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1日 星期日

眼看高樓起──化學新系館的興建

葉志成(化學一)、許月苓(社會二)

  人潮依舊,小福樓面朝著擁擠的十字路口,看著學生經過被「OO周」的吆喝聲吸引,看著腳踏車走走停停。十字路原本唯一堵塞端最近開通了,那條夾在小福與原分所中間的路。經過一個綠地小公園,再走進隔開工地的便道,轉眼就到了醉月湖。這一切改變都得從約莫十年前定案的化學系系館遷址新建談起。

比對01年的校園規劃圖和09年的校園規劃圖,可明顯發現小福到化學系館、醉月湖等週遭的變化。


(接近完工的化學系新系館)

艱辛的籌備期  

化學系是台北帝大原有理農學部的元老學科之一。歷經時代變遷與研究高低潮經過遷移與擴大,十年前化學系擁有的館舍包括化學系館、同位素館以及化學中心館。由於館舍老舊且空間不敷使用,系上從很早開始便醞釀著一股籌建「化學新研究大樓」的氣氛。然而由於校方與教育部經費有限,加上各系之間競爭激烈,化學系一開始並未能脫穎而出。

  直到1996巴西創立「方大企業」的張勝凱校友,對化學系建館一事充滿熱誠,允諾捐贈五千萬元做為建館基金。當時化學系費用為四億元,預估由教育部補助一半,另一半自籌。這一筆舉足輕重的五千萬元於是成了關鍵性的推手,為化學系在爭取經費上增添了許多籌碼。化學系首開先河為興建系館自行募款,是台大各學系中的頭一例

  除了募得五千萬元基金,宣示有自籌兩億元的實力外,化學系另外提出了幾點原因試圖說服學校,包括:一、化學系系館老舊且空間不足,不符合標準。二、化學系不時有外賓參訪。多數外賓肯定化學系在學術上的表現,然而卻十分驚愕於目睹系館處在不堪使用的狀態。三、化學系新館若遷址,則舊館拆除之後,小福和椰林大道這兩個台大的精華地帶即可相通。為了建館,系上並發動教授投入無數時間與精力,先後說服校規小組、校發會以及教育部,並且四處奔波籌錢、舉辦募款餐會。

興建過程一波三折

  西元2000,教育部終於核准了建館一案,兩方開始協商經費補助問題。然而,經濟不景氣的威脅席捲而來,教育部又將自籌經費的比例提高至三分之二,財務危機一度讓計畫失去前進的動力。當時校長陳維昭同意動用台大的校務基金,補助建築經費的六分之一,這才暫緩了財務上的壓力。

(從化學系館望向醉月湖)

  第一期工程終於2003年動工。當時預計先建新研究大樓A棟、拆除舊館,再於第二期工程興建新研究大樓B棟。由於新館座落於醉月湖一旁土質鬆軟,校規小組因而限制其高度不得超過七層樓。校規小組另安排成立一個十人專案小組(包含化學系系上教授一名),負責大樓外觀規畫等事宜。此外,因為實驗室需要像排氣櫃等等專業設備,導致館內的管線配置甚為複雜,故由系上數名教授督導工程的進行。

  在第一期工程期間,一些系友又相繼慷慨捐贈上千萬做為建館基金。但在建館中途遇上全球原物石油價格上漲,因為北京奧運大興土木等原因,造成鋼筋等建材價格亦攀升到最高點,此時財務危機再度浮現。為避免經費短缺,進而影響第二期工程進行,在李遠哲系友與一些教授拜訪後,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同意由旗下台積電教育基金會捐贈一億兩千萬,B棟的興建才得以繼續推動。目前B棟已完工,預計在明年正式啟用。

回顧與檢討

  在化學系興建系館的過程中無論籌募基金,或是與校規小組及校發會進行說服溝通,系內教授與畢業系友一直扮演著推動的重要角色。倘若工程期間的經費短缺無法及時找到外界資金的挹注,能找到其他方案解決?而其他科系是否也能夠靠著自行募款來達到系所的需求?小福廣場和醉月湖相接,對校園景觀造成的影響是否有與其他人(教職員、學生等)協調呢? 缺乏整體配套規劃與推動,也不難想像校內各個系所在規畫中兄弟登山各自努力的情形

2 則留言:

  1. 第二張圖片中的建築是天文數學館,並不是化學系新館。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