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意識報
109-2聯合選舉將於5月31日(一)舉行(5月15日選委會延後選舉決議),為了讓大家在投票時有更多的參考資訊,意識報特別訪問了學生會長候選人,希望大家可以對他們有更多認識。
本篇受訪者為第34屆學生會會長4號候選人—謝豐謄。
一、參選動機與背景
Q:想請您簡述您參選的動機與理念為何?
A:當初會參選是因為我去年當選了生科院的學生代表,我進學代會主要是想將周圍同學的理念或建議傳達讓大家知道,使他們也能實質參加學生自治,大家有甚麼想法也能一起討論與決策。但是學代會中難免有拉幫結派的情形,沒經過事前的充分討論,而是依照你是否屬於同派系的人而決定要不要投同意或反對。這在學生自治中很常見,學代會本來就有派系,學生會長選舉某種程度是派系的延伸。因為學生自治中投票率通常不太高,往年最多就百分之十,因此有些當選者會認為只要掌握部分選票,對他們負責,甚至選後將他們分配到某些位置,互相洗經歷,然而其他百分之九十的人的聲音很少會被聽到與重視。我理想中的情況不是這樣,因此我希望有微薄的、讓人注意到我的機會,讓剩下百分之九十的人都能夠參與。
Q:我們了解到您是學務委員會、法制委員會、財務活動委員會的成員,為什麼會參與這三個委員會?在學代任內,您是否有協助推動或較為關注什麼政策和提案?
A:我在擔任學代期間,初期進去很受挫,因為我不想加入任何一邊的團體。因此其他人不會想找我討論事情,我對我的選民有交代這件事情。因此我就幾乎沒有在學代會裡活動,也沒有特別關注的議題。
(追問)如何對選民交代,是特別發聲明公告嗎,還是有其他方式?
A:我沒有特別經營臉書與個版,我的選民都是我一票一票拉來的,我都在生活中跟他們解釋這些情況。
Q:想請問您擔任學代的期間,是否有關注到學生會運作上的問題?
A:學生會運作上的問題,我覺得他們會比較注重在聽到少數的聲音,雖然他們有在處理基本的問題,但是很多很明顯的基本問題、沒有那麼難被解決的問題沒有被討論到或提出來要解決。像有些候選人選舉的時候認為我只要顧好我的選民,選上後我就只要繼續顧好這些人就可以。如果我選上的話,就是一個改善的起點,我所代表的不是那10%的人,會投我的應該不是平常很常關心學生自治的人,讓他們可以關心這些東西,我可以更聽到這些聲音,我參選就是讓這些聲音被放大。
(追問)「我們四個會討論」如何發生?
A:選舉公報出來的時,其中一位候選人來找我想了解我的想法,我們有創個群組,有共識:我們不買廣告、不跑班。
Q:就您觀察,學生會在向校方爭取學權的困境為何?若有,您計畫如何改善?
A:在爭取學權的過程中,有時候還是學校比較說了算。我們只能努力嘗試。有時候真的不好突破,舉例大學國文的問題,雖然很多人持續關注,到現在還是一樣。如果當選後要解決學生無法進入決策中心的問題。基本上會投給我的人會是那百分之九十的人,我可以讓更多人注意到。我的目標是讓真正參與的人多起來,這樣力量多,學校就一定要做出回應。
Q:總體而言,您會如何評價33屆學生會的施政?認為有哪些應當延續的政策?有哪些應該改進的地方?
A:改進的地方:還是比較多的聲音沒有被聽到,很多問題有被解決,但不難解決的、基本的問題並沒有被討論。評價學生會的施政,以個人角度來說,做得還不錯,基本來說中規中矩,各個面向都有顧到。
延續的政策:繼續爭取交通優惠(像是wemo、城中總區交通車),還有我比較小在意的是本土文化,像是灣流音樂祭、台語講座、教學講座等等。其他特別要延續的政策,還要再聽到其他人的聲音與想法,還要再加強。
Q:請問您如何看待學生會與學代會間的關係?您認為學生會與學代會應該維持怎麼樣的關係?
