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三 呂昀濃
二月五日凌晨,一把無名火從大院子竄出,惡火吞噬了八十年歷史的傳統日式建物,部分的建築風貌遭到嚴重的毀損,令人感到惋惜。大院子承載了從日治時期以來的歷史記憶(註1),但它不只是一棟棟文化資產(註2),它亦是與台大教職員工關係密切的生活空間,而台大身為管理單位,如何去維護既是員工宿舍又是歷史建築的大院子呢?
居住在大院子已超過三十年的楊惠南教授,原本是住在溫州街73號的員工宿舍,但因電線走火而搬移到現今的「公共宿舍」,即為「大雜院」或「大院子」。回
想剛搬進大院子時,楊老師說,當時有兩位工友,一位負責內務,包括煮飯與提供教授包飯,而另一位則是整理環境,但後來因精簡人員,兩位工友被調離大院子之
後,大院子的生活品質變得更加髒亂、雜草叢生。
一直到發生火災前,台大仍對大院子採取較為被動的管理方式。舉例而言,一是未進行定期的維護與修繕,部分空屋因為漏水的問題遲遲未改善,任憑木造建物逐漸腐壞,或是雜草叢生的狀況;二是若建物本身有問題,比方漏水,須由住戶主動提出申請,校方再交由承包商進行修繕,且住戶需負擔一半費用;除此之外,公共
空間的規劃一樣是由住戶提出,比方水泥路的鋪設,但則由校方支付。
校方雖消極管理,卻也傳出有意更新該區域宿舍的聲音,另外在2010年自由時報指出建商收購此處土地,並劃定都市更新單元送入審查(註3);而就在去年底大院
子登錄為歷史建築後,相隔不到兩個月,竟發生祝融之災,且並不排除是人為縱火,讓人不禁對於維護歷史建築的相關管理單位感到失望。身為管理單位的台大,災
後將燒毀的建物圍起以防危險、並在居民的要求下重新鋪設部分水泥路;並在居民多次陳情之下,校方將週邊所有水泥路完整重鋪,校長也承諾將會增設路燈,以改
善此處的夜間照明。楊教授強調,既然大院子已列入歷史建物,台大有責任進一步去做更完善的維護與修繕。
這一把無名火燒起了文化資產如何維護的難題,人員吃緊與資金缺乏一直是管理單位所面臨的最大困境,而管理單位採取消極的管理方式,引發了歷史建物與在地
居民之間如何共存的問題。當代保存文化資產的議題已逐漸備受重視,但是文化資產的管理方式,包括相關單位如何有效的管理與保護歷史建築,比方對蓄意破壞古
蹟的行為者進行制裁,都是亟需深思的重要課題。
註1:大院子於1931年建立,原為日治時期的海軍招待所;1952年改做為台大公共宿舍之使用。
註2:大院子於2012年12月17日通過台北市文化局的文化資產鑑定程序,正式登錄為歷史建築。
註3:《台大宿舍群凌晨失火 幸未擴大》,新頭殼,2013年二月五日
居住在大院子三十多年的楊惠南教授。(圖/曾稚驊)
從外頭往裡看被燒毀的部分,屋頂幾乎被燒得精光。(圖/曾稚驊)
楊老師說這裡以前是廚房、放了一個漂亮的大木櫃。(圖/曾稚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