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28日 星期一

回顧第二十二屆學生會

◎李芃萱(政治二)

  第二十二屆學生會的任期已經接近尾聲,本屆學生會除了來自上屆的傳承,在這一年來也提出了一些頗有新意的想法與改革,試圖賦予校園更為多元的想像,值得在學期即將結束時稍作回顧。

讓我們從大事開始

  臺大校園在這個學年中可以列舉出的大事,不外乎是校車收費、計中停止夜間服務以及水源BOT住宿生的抗爭。而在校車與計中兩起事件當中,事實上可以發現一個明顯的相似之處:校方在學生不知情、資訊不透明的狀況下,作了對學生影響重大的決策。這樣的問題凸顯出了學生在校方上游決策過程中難以施力的弱點,而學生會身為一個自治團體,也只能在末端進行抗爭。而針對這樣的現象,會長傅偉哲認為:「有人覺得今年的學生會很激進,會採取很多抗議的模式。但我必須要講的就是,在任何制度管道被窮盡之後,我們也就只能訴諸於體制外的路線。」

  而學生會在行動上的確是如同會長所說,主要以較為積極方式去爭取;這樣的手段耗時耗神,但卻不是全然沒有成果。以校車收費事件為例,除了達成其基本目標──阻止校方砍交通車的預算之外,在過程中,不僅開始和院學生會等學生自治團體合作,在98-1期末校務會議上也和與會的教授代表結盟,形成更大的力量。

學術部議題團隊經營

  除了在校園政策上著力,學生會以學術部為主體、工作坊的形式,建立了屬於學生的基本論述。打破了原本由福利部包山包海處理所有議題的模式,像這樣的議題團隊經營,在這一年來成效並不差。

  在校內的部分,校園空間工作坊從上學期初開始,便持續追蹤校規小組的進度,關心學校內校園空間規劃的問題。除了公開徵求同學參與,也以問卷和在椰林大道上的塗鴉活動,實體化了學生對於校園的想像。而同樣屬於學術部的性別工作坊,與其他校園團體合作,上學期舉辦的「性別友善宿舍DIY」活動,和這學期的「杜鵑的週Doing Gender’s Week」都令人印象十分深刻,也在校園中帶起討論的風潮。工作坊的形式,讓議題能以一整個團隊的力量來長期經營。校園空間工作坊負責人吳秉軒(工管二)在網路上不斷將訊息給同學知道,並且不斷回文與同學溝通,也是一個絕佳的示範。

  在把議題向校內推展的同時,學術部也同時回應校外的相關議題;以性別議題而言,去年十月底的學生會、學代會中,經過程序共同提出聲明參加同志大遊行,便是很顯著的例子。

學生活動:朝全面性發展

  相較於第二十一屆學生會以「福利部社團化」,偏重福利部傳承的做法,今年學生會相對在原 而言有更為全面的發展。今年的學生會在上屆既有的活動基礎──例如臺大電影節(文化部)──之上,還舉辦了能見度高的萬聖節鬼屋(活動部)、搖滾音樂季(活動部)等活動,讓平常對公共參與感到陌生的同學較切身的感覺到學生會的存在。

學生也同時向校方爭取將學生活動的主辦權回歸學生,因此活動部承辦了98-1學期舉辦社團負責人研習營和98-2學期舉辦杜鵑花節與社團博覽會。然而,在這些活動中,尚未看見明顯不同於以往課活組主辦活動的學生特色,也並沒有完全關照到學生之間不同群體的觀念和需求,這些問題都需要更細緻的討論與改進,若不積極推動,便失去了以學生主辦活動的本意。另外,在當初會長參選政見當中,有關「以學生為主體」部分所提到的活動,新生書院目前還是行政單位所主辦,而教學、課程相關的評鑑也是以系所學生自發性的推動,學生會在這方面並沒有達到原本的目標,十分可惜。

懶人民主的實踐

  在歷屆學生會中,「擴大校園公共參與」一直是持續努力的目標,而今年學生會的政見當中明顯的標示出這個部份,也提出了實際的解決手段。懶人報作為上屆學生會政策的延續,在刊物形式和內容的品質上都有不錯的成果,也有做到和學生會其他部門的整合以及資訊傳達,正漸漸做出口碑。同樣是新聞部負責的臺大校園媒體平台,整合懶人報等五個校內媒體和校務會議的資訊,算是政見中「懶人網」的實體化版本;惟推出的時間太晚,無法有效的把平台推廣,目前還沒有形成有效的資訊流通管道。

  在除了懶人報、媒體平台和以NTU、 NTUSA等看板為主的BBS系統之外,其他的管道卻是很貧乏的:學生會的網站每年都會由新的團隊重建,資料難以有長期的累積;在宣傳上不夠積極,網站長期乏人問津,最後便悄悄消失了。或許可以試圖把學生會和現有的校園媒體平台整合並長期經營,或許可以為校園的公共資訊流通再開一扇窗。

社會與校園的連結

  在這一年中發生了不少事情,讓學生會必須走出校園,面對校外的各式媒體。總歸而言,學生會和大眾媒體之間的關係並不差,學生會長的投書與回應都能達到一定的效果。然而,在校外引起軒然大波的議題,在校園中卻不一定會受到同等程度的重視,例如「前進百大」的話題,從臺大八十年校慶、百大維新就開始延燒,但大眾媒體在泰晤士報的排名進入百大之後才開始關注,而校內的討論早已結束了。當然,學生會必須考慮議題時效性和輿論的效果,只是也要注意校內外意見的銜接。

  在上學期的ECFA論壇中,同樣可以發現校內外議題脫節的現象。學生會對外的宣傳做得很夠,但論壇本身卻沒有足夠的吸引力讓學生放下課業參加,因此無法達成預期中的效果。然而在98-2學期,學術部同樣以青年就業問題為主軸舉辦的「青年生存計畫」系列講座,不再以國家經濟問題為主體,訴諸於個人經驗的演講就吸引了不少學生前往參加。同樣是對特定議題的關注,「青年生存計畫」就某方面來說是成功的修正了ECFA論壇的瑕疵。

檢討、接棒、傳承

  總結今年學生會的表現,比起往年有更完整的發展,各部之間也漸趨專業分工,並沒有偏廢任何部門。而在政見實踐的層面上,「親和福利部」延續上屆累積,在處理校園問題上更為嫻熟,表現有目共睹;至於「多元新聞部」,雖然在校園媒體平台的實線上仍嫌不足,然而實體的懶人報卻有不錯的成果。值得一提的是學術部建立的議題團體經營模式,讓校內/校外議題都能夠更為深入的討論,是可以持續耕耘的模式。


資料來源:
一、2010.06.15 學生會長傅偉哲訪談
二、臺大學生會會長候選人傅偉哲競選網站 V for FUture
http://www.vforfuture.ftp.cc/
三、NTU板@臺大批踢踢實業坊
四、臺大校園媒體平臺
http://ntumedia.heroku.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