A:學生會與學代會都會丟出自己的想法,認知上是學代會要監督學生會,但是我覺得監督是一個發現漏洞的方式。我覺得他們兩個應該是相輔相成,而不是互相抓小辮子。執行之後真的會遇到這個問題,而不是說我就是不讓你通過不讓你執行。應該是好朋友相輔相成互相幫忙,提出看法的關系。
二、政見
Q:關於您停修取消註記的政策,面對可能的衝突(如教授方的反對意見)此時您會如何向校方要求?對於停修取消註記,有些人懷疑可能造成一些負面影響(如:導致某些同學對修課、選課的態度,不再那麼謹慎,反而壓縮到其他堅定地想修課的同學的權益)您的看法為何?
A:停修註記的問題,我聽到的是,有些人要去實習時,常會被問為何停修。但很多時候停修不單純是覺得這堂課過不了。而是因為遇到一些與學習無關的事情,導致我狀況不佳,無法全神貫注的在這堂課上。學生應該要有權利要求在狀況好的時候,再將課程好好地修完。因此,我認為註記停修這件事本身就不是很合理。如果說到教授端的負面態度,我認為教授在實務上進行時,可以以是否能夠停修,作為避免學生抱著僥倖心態修課的防護。若教授只想要堅定想修課的同學們選課,就可以事先在第一堂課就講清楚這堂課是不可以停修的,讓同學們加以衡量自己本身的能力是否可以承擔這堂課。
(追問)國外許多大學或研究所的申請都需要看停修的註記。若台大的成績單取消註記停修的紀錄,會不會造成台大成績單的公信力降低?
A:當這件事情成真,我們可以採取配套措施。例如可以有兩種版本的成績單,一種是沒有停修註記的,另一種是提供停修註記的。如果真的有申請其他單位上的需要,可以向學校申請有停修註記的那一份。
Q:若將退選時限延長至第三週,是否有可能導致授課教師無法準確掌握加簽人數,因而減少了可加簽的數量,反而造成學生權益的損失?
A:我認為可以將退選時限延長到第三週是因為,剛開學的時候,很多教授會請假,甚至人在國外。而在前兩週幾乎不上課的情況下,卻在第三週就沒有退選的權利,我覺得是不妥當的。當我已經趨近學分的上限,然而還想要加簽某些課程,因此至課堂加簽,但教授卻未給出明確的答案,只說那你第三週再來。如此一來,學生便不清楚到底有沒有機會簽到,也不確定該不該為了此堂課而退選其他課程。所以大方向上我認為應該將退選延長至第三週,並且加入一些配套措施輔助。我目前想到的配套措施為:如果想在第三週退選的話,要撰寫書面資料,解釋因為我需要選別堂課,所以必須退選這堂課。而學校方也應該要以寬鬆的角度通過此書面資料。我認為這是停修註記前,必須要先達到的階段性目標。
(追問)十六週的情況下,又要等到第三或四週才能確定學生名單,會不會造成課程時間又再壓縮?
A:那我覺得這是教學部分應該處理和思考的問題。
Q:您在線上化課程相關政策中,提到您希望將「可以線上化的課程線上化」,請問課程範圍您認為應該如何定義、由誰定義?(如:教授自己判斷或是學生會判斷)具體來說線上化的程度應該如何?是否該保留實體課程?您認為台大學生會該如何實行此政策(如:是否該學校必須強制教授進行,或是以獎勵的方式)
A:我目前想到的方式是教授與學生共同討論,因為課程是雙方的互動。我也相信教授會比較想要線上化,因為可以事先錄好影片,較為方便。若有同學覺得適合但教授認為不適合線上化的課,可以調查同學的意見並呈現給教授。
關於線上化的程度,若有討論課、期中考、期末考或報告的話,可以在學期初就定好需要到實體班上課的時間。當然線上跟實體同步進行也是可以的。
我認為讓硬體跟軟體設備更方便也是關鍵,否則可能再多的獎勵機制教授們也不一定會接受。教授能接受才是重要的,畢竟他才是教學思想的呈現者,而學校僅能夠鼓勵。
Q:大學國文通識化已歷經兩屆學生會的推動,想請問您對前任的取徑有何看法?您預計採取的策略與他們有何異同?
