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31日 星期一

109-2學生自治選舉:專訪研協會長一號候選人許冠澤

109-2聯合選舉雖因疫情尚未確認投票時間,為了讓大家在投票時有更多的參考資訊,意識報特別訪問了學生會長候選人,希望大家可以對他們有更多認識。

本篇受訪者為第34屆研究生協會會長1號候選人—許冠澤。



一、候選人經歷及政策


Q: 請問您這次的參選動機與理念為何?


A:可以分成兩個部分來說,首先是感覺在研協會副會長任內有未竟之業。像是在校級會議中,研協會通常都佔有席次,甚至有時候學生會和研協會是學生代表唯二的席次,身為這麼重要的發聲角色,說真的這一年我覺得沒有扮演的很好,最大原因的就是因為人手不夠,常常無法對會議內容做完整的了解,這是很可惜的事情。再來是研協會跟自己的想像有些不同,目前是以活動取向為主,在學權倡議、學校政策改革等議題上比較沒有動能作盤點、沙推或其他行動,稍微可惜。因此我想要將研協會朝向倡議、推動重要政策的方向去改革,讓研協會跟我的想像趨向一致。



Q: 請您簡述過去參與學生自治的經歷,這些經歷對現任職位或當選後有什麼幫助?


A:我從基層的系學會長到學校的學生會議長、學生會長都擔任過,因此我對於會議議程跟準備有一定的了解,包括跟學代的事前溝通、共同提案、向委員遊說的經驗,這些都是可以帶到研協會參考的。也因為行政跟立法兩端的職位都有擔任過,比較能夠從客觀角度看待行政組織的運作,了解兩端的狀況以及處理方式。

 


Q: 您擔任研協副會長時達成哪些政策、有什麼延續?


A:目前的研協會比較多還是活動取向,有一些活動有回應到當時會長的一些政見,例如說在轉型正義的倡議上,就有言論自由月以及「為自由而跑」的校園路跑活動,後者應該是研協會的創舉。還有邀請校友回來分享經驗的生涯發展分享會、三校系統的新生球賽,主要是可以讓研究生從實驗室出來動一動、熱鬧一下。在學權議題上,剛好碰到華藝論文事件,又衍生出台大授權給國圖碩博士論文系統的問題,在這方面有做了一些處理,朝學術公共化邁進。

 


Q: 您今年擔任研協副會長的過程中,有沒有看見研協內部運作或是校園的任何問題?您覺得要如何改善?


A:如同上面所說,今年研協缺少了一個主打的、能夠發起號召響應的學權議題,比較多時候是支持或跟進其他學生自治組織的提案。不過我認為這無可厚非,畢竟很多幹部第一次合作,從關係建立、對議題的想像和溝通合作方式都是從頭開始。改善的方式未來會考量部員的能力以及時間,調整組織模式,可能是扁平化的組織架構、專案管理的方式,讓有能力及興趣的人去做想做的事,而不是科層化的上下結構,可以增進團體運作效率。 


在校園問題方面,我們還是經常看到很多決策是學校決定好才跟學生講,例如這次的防疫會議就沒有學生代表,只有與學生建立line群。我想學校可能預設學生參與會降低效率,但我認為讓學生參與會議一部分的功能是使資訊流通、公開討論,這是民主最根本的基礎。國青宿舍的事情就是一個例子,如果學校能提早與學生溝通,我想很多風波是能夠避免的。

 


Q:請問您認為自己目前參選的優勢或劣勢在哪裡?


A:優勢是我目前擔任研協會副會長,所以擁有研協會既有的網絡。

劣勢的話的確就是在台大的時間比較短,校內的人脈比較少,而且對各個系所的了解不夠深入,包括像是很多人在討論的研究生助教權利,因為我自己沒有擔任過,所以只能透過二手資料去了解。那我目前會想要建立所學會的串連平台,讓各所提出他們不同的經驗,解決我個人經驗缺乏的問題。

 


Q: 您的政見中提到想要連結校外資源像是NGO的網絡及倡議,怎麼會有這樣的想法?


