提高了,但問題照樣存在。因為只要一踏入活動現場,台下仍是黑壓壓的一群學生,仰著頭,聽著台上的師長賣力的分享自己寶貴的人生經驗。校方此般的安排,總讓人聯想起往日司令台上大人物的「精神講話」,期待我們能在五十分鐘的聆聽後,便從此煥然一新。而站在演講的師長角度來看,他們的學思經驗也難以用五十分鐘訴說得盡,而他們真正寶貴的人生哲學,只能透過「親炙」的方式才能領受。因此,欲以「演講」的形式重塑台大新生的學習文化或大學想像,實在是行不得方,並且過度幻想。
此外,這次新加入的「服務學習分享」,以小班為單位,安排講者進行面對面的互動,並有討論的時間,效果乍看不錯,但仍可更好。原因在於此種「反思」,無法立刻收成,需要和脾性相似的社團同儕互相切磋琢磨,甚至透過朝夕相處的住宿同儕來從生活中互相激發,致使雖然新生書院能略有成效,但卻無法深入校園深層的文化。
新生書院是「新生定向輔導計畫」中的一個子項目,嗅得出意圖重塑校園文化的努力,但這卻是一場未竟之業,因為它未能探入校園生活中最細密的皺褶裡,所作的努力終在三日之後效益遞減。
如何繼續挺進
學生生活不脫學習、社團與住宿,因此若要能讓效果深入生活,必須從這三方面來著手。
在學習面,暫且不談結構性的師資不足問題,且看去年開辦的新生專題,這不啻是學生得以親炙師長,改善師生關係的新開始,但校方卻未提出鼓勵師長開授新生專題的具體方案,甚為可惜。而在學生社團中,應該把握現有的蓬勃生機,讓在社團中的同儕能有 更好的環境互相學習,並且增加校園裡公共討論的空間。最後在宿舍制度上更要檢討其政策,應該讓宿舍能真正成為學生間交流最頻繁的地方,增設討論空間,讓課 外演講得以進駐,讓學生的藝文音樂活動皆可以在宿舍進行,豐富「住宿學習」的內涵,並且檢討與改善宿舍管理政策,別讓宿舍成為監獄。
三日書院,曲終人漸散。學校應顛覆舊思維,不僅止於「介紹台大資源」,而應設法將更多的心力與金錢挹注在上述這些真正與學生生活相關的地方。文化重塑無法畢其功於一役,應要有更正確的體認,將資源花在刀口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