A:我不是傳統在學生會裡面的人,相較之下,比較像是在圈圈外面的人。對於學生會的政策推動,只能看官方臉書去了解。我有發現學生會辦了公聽會、請了中文系教授說明為何國文需要必修,也有在教務會議上提案。我覺得學生會有努力了,但是效果不彰。作法都很好,也只能繼續推動、努力。由於大家對國文的認同不太一樣,所以可以增加其他的本土語言,讓大家擁有不同選擇。
Q:您在本土語言的政策中,有提到希望學校重視本土語言課程的需求,加開台語、客家語、原住民族等本土語言課程,以及使用本土語言授課的學術類課程。過去台大曾鼓勵教師以本土語言進行教學,但仍面臨教授普遍缺乏開設動機、備課困難,甚至缺乏師資等問題,您認為應該如何解決呢?
A:我相信有老師想開本土語言的課,但因為語言不是那麼好掌握、對其了解也不多,所以沒有辦法。我覺得可以教授開課,然後找校外對本土語言或文化方面有鑽研的人。然後由教授開課,讓那位找進來的人準備課程,再跟教授討論怎麼樣呈現。這樣可以減少教授有心意想開,但是沒辦法去開的情況。
Q:又,在台大本土語言使用人口極為稀少的情況下,除現有的補助制度外,又希望如何進一步推動本土語言的保存與教育?
A:繼續多辦一些講座課和展覽,以及讓台大校園裡面傳唱歌曲,這樣開始讓大家流行起一些台語歌。
Q:您認為雙主修事後追認的制度是否需要配套措施,來保障修課學生的權益?(如外文系本就有些課程,因有小班制的需求,僅限其系上學生修課。)欲透過雙主修事後追認制度學生的修課權益,以及原系所學生享有的課程品質權益之間,該如何平衡?
A:當初寫這政見是針對考試制度的改變,因為現在考大學需要學習歷程檔案,比起高中生上傳了三年的資料,重考的大學生會失去一些優勢。不像以前考指考,就能轉換跑道。而在十八歲以前,我們就是一直讀書,很少有機會探索自己、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麼。
這政策一開始是針對沒有那麼多人搶著要雙主修,且教授會願意開放修課的那些科系。那熱門的科系,教授要不要開放事後認證可以再討論,如何解決也可再討論,比如說用線上課。
那像外文系的討論課或作文課的話….事前申請跟事後認證可以並行,事前申請及本系同學的權益比較重要。如果真的很想要雙,但申請未過,而想要事後認證,可以讓教授瞭解狀況,也許可以修到課,那就會個案處理,就不會是很膨脹。只是制度上要開放,不要連教授都同意了,制度上卻不同意。
Q:您曾經身為中友會會長,在政見中也提到您曾任社團負責人,在這些擔任幹部職位的經驗中,您觀察到哪些學生會可以幫助學生團體之處?這些與「成立互助團體」的政策有關嗎?您預期互助團體可以透過哪些方式給予幫助?
A:當會長時,我一直思考友會存在的目的。其他候選人的政策裡,提到很多關於心輔資源。我覺得讓友會功能跟心輔資源結合,是很重要的事情。因為友會提供的是友情的羈絆,讓從外縣市的同學有歸屬感,也可以在聊天的過程中慢慢地釋放壓力、回歸正軌。
友會的組成主要就兩個:人跟錢。人的部分,很多友會都有流失的問題。友會應該要把自己的東西推出去。學生會可以幫忙在新生入學的信件當中,放進友會的資訊,讓他們知道有這樣的團體存在(其他學校也有這樣的作法)可以更容易地找到我們,然後大家聚集在一起。
關於錢,我在擔任會長的期間,不管是拉贊或是辦活動,都和其他會長有很多緊密的合作機會。所以促使我想成立一個互助團體,把相似性質的社團形成一個群組,或是約出來吃飯,聊聊近況、合作的可能。甚至在辦之夜、辦週的時候,可以協辦掛學生會,也許會比較好拉贊。聚集在一起,可以完成的項目會更大,錢會更多、更快,進來的錢我們再分。這是我覺得學生會可以提供,但還沒注意到的部分。
(追問)想釐清一個點,學生會掛名是指協辦,還是只是掛名?
