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25日 星期五

政治系的課程改革經驗

政治三 林旭亮 



  政治系是目前有進行過課程改革經驗的一個例子,系方和學生都有從中參與。最近一期的大規模改革是97學年度時,當時的系主任蘇彩足教授推動將大學部的課程,依照內容的難易度分為「一般課程(Regular Program)」與「進階課程(Honor Program)」。屬於系內必修的一般課程系列是取得學士學位的必備條件,而對於有志朝政治科學專業領域發展的同學,可以再選修進階課程。進階課程強調有更深入分析、思辨討論和學術研究的訓練,因此學分數較多,且難度也較高。修畢「進階課程」的同學將會在畢業典禮時獲得證明書。
 



創造多元發展的環境 

   「希望能鼓勵同學多探索自己的興趣。」當時曾參與課程改革的陳思賢教授表示。系上透過將課程分為兩種系列的方式,提供給學生有較大的彈性安排課程。政治 系學生除了可以修習本系的基本課程,將有更多時間能夠往其他科系領域發展。至於進階課程的推行狀況,首次適用課改的B97同學今年已經畢業,經統計後,真 正有完成進階課程的應屆畢業生僅有14人,而政治系三組學生共約有180人,很明顯只有不到十分之一的同學修畢進階課程。

   針對該情況,由學生組成的「課程調查小組」有曾對B97同學做過問卷調查,但回收的問卷樣本數太少(共38份,回收率約25%)。統整後,同學未修畢進 階課程的原因大概可以分為幾類,如對政治系課程興趣缺缺,想盡快修完系上必修去修外系的課,或認為進階課程的師資和內容吸引力不高,而對於「Honor Program」證書的實際效果未知也是其中的原因。



課程小組的參與

    關於參與系上課程改革的「課程調查小組」,緣由於98學年度下學期時,政治系系務會議通過實質章程,規定由政治系各組七名教授加上全系一名學生代表共同組成「課程委員會」,討論系上的課程安排事宜。當時的系學會會長蘇暐勝延攬同組 同學蔣思彬擔任代表,並再找了公行組和政論組的同學,分別是廖唯傑和徐亦甫一起組成四人課程小組。成立初期,課程小組進行了全系的問卷調查,目的是要調查 系上同學對課程的綜觀性意見,同時,也舉行了課程討論會,但由於宣傳不足的原因,參與討論會的同學很少。課程小組最後在課委會上提交調查和討論後的結果, 並提出了一些倡議。

  對於同學參與系上的課程改革,老師普遍認同這個方向設計,贊成持續進行下去。林俊宏教授即認為學生本來就應該要涉入其中,學生參與課程改革可以更能讓老師們聽取到學生在課程安排方面上的聲音,師生從而有更多的對話機會。政治系的學生應該要有公共關懷,對課程可以有更多想像。

   然而,課程小組提出的倡議並不是全部都被系方所採納,「很多時候,最大的困難可能仍在於系上的資源分配,如師資人力或老師的意願都會影響提議能否落 實。」前代表蔣思彬表示。此外,也會有老師質疑課程小組的代表性,認為課程小組提出的倡議會不會只是少數人的意見,同時,不足的問卷樣本數也導致調查結果 的可信度較低,較難說服所有老師。

  對此,101學年度的課程小組召集人產生方式已制度化,希望透過選舉的方式,讓課程小組代表有民意的基礎,進而強化正當性。現任課程小組代表許菡芸表示,目前的主要規劃是檢討進階課程在B97屆的實施成果及延續上屆課程小組的方向,並讓系上同學更了解課程小組的功能和目的。



行動者的告白

   前任課程小組代表蔣思彬認為「相對於社團或其它方面,課程設計關切到每位同學的個人權益,每個大學生都需要修課,課程好不好,無論知識上的陶冶或上課的 心情,其實都攸關到自己的權益。」唯有同學們願意參與,推動課程改革的動力才能繼續下去。徐亦甫也表示「課程改革與一般系學會活動的根本差異在於,課程牽 涉較大的資源分配問題,系學會活動若沒辦好,其實大家也不會怎麼樣。但課程是很切身的,每個學生都會被影響到,其中需要聆聽大家的意見並用合作的方式去爭 取權益。」

   相對前屆課程小組認為課程改革需要同學們的更積極參與,現任代表許菡芸則有較不一樣的想法,「就我所看見的政治系同學,不見得非得對課程有什麼意見不 可,個人化的解決如雙修或修其它的課是一種方式。但我希望可以把意見留下來,目的不是在加強大家對於政治系的認同,而是今天若有一群人對政治系有比較強的 認同在,就應該要有相應的制度來保障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