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18日 星期五

人文大樓的「交換」哲學

◎廖明中(人類二)

2006年迄今仍未獲圓滿結局的人文大樓,前前後後歷經6 次全校公開說明會、2 次專家座談討論會、8次校園規劃小組委員會提案討論、5次校務發展規劃委員會提案討論(註一),在2010年下半,有了極具戲劇性的轉折。

2010 年11月15日,一群台大老師與台大學生齊聚校門口抗議人文大樓,接二連三的報紙投書、讀者回響,剎時間台大的人文大樓彷彿從無人知曉的「地方爭議」,一躍成為「眾人之事」。同年11月19號,人類學系和哲學系位於水源校區的「新」系館,一樓殘障廁所天花板突然崩落。後續勘查發現,居然有49處天花板的混凝土可能崩落(註二)。基於人類學系和哲學系師生的安全考量,似乎讓人文大樓的興建更具正當性與急迫性。此外,校方為了回應各方質疑聲浪,並提出「正版」、「非杜撰」的設計圖,在同年11月25號,總務長及文學院葉院長舉辦『人文大樓的理性對談』說明會。在短短一個月中,台大校園風起雲湧,各方聲明與連署的動作不斷,人文大樓越演越烈。然而,隔年1月8號校務會議上,張小虹提的臨時動議案並沒有成功達陣,人文大樓將原址重建。其公共面積、建築風格、內部設計等相關問題,將由校務發展規劃委員會接手,但仍有討論餘地。(註三)

人文大樓一案似乎已成定局,但是,在這過程中關於人類學系與哲學系兩系師生的人身安全問題和人文大樓興建案間的關聯,仍需好好檢視與細緻討論。

當人類學系和哲學系目前使用的系館,其安全出現疑慮時,輿論開始支持興建大樓。但是這其實是兩個不同的問題,並不能混為一談。打個比方,假如今天買了洗衣機,但是在保固期間壞掉了。買方理當可以要求退貨,但店家卻不接受退貨,反而要買方自己存錢買另一個新的洗衣機。這顯然是不合理的作法。

換言之,當人類學系和哲學系的系館出現安全上的顧慮時,「合理的」作法應是要求學校解釋,為何要這兩個系所遷入前已做過安全檢查和補強工程,但還發生天花板無預警的崩塌?此外,我們並不能將解決方法指向趕快興建人文大樓。因為即便從今日開始動工建人文大樓,也需花費約三年不等時間,這段期間難到人類學系和哲學系的師生,其安全就受到保障了嗎?當時拆除洞洞館的主要理由之一,便是基於洞洞館有「安全」上的顧慮,可是我們必須追問,目前人類學系和哲學系共同使用的系館,其安全就無慮嗎?

今日不論人文大樓興建與否,校方都應該保障安排給系所使用的空間是安全無慮的。水源系館的安全問題和人文大樓應該脫鉤討論,兩者並沒有必然的聯結關係。


註一:依據臺大校園規劃小組統計。http://liberalbuilding.ntu.edu.tw/about_03.html註二:http://www.cna.com.tw/Proj_YourNews/pagedetail.aspx?ID=201011260007
註三:國立臺灣大學99學年度第1學期第2次校務會議紀錄http://host.cc.ntu.edu.tw/sec/administration/%E6%A0%A1%E5%8B%99%E6%9C%83%E8%AD%B0/99-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