A:讓他們掛協辦,就是說有這個東西,那可以掛學生會的名字。比如說其他社團拉贊的過程中,回報說有哪個廠商的企劃存在,那我們就可以推給其他社團。
(追問) 如果其他社團也要求要如您說的「在入學通知放入相關訊息」呢,學生會會答應嗎?那學校是會該要寄個社團總清單嗎?還是說友會優先呢?
A:這是我的一個小小任性,友會優先。
Q:近日有同學於交流版上提出總區/城中宿舍的供給問題,引發熱烈討論,您在交流版上提出了與現今不同的抽籤政策(住滿一年城中可以優先回總區)這個政見並未出現在選舉公報,能否請您詳細談論此政見的細節?若依此本年是否會有大量城中學生申請重抽宿舍,造成現在要抽高年級宿舍的大一生權利受損?
A:明年開始有機會實行的話,抽到城中的同學在住滿一年之後,可以優先選擇他想住的宿舍。這樣會有一些問題產生:一、明年大一的同學是不是抽到總區的機會大幅降低,以後大家都要去城中住一年才能夠回到總區。二、會不會有同學,利用這個機會先選擇總區,然後再換回城中,以換取報酬。
第一點,大幅增加去城中的機率。我先以男宿來說,假設109年男二跟男四的一百五十個床位,都會在今年選擇要回到總區。今年全部的空床有八百多,八百多扣掉這一百五十多,剩下再去重新分配給大一,我覺得這不會大幅影響,又可以確保大家有機會選擇想住的宿舍,會比較有友善一點。同學也可以技術性的選擇先去城中,一年之後選擇自己想住的宿舍,再住兩年。再來是,我覺得不會一百五十人都要回來,不管是醫學院,還是喜歡城中。加上城中本來就也不會住滿。人本來就不那麼滿,又會有一定的比例留下來,我覺得不會到大幅影響。
再來是會不會有人藉機獲得報酬,我覺得可從制度討論。比如可以限定說,一旦換回總區,就不能再換回城中。另一方面,他不知道會再換回哪裡,又要再搬一次宿舍,也會增加他自己的困擾。所以我覺得這個可以減少這個情況發生的機率。
三、校外議題
Q:臺大學生會多年來積極參與民主運動,在各種公共議題的倡議上扮演重要的角色,現任學生會也參與了轉型正義、聲援香港等政治議題倡議。但在台灣被稱為「世界上最危險的地方」的同時,台大學生會近年卻因投票率低落,而被部分學生質疑不能夠代表全體學生的意見,甚至出現去政治化的呼聲。對於這些質疑與討論,您有何看法?未來的學生會在這類政治相關的爭論中,又會站在什麼樣的立場?
A:我覺得學生會首重的當然是學生的權益,關於政治化的東西,我覺得身為號稱「台灣最好的大學」的學生本來就應該注重,學生會也本來就應該要發聲,這才是身為台大學生的素養。但是說實在的因為投票率低落,我覺得學生會內部可以討論出一個聲音,然後以台大學生會的名義發出,而不是代表全台大的學生。立場的話就是看議題本身,我覺得大部分議題要站在主流價值的那邊,並站在保護弱勢、捍衛基本人權的立場。我覺得「去政治化」不是我想要的方向。
(追問)為何「去政治化」不是你想要的方向?
A:政治本來就影響著生活的各方面,身為台大學生本來就應該關注。作為全台灣最好的大學,學生會發出這些聲明,讓大眾可以知道我們這群人有在關注這件事情,也讓他們知道這件事情需要被看見。
Q:對於校外議題,如勞權議題、轉型正義議題或性別議題、同婚議題、國族問題,您在當選後會表態嗎?您認為學生會應該在社會議題扮演什麼角色?
A:一些很明確可以表態的議題,我覺得學生會內部先討論,然後就應該表態。舉例像同婚議題,這是我認為很明確可以表態的事情,其他像是國族問題、國家認同議題,這是比較模糊、爭議比較大的問題,就不應該表態。我覺得在這些議題,我們扮演的角色是讓學生更看到、更瞭解議題,大家可以參與討論、放大聲音。
(追問)如果爭議比較大的問題,是參與討論但不表態嗎?
A:我們內部會先討論出不同看法的論點、整理出一份說明,讓大家了解這件事情,大家可以有自己的看法,我們不會說哪個是對哪個是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