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意識報
台大學生自治選舉將於今年 11 月 3 日(四)舉行,為了讓大家在投票時有更多的參考資訊,意識報特別訪問了學生會長的候選人,希望大家可以對他們有更多的認識。
本篇受訪者為第 29 屆學生會會長 補選8號候選人,張子龍。
參選的動機與理由
「看到邱丞正選啊,動機就是這樣,就是不想讓他上。不過也不只是不想讓他選上,只是對於現在的學生會他們這樣的狀況很不爽,我覺得就算只是把他們搞得很亂、讓他們覺得很有壓力,至少能讓他們意識到我是有危險性的,不能再不管。學生會有些人不想聽,不想聽的理由也不是『這是我的利益,我不想跟你分』,而是『你沒有參與』、『你們懂屁啊』、『就只會在旁邊說,不知道這個其實很難』。」
而提到為什麼從PTT版筆戰、到如今參選,會這麼執著於某些特定的人事物上,他談到:
「我真的很討厭說漂亮話的人,就會想要看一下是不是個只是會說說的傢伙。也不一定是不喜歡說一套作一套,只是對把自己吹捧得很厲害的人很不爽。」
學生自治的想像
「我們自以為學生自治是一個自治組織,有行政機關學生會、法院和立法機關,三權分立的機構,但其實我們還是要聽學校的。我覺得,學生會根本就在預習哪天被統一之後成為特別政府,轄下有行政立法司法,聲稱「自治」,卻還要聽中共老大哥的話。我基本上對學生自治蠻不屑的,但如果真的發揮功能,就等哪天被統一了之後,趕快推派學生會長擔任特首。學生會長每天聽學校的話,做得這麼好、這麼受愛戴,統一之後一定會做得更好。所以我認為學生自治就算變成學代內閣制,也不是『學生自治』。學生會之所以存在,不過就是因為學生需要一個統合的平台,所以我們選出了一群人做決策,和學生以及學校溝通,它永遠只是一個中間的平台。你如果認為這是一個『自治』,我完全不能理解為什麼要反對統一,兩者根本就是一樣的,我認為這根本就不叫做自治。」
儘管學生自治發展出三權分立的體系,但若同意「自治」的概念,其實就同意了學生仍然在學校的權力下接受統治的事實(如同他以中共為喻的反諷)。對張子龍而言,學生會存在的核心意義,不過是作為學生與學校間意見統合的平台。
「像學生法院雖然沒什麼開銷,可以讓那些考上國考的人抒發一下熱忱,可是真的很蠢,根本沒有強制力。」
在政見發表會上,他同時也提到政見發表會是無用的。
「就實際現實的選舉的話,例如總統選舉,有的左派有的右派、比較照顧勞工比較照顧資本、國家要不要收稅…。利益明顯衝突,這個時候政見發表會才有意義。事實上在學生這個同質性很高影響力又沒有很大的選舉環境裡面,基本上不存在只有你能做、他不能做的狀況,所以我覺得進行這個挺蠢的,為什麼是每個候選人提出自己不同的意見來拚誰的意見最好?
但這樣好像就也不知道怎麼選,不能看政見選,那到底要選哪個人呢?所以其實我不得不同意邱丞正的內閣制——那就不要選出這個人就好了嘛?乾脆就你有意見、你有意見、你有意見,那大家都選學代、組內閣。可是也不需要那麼偏向實際的內閣制,可以偏向那種不需要有黨團、有些歐洲國家實行的委員制。」
修補「聽」與「做」的斷裂
「我可以理解學生會做事很辛苦,覺得這些搞不清楚狀況的人提的意見很荒謬,但學生的初衷仍然該盡力幫忙解決。但你很難要求雙方綁在一起,所以最好方向是一體的,像是學代內閣制,把聽跟做放在一起。我粗略想到的就是把學生會費跟社團掛勾,以往你可以不聽,但如果綁在一起,你就不能不聽了。你的錢只能用在社團,所以如果你不聽那就是不做,要做一定得聽,這是前提。
我會補助社團經費,就像是政大、文化、淡江也都有這樣的規則。社團提案給學生會、學生會提給學代會,並交給學代會審核通過,就能使用經費。有些人覺得這樣學代會絕對會拒絕,我實在很困惑,提案都是提給學代會審議,只是今天提案人從學生會變成社團,我難以想像有任何的多餘的行政成本,不就只是多加了一個環節而已嗎?」
我覺得還是回到理想做法(類內閣制)。如果這個來審社團提案的人就是內閣學代的話,就可以形成一個角力啊。既然是這個社團、學院或是系隊的人,想要有經費,就得派人出來選。
至於評估,可以有門檻高低不同的實行方式。門檻低的就是大家按讚嘛,例如發Facebook結案報告,如果你覺得很有意義,卻連叫朋友來按讚都做不到就真的太扯了,以後就不能提案或者入黑名單;比較高的門檻,可能是實際寫問卷回饋,就像去找一千個人聯署一樣。到底實際要做哪一種?我覺得先用按讚的方式比較合理啦,如果有人覺得這樣還是不合理,就把門檻往上提高也是可以。」
張子龍認為,將社團與學生會費掛勾,並推行學代內閣,將台大社團的活力挹注於政治權力與資源的角逐,便能實質上達到學生會在做的、也的確是學生參與學生自治所要做的事情。
對於臺大—國北教大併校案的看法
10月26日星期三,張子龍邀請所有候選人到國北教大門口一起「共想台大」,一共有七位候選人到場。訪談過程中,他提到候選人們在此次聚會中對併校案的看法:
「大家似乎都覺得台大與國北教併校有問題,但對於學生會能做什麼是存疑的。學生會真的能做的事,是派代表了解狀況、進行評估,像有些人就覺得最重要的是學生會要提出評估報告。但我覺得一定是弊大於利啊,是要評估什麼?是要評估有多爛讓大家群情激憤嗎?學生會派代表參加、把這些資訊告訴學生,這些都很無聊,重要的是要怎麼表達出學生的不滿;很多併校案被擋也不是因為學生會,而是因為學生的不滿。我認為併校議題跟學生會一點關係都沒有,但要說學生會得凝聚大家,我覺得…也不是不行啦,但就是微弱了一點。」
聽見不一樣的聲音
無論是在政見發表會,又或者是於NTU板發文,張子龍屢次提到「有些人的聲音很重要,應該被聆聽」。對於其他候選人,也表達許多看法:
四號楊淞普
這次選舉,他的確沒有希望獲勝,但他真的很認真談政見,儘管因為沒有參與相關事務,所以很多政見就是這樣。但這樣的聲音最應該被聽見。
五號陳品
他就是希望飲料社有地方賣飲料。飲料社的人就會想,能夠有一個固定攤位賣東西會很好,也不用像各個週都擠在小福前面,我覺得他很有代表性。
十二號白淘德
淘德要做的是有感的事情,他在意通勤者的時間耗費,因此推動雙北基隆校車的調查;因為在意壘球場的事情,所以提出不少和壘球場有關的政見。生活就是這樣,像我一直待在宿舍,就真的都不知道,不同生活圈看到的東西真的差很多。
結語
在這次的專訪中,縱或有頗具爭議的初衷及想法,而投票的結果如何,亦不得而知。但是藉由這次的專訪,相信可以讓各位同學認識這位特別的候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