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逼街 (讀者投書,社會五)
超過三百位台大人走上街頭
十月31日,包含學生會、學代會、意識報在內一共二十二個台大系所、社團與學術單位,超過三百位的師生一起走上台北街頭齊呼口號。這天,是第七屆台灣同志大遊行。
去年是我第一次參與台灣同志遊行,當時走在台大社研所的隊伍,對一個第一次和同志一起上街頭的異性戀而言,這是一個相當特別的經驗。本學期我就任社科院學代,便與生農院學代黃怡安共同提案,建議學生會與學代會共同報名今年同志遊行,並邀請全校系所社團與師生共同串聯參與。此提案順利在學代會上以0票反對的壓倒性結果通過了,在競選之初提出多項性別友善政見的學生會傅會長當場也表示欣然見到學代會做出同樣的決定,而學生會原本就已計劃報名遊行。
「我是異性戀:我尊重同志,我挺同志,我愛同志」
以往的同志遊行一向不乏台大學生參與,包含GC、浪達、女研等社團,以及城鄉所性別與空間研究室。去年我在遊行隊伍中發現,同志遊行的參與者不只是LGBT,許多異性戀也都會一起走上街頭(如女研社、性別與空間研究室本身就不是同志團體),異性戀參與遊行對同志及大眾都具有正面影響力,但是社會卻忽略了這些直同志(指對同志友善的異性戀)的存在,我們需要更多更大規模異性戀社群的動員,除了在遊行中表達異性戀對於性少數的尊重、友善,更同時讓社會大眾看到有許多和你們一樣的異性戀願意和同志站在一起。
同志大遊行自2003年至今已是第七屆,參與人數從當初的千人到現在的二萬五千人,而同志遊行的訴求對象,也從來就不是只有國家政府的法令,更包含了廣大的社會大眾。七年來,我們並沒有看到這個社會有什麼具體的回應。而當身處異性戀體制中的台大學生會、各個系所社團,願意抛棄一切歧視與偏見,選擇與同志一共同走上街頭,就是最好的回應方式。
校園性別運動再掀浪潮
十月,在台大潤滑液事件即將屆滿一週年之際,大學校園中的性別議題再度一一浮上檯面。Discovery與台大學生會合作,於活大舉辦同志運動紀錄片「彩虹大道」首映會;師大保險套事件、29日「性教獄」遊行;政大學生也質疑學生會長候選人對性別議題的缺乏關注、27日發起「西斯丼」遊行響應師大同時要求校方及同學正視宿舍情慾。兩間學校的學生會也在31日和台大學生會一起出現在遊行隊伍之中,何春蕤老師特別提到今年有更多的學生站出來參與遊行,我們彷彿看到在校園沉寂已久的性別運動重新冒出了一絲曙光。
但近日PTT的sex板(西斯板)與gay板(甲板)之爭很快把我們拉回現實:現實就是異性戀霸權仍然無所不在,在校園裡、在媒體上、在網路空間中仍然對性少數相當不友善。宿舍管理以保護安全之名行人身限制之實,校園傳情活動及舞會的宣傳包裝強化異性戀主流、男主動女被動傳統性別二元思維,之夜戲劇表演嘲笑同性戀、醜化陰柔特質的男性等等…我們不只要期盼世界繼續朝著尊重多元性別文化的路途前進,更要問問自己:我們能做什麼?
拒絕性別暴力與霸權:異性戀,請站出來
加拿大每年底的白絲帶運動,是由男性主動發起參與的「終止性別暴力」的社會運動,台灣曾在1999年由台大婦女研究室舉辦,透過四次座談活動,檢討台灣性別暴力的社會處境與因應對策,最後則提出掙脫傳統男性氣概枷鎖的可能性。「性別」並不單指男性對於女性、同時也是多數異性戀對於性少數,而「暴力」也不單指肢體上的暴行,歧視與限制人身的制度、言行舉止、文字符號、空間設計,同樣也都是扼殺基本人權的「暴力」。
從異性戀組織參與同志遊行,到異性戀反對西斯板限制同性文或文章貼標籤處理,我們應該如此解讀:所謂「sex板與gay板之爭」、「西甲之爭」或「異性戀與同性戀之爭」,本質其實是「性別友善與性別歧視者的對抗」。異性戀可以拒絕性別盲,選擇做一位具有性別意識、尊重性少數的公民,進而影響週遭更多的異性戀。
作為一個異性戀男性,我始終堅信男人可以是婦女運動的行動者、異性戀可以為同志平權運動盡一分心力。這是一個新的白絲帶運動:請為我們所相信的自由與平等價值而發聲,別再默許一切歧視與污名化以主流多數為藉口繼續張牙舞爪,別再讓弱勢者繼續在壓迫他們的體制中孤軍奮戰。異性戀們,請站出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