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26日 星期五

選舉、罷免、辭職:學生會長誕生之前

◎ 許毅全

  「願這次的選舉過程與大家的心路歷程,可以成為未來台大學生自治的養份。」

  2016上半年的會長選舉期間,台大NTU板上唯一獲得百推以上的貼文〈讓這次選舉成為台大學生自治的養份〉,於文章終了之處下了這個充滿希望的結論。回顧這段爭議的歷史,我們無力碰觸個人在其中的抉擇,無論是在螢幕後隱匿,或者是以真實身份行走的人——所有的質疑、誤解、不諒解似乎只能隨著時間消逝而無法得到回應。即便如此,我們仍然試圖回溯,梳理這一場在網路之上堆積的混亂風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月9日
  ●學生會長第二份選舉公告[1]發布,競選活動開始。

▶5月21日
  ●前學生會外務副會長於NTU板匿名批評一號候選人周維理的政見,文章代碼: #1NG887gI (NTU),遭查詢id公布真實身份,5/23日在臉書上的NTU台大學生交流板道歉。

▶5月24日
  ●某學代匿名在NTU板發文,文章代碼: #1NH7ONnW (NTU),批評二號候選人陳泓旭的文宣出現在學生會辦公室。

▶5月25日
  ●某法律系學生匿名在NTU板發文,文章代碼:#1NHRKsCW (NTU),拍下周維理競選團隊的臉書群組,其中一位社科院學代出現在周的競選團隊,而24日批評陳泓旭文宣出現在學生會辦的學代,也是周的競選團隊成員。

▶5月26日
●原訂投票日,因電子投票故障,選舉延期。
●下午五點某科法所學生匿名在NTU板發文,文章代碼: #1NHhp6-0 (NTU),公布周維理和選委會主委的對話,對話內容是有人檢舉周維理影印酷卡的金額超過上限,而選委會主委對周表示不認同舉發的理由,會盡力幫忙解決。另外,另一位擔任選監的學代也在周的競選群組裡。
●下午九點兩位候選人雙雙宣佈退選,但沒有實際法律效力,選舉延期舉行。

▶6月2日
  ●實際投票日,周維理得652票、陳泓旭383票,廢票281。

▶6月7日
  ●法律三鄭婷尹於臉書上發文,預告可能將發起罷免。

▶6月8日
  ●一號候選人周維理於臉書上的NTU台大學生交流板發文,表示不會辭職。

▶9月11日
  ●第一階段罷免連署開始至完成(罷免之提出),共133人連署,門檻104人。

▶9月20-24日
  ●第二階段連署開始至完成(罷免之成立),共310人連署,門檻207人(不得與第一階段重複)。

▶9月29日
  ●周維理辭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月9日競選活動開始後,一號或二號候選人從未在PTT的NTU板發過政見宣傳文,而從5月16日有人批評周維理有自由台灣黨背景,到5月19日的三天之間,共有七篇和學生會選舉有關的文,其中五篇是同一位作者。這時離投票日只剩一週,選舉的宣傳仍然聚集在臉書,NTU板上還沒有太多人關注。
  兩位候選人提出的政見,於網路上實質的交鋒也不多。以臉書社團「NTU台大學生交流板」(下稱台大交流板)來看,此時沒有一篇文章在討論政見,雙方的粉絲專頁似乎不斷的比拼推薦文的數量,用經歷、人脈來宣傳自己。對學生會定位的想像、對體制的看法,比較少在臉書上看見。
  直到5月21日,前學生會幹部匿名把前會長在臉書批評周維理政見的文,貼到NTU板上,隨後其身分遭公布,對政見的批評完全被忽略。在這天之後,NTU板上有關選舉的文章暴增,每天都有五到十篇以上相關文章。
NTU板作為公眾平台
  臉書成為主流社群軟體後,NTU板在學生心中的地位似乎不復以往,但5月26日兩位候選人宣布退選當晚,NTU板同時在線人數達到715人,選舉期間仍然是有力的平台。兩位候選人的競選活動深度依賴臉書的粉絲專頁,不論政見、請人寫的推薦文都用粉專傳播,但批評候選人的文章大多都發布在NTU板,接著才被轉貼到臉書上。