A:因為研究生協會的成員畢竟還是學生,在議題的倡議上可能受限於時間、學術壓力、資源等,但是NGO有專職的研究員、完整的資源去做倡議,所以如果在某些議題上,由我們拋出議題,讓NGO接球處理,可以減少研究生協會在時間和資源上的壓力。

另外,因為自己過去在學生會與NGO的經驗,我認為可以試著讓研協會與不同學生自治組織或NGO主動接觸,汲取他人良好的倡議或組織經驗,慢慢的把網絡建立起來。

 


(追問:)以研協會的身分跟NGO合作,會不會發生NGO立場與學生衝突的問題?


A:目前還沒有想過這個問題,但是目前我想到的是,研協會本來就無法滿足所有人的立場,一個議題有人支持、有人反對才是民主常態,這時候如何與反對者溝通、遊說或是辯論就是一件需要花功夫但也一定要做的事。如果最後還是有許多人不認同,就回歸到民主機制去解決,交由選民決定。

 


Q: 請簡述您的重要政見


A:目前已經發表的政見有兩個,是輔助所學會成立和建立研究生意見平台。第一個是希望做橫向的組織串連,因為各所對於自己所內的事物畢竟比較了解,所以建立起這個交流的網絡,可以蒐集到各方的意見。第二個是因為這一年收到許多勞資相關的陳情,逐一的個案太過瑣碎、沒有效率,因此意識到平常就需要有意見收集的管道,並且以所學會為代表,與學校行政機關反應會比研究生協會代為轉達更為精準。

 

另一項政見是學生會費拆帳。研究生在學校佔了一半的比例,繳學生會費的比例不少,但是繳的錢都到了學生會裡面,因此應該要有一定比例的會費撥給研協會。

這些是我目前比較主要的政見,其他的政見會陸續公布在網路上。

 


二、 研究生協會組織問題


Q: 以去年底發生的華藝論文事件以及最近產學條例的爭議為例,您認為研協在這些議題當中扮演什麼角色?


A:這兩件事都是事情發生後,由校外的團體來詢問研協會的意見,我覺得研協會應該要從接球變成發球的角色,在發現有關乎研究生利益的問題時,主動找關注議題的組織,給政府或相關單位施壓。在跟研究生溝通上,因為兩件事情都迫在眉睫,沒有跟校內做太完整的溝通,只有零星詢問研究生的意見,沒有全面性的調查,所以也許未來可以從頭組織,對不同層級的事件建立一套SOP,根據層級去做相應的應對。

 


Q: 雖然研協章程上有研究生協會代表,但實際上研究生代表會沒在運作,因此研協會組織不受代表會監督審核,您有什麼想法?


A:研代會組織不起來的原因,是因為研協會沒有很活躍、做足夠的事情,所以大家不認識研協會,導致研究生沒有參與代表會選舉。像是之前在318這些社會運動前後,研協會有比較多空間可以發揮,研代會的參選就比較多人參與。那我也覺得研協會要有人監督,在目前研代會組織不起來的狀況下,有無可能交由學代會做監督,我想這是有討論空間的。

像是如果學生會費拆帳成功,在沒有研代會的狀況下,目前比較有可能的方式是以專案報告的方式進入「學代會」接受監督。


Q: 研協學生參與度低、校內代表性不夠,您覺得原因為何?如何改善?


A:因為研協會是透過正當機制選舉出來的,不論投票率多少,依然都有代表性。所以我們能做的就是把自己的責任做好、吸引更多人參與研究生公共事務,如果做的是大家認同的事情,也就不會被質疑代表性。


Q: 對研協的期待以及想像?


A:我最大的理想是研協會可以學生會並駕齊驅,並不是說要競爭,而是在大學部和研究所人數相當的情況下,研協會的動能應該可以再更往上提升,所以希望透過組織的完善、所學會平台的建立,讓研究生協會有一天也能做出相應的貢獻,如此也會有更多人願意投入研究生的自治事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