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昱安(外文二)
樹比房子高?房子比樹高?
試想從台大校門口往椰林大道望,一個彎曲讓視覺上只見綠葉扶疏而建築物隱隱約約不甚明顯,但當人文大樓以九層樓高的姿態俯視,適必破壞這樣的「曖昧」,更遑論被人文大樓箝塞住的農陳館。
台大校園的整體建築風格粗略可分為三個時期:
時期 日據時期 二戰後到1980年代 1990年代後(高度經濟發展期)
特色 折衷主義 帶有中國意象的現代主義 十三溝面磚
代表建物 行政中心 活大 洞洞館 總圖 共同教室 普通教室等
文院 舊總圖 生化研究所 化工系館
這二十年來高度經濟發展,台大校總區週邊的開發量急速擴張,空間發展可以分為兩個區帶:第一是以椰林大道為主軸的核心區,風格大抵一致;第二則為其周邊的新興高樓區。身為台大的入口,椰林大道始終承載著自日本殖民時代以來的「空間精神」 (暫不討論它最初規劃用意何在,因不置可否的是椰林大道是我們對台大意象的代表,恰如艾菲爾鐵塔之於巴黎。) 在椰林大道兩側上,「房子比樹低」所形成的氛圍長久以來是台大校園空間的一大特色。現在面臨的課題乃是入口將從「樹比房子高」轉變成新興區「房子比樹高」的一份子。過分突出樹梢的高度,勢必不將只是挑戰每個人對入口意象的觀感,更是未來台大校園空間規劃走向的分水嶺──ㄧ開先例,即打破這八十年來的空間歷史脈絡。當規則被破壞,九層樓的大樓霸據核心區一隅,新興區強硬撈過界,那麼台大的空間脈絡,必將蕩然無存。
但針對突兀高出的人文大樓,難道無法請建築師想出解決方法嗎?淡江建築系王俊雄老師表示,以建築專業者的角度推斷在此情況下,「建築手法」不可能同時滿足量體需求和空間脈絡 (即便是再高明的建築師也無法使業主魚掌兼得),建築本身更沒那麼高明可以解決人謀不臧的行政問題。我們為何非得選在校門口進行如此大的開發量?這不單單關係著文學院內部,更是全台大校園的規劃問題。當人文大樓降到與週遭樹木相仿的高度時,才是建築師可以用建築手法解決的問題:人文大樓和農業陳列館之間 ──對於傳統元素的傳承和突破,進而讓農陳館回到一個有活力的狀態──需以更尊敬的方式處理新舊建築物之間的關係,才是台大校園未來空間發展的契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