  此現象和PTT的匿名性及使用習慣有關。
  擷取臉書訊息公布在PTT上的狀況,總共出現兩次,第一次是公布候選人團隊(臉書群組)的成員有誰,發現裡面有由學代擔任、應保持中立的選監,第二次則是公布候選人本人和選委的對話,發現選委的行為違反行政中立。想在實名制的臉書社團公開這些內部資訊,很容易影響公開者的人際關係。資訊揭露的另一面是「背叛」,在學生自治中的競選團隊如同社團,理念、情感都很密集,並且不像政府或企業具有明確劃分的攝位階層。與資訊揭露所衝突的不是冰冷的權力關係,更多是人與人之間的感情。
  使用習慣也放大了惡意,如同八卦板上的鄉民,大多以嘲諷、反串的言論為主,統計5月21日到5月28日一個禮拜中,總共100多篇和學生會長選舉有關的文章,除了學生會副會長匿名批評周維理政見的文,沒有任何一篇在討論政見的優缺點。這次選舉中在NTU板所呈現的模樣,幾乎都聚焦在候選人和相關人的行為操守上,類似的揣測卻無法在實名制的臉書社團中看到。
敘事的基準為何?
  在敘述這些事件的相關說法中經常使用學生會的負面消息或層出不窮的爆料當作主軸,似乎這些就是大眾所認同、關注的言論,但在這之中唯一獲得一百推以上的文章,卻是八年前曾經擔任學代的王宏恩所寫的〈讓這次選舉成為台大學生自治的養分〉,文中分析電子選舉的困難、選務選監中立性的問題,以及對兩位候選人的鼓勵,字裡行間對台大學生自治的未來充滿希望。
  這提供我們另一個觀點:PTT作為言論平臺容納不同的使用者,難以用通則的方式理解。儘管有看似大量對學生會的謾罵、對候選人的鄉民式揣測,仍有人同情的看待這場選舉,重視學生自治並試圖提供理性的討論。如果漏看了這篇,我們或許會以為污名化候選人和現行學生自治生態,是NTU板的主流言論。
  同時,臉書上仍有討論政策實行面的文章,例如政研所碩三的邱丞正,在5月23日一篇超過萬字的貼文質疑兩位候選人的政見,獲得52則分享,而另一位學生 De Zuvia 所寫、批判抹黑的行為讓更少人願意參與只會讓學生自治更糟的文章,也有26則分享。在PTT上沒辦法為整體的主流言論定調,如果包含臉書的言論則更為困難。

  回到兩位候選人本身,或能提供另一種理解。
歌舞昇平還是前進改革?
  選舉前期的臉書貼文,由於兩位候選人的競選粉專皆已關閉,較難回顧當初雙方的選戰策略,但以5月19日的政見發表會、5月25日的政策辯論會[註一]來看,周維理一方面強調學生權益、轉型正義,另一方面則批評現況的學生會做得不夠,重視綜藝活動勝過學生權益。他在政見發表會上所說的第一句話是「今天我投入這場選舉,就是為了撼動這個僵化的機構」,有意將對手劃為僵化體制中的一員,因而又說:「陳候選人過去已經在學生會待了兩年多,擁有機會和資源做改變,卻選擇辦活動」,自己因此比對方更能夠改革。
  而二號候選人的政見則包含數個層面,例如建立議題討論平台、活動資訊宣傳平台,與院系學生會合作一起檢視系內的空間使用權益和課程,與研究生協會合作,加入如今還沒有席次的行政會議、校務基金委員會。競選主軸「For us」,如同他在政發上所說:「學生會將扮演輔助者的角色,實現多元和被忽略的需求」,目標是滿足學生不同的興趣,並以活動的方式提高議題的能見度。
  這些政見和上屆學生會長陳宣竹的政見主軸「open NTU」,或是上上屆會長王日暄的主軸「舞台」,都有類似的元素,甚至在3年前的會長李心文的政見中,也能看到諸如平台、合作、多元的影子,讓學生會扮演幕後推手的角色,以改善整體環境當作主要目標。這似乎是有學生會經驗的團隊,再充分掌握學生自治現況的資訊後,較容易傾向的政見。
  這種傾向必須要在各個面向都對現況提出方案,一方面是團隊、資訊充分下的優勢,另一方過於相像的政見,變成了讓人連想到學生會過往缺失的包袱,尤其這幾屆學生會又與318事件後組成改變的學代會衝突不斷[註二],提供了原先有在關注學生會的人期待改革的燃料,在政發上,周的簡報其中一頁即寫到「歌舞昇平還是前進改革?」。不過,周針對候選人身份的批評,未必是往後NTU板高關注候選人背景(候選人是否屬於所謂「舊勢力」)的主因。這股潮流原本就已經存在,而他或許只是將其展現。

雙雙退選之夜
  原訂選舉日(因電子投票故障延期)晚間五點時,選委會主委和周的對話截圖遭發佈在NTU板,對話內容是選委會主委接到申訴,申訴周維理影印酷卡的金額超過五萬的上限,於是選委會主委先跟周通知這件事。PTT上的發文者特別標示幾句對話,以主委說的:「所以跟你商量一下脫身方式」、「我們這邊會盡力幫你的」作為行政不中立的證據,卻不能說明兩人到底共謀哪些不法的事情。朋友之間尚處在法律模糊地帶的對話,於PTT爆料盛行的氛圍仍能先行發揮作用,成為攻擊利器。
  晚間九點時,兩位候選人皆在競選粉絲專頁上宣布退選,聲明全文約兩三句話,未說明退選理由。晚間十點,選委會發出公告,依據學生會選罷法,候選人於登記參選後不得撤回候選人登記,會長選舉將繼續舉辦。
  選舉結束後,周維理於台大交流板發文,解釋退選是因為不斷受到黑函及匿名攻擊,而陳泓旭的競選總幹事鄭婷尹因不明原因想讓陳退選,先後和雙方候選人斡旋,因此雙方在26號當晚派人討論,最後雙方中止競選活動。周也在文中質疑鄭婷尹違背競選人員的倫理:「在預定選舉日當晚雙方候選人協調現場,強力要求二號候選人退出選舉,甚至不惜說出『已經沒有人願意幫你』等言論。」。
  鄭婷尹當天稍後即發出聲明回覆,文中說在26號下午三點周維理主動致電給她,表示不想因為選舉白熱化讓更多學生受到網路上的攻擊,「所以希望退選,或雙方能約定停止競選活動並承諾選舉結束後不向對方提出選舉相關之訴,以緩止對周當選人團隊的攻擊」。

罷免到辭職:聲明之外
  6月7日鄭婷尹在臉書和台大交流板上,發文預計開學後起動罷免周維理的程序。在文中,她認為選舉結果出爐後,周遲遲沒有表態是否辭職,「若公開承諾退選之候選人,違背承諾依然能順利上任,是台大校園民主與學生自治精神的重大傷害」,違背誠信的價值和傷害校園民主精神是主要罷免理由。
  還未上任就提出罷免,是否是個嚴苛的標準?風向未明時,周維理於6月8日發文回覆,除了質疑鄭婷尹發起罷免的理由並不公正,同時也嚴厲批評了他所謂「既有學生會的勢力」,認為學生會近一兩年來私相授受,而且有討好選民的「肉桶立法」。這篇有157則留言、一千多讚的貼文,幾乎沒有人支持周,也沒有人試圖幫他帶風向,被轉發到PTT-NTU板上也有超過一百則噓文,一面倒的將周推向網路言論的對立面。
  這篇聲明將受到的批評都歸因為所謂「舊勢力」的反撲,不只是失敗的公關文章,也是周維理的選擇下難以避開的結果。在宣布退選後,私下告訴朋友可以去投票,並且選上後不辭職再補選,而以投票給他的人應不希望看見他辭職,當作不辭職的理由。
  這一連串政治判斷,似乎使得罷免案十分順利,開學後的第一階段連署只用了一天,第二階段花了四天(期限為十天),甚至由臺大濁水溪社發起的聯合聲明中,各種不同意識形態光譜的異議性社團皆一致支持罷免,最終周維理在第二階段連署完成後宣布辭職。有十二位候選人的會長補選於焉展開。[註三]
--------------------
[註一] 可於臺大選委會的粉絲專頁上獲得影像紀錄的連結
[註二] 衝突內容於意識報089之學生自治專題有相關報導
[註三] 十二位會長候選人之專訪:https://goo.gl/C7AvS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