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8日 星期一

風大雨大太陽大,作伙來保存老屋


◎李佳穎


  「此次颱風雖然是輕颱,但南部水患嚴重,咱家咖啡館也多處漏水,窄門儼然形成一條小河。每遇颱風為顧及員工與遊客的安全,窄門幾乎是深鎖的,可憐的老屋經水患肆虐,又要修繕了~憂心ㄚ」


  九月五日,窄門咖啡在粉絲專頁寫上這麼一段話,配上一張店門口「流水潺潺」的照片,不僅是屋齡已達八十多年的窄門咖啡,許多老屋的經營者、使用者最怕的便是風吹日曬下大雨,深怕屋外下大雨,屋內下小雨,可見老屋保存大不易。以先天條件來說,天候與歲月無疑是老屋損壞的兩大因素,台灣位於太平洋一隅的地震帶上,水氣豐沛、高溫潮濕又容易形成颱風;木造樑柱尤其容易腐爛,受侵蝕後白蟻入侵則腐朽,連年的毀損之下,老屋若不定期維護與修繕,自然破舊不堪。


  老屋保存固然受到先天因素的影響,的確是毀損老屋的殺手之一,但只要保存有方,老屋並不是只有凋零一途。然而,台灣建築相關概念多師承於美國,很少針對台灣老屋進行深刻的基礎研究,舊房子的消防如何設計,修復老屋的準則又是什麼……,這些問題沒有人說得準,對於老屋修復的工法多半是靠經驗法則,不斷地嘗試,修復工程中使用的工法便引發許多討論。若從文化資產保存法(以下簡稱文資法)嚴謹地來看,第二十一條規定:「古蹟應保存原有形貌及工法,如因故毀損,而主要構造與建材仍存在者,應依照原有形貌修復。」然而,老屋從設計、建造與使用,短則歷經數十年,長則百年以上的轉變,原有的建築工法失傳、建築人才凋零,無法回復舊時工法。文資法雖然同時允許「必要時得採用現代科技與工法,以增加其抗震、防災、防潮、防蛀等機能及存續年限」;然而,古都副執行顏世樺分享自己的經驗時說到:「我自己接觸過那麼多舊房子,譬如說耐震,如果照現代房屋的工法補強、穿鐵衣、做支架,有時候反而是增加它的破壞;原本要倒不倒地撐在那邊,一加上新工法,好像把手抬高,它就倒掉了。」由此來看,使用現代科技工法並非能完全增長老屋壽命,反而使老屋每況愈下。


  既然提及老屋修繕,讓人不得不好奇,老屋修繕的經費從何而來?窄門咖啡的經營者Jessica即是自掏腰包,遍尋建築師與熟稔工法的師傅施做工程,1982lifehouse的經營者Miky亦是自行調圖監工,確認房屋結構進行維修與改建。台南市政府於101年通過「臺南市歷史街區振興自治條例」,其中提到,歷史街區內公共空間之整建或修建、歷史老屋之整建或修建或活化經營、經營歷史老屋之項目符合歷史街區風貌等項目可申請補助,但台南許多老屋並不具有法定保存身份,並沒有資格申請,而老屋維護又必須花費極大的心力及金錢;老屋保存缺乏誘因,自然遭受商業利益、都市計畫等無情摧毀。


  「政府現在推行觀光啊,那些嗜血的房仲最厲害,幾乎現在很難自己找到舊房子了!」近年老屋風潮的推波助瀾之下,台南的老屋多半被房仲業者收購,壟斷老屋使用市場,老屋行情水漲船高,一棟屋齡三十年左右的兩層樓老屋,一坪可賣到四十萬元,神農街有六十多坪老屋出售,底價兩千萬元起跳,搶手程度不輸給百坪新宅。房仲業者喜好創造復古流行,卻使建築產生故事與空間的斷裂,修復僅只於外表,卻改建屋內的歷史元素,窗戶、木樓梯等等,認為不合用就拿掉,甚至使用新式工法來破壞房屋結構,抹煞了空間所積累的許多物證,忽略原本老屋的保存、再生與活化。

一到假期,老屋群集的神農街便滿是人潮(圖/李佳穎)


  台灣的建築法規多約於民國六十年時訂定,多半針對新式建築,忽略老屋的特殊性,因此許多老屋管理未必適用現今的規範。目前台南有許多老屋修建為餐廳、民宿等公共空間使用,以最需注意的消防安全而言,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中訂定,建築物主要構造均應以不可燃材料建造;許多老屋建材卻是以木頭為主,囿限於法規,許多老屋難以管理使用。就目前法規來說,尚未全面考量老屋的形式設計、材料物質、用途機能等因素,在保存實務中也少有深入研究,這都使老屋保存不為理解,降低老屋近用性。

  不論從先天或後天條件的探討,其實都不敵一個最大的問題:台南人對這座城市的想像是什麼。古都副執行長顏世樺認為老屋保存不僅於建物,更是展現台南人的生活價值。「對我而言,就是房子嘛,就是我家,從小就住在這裡,我覺得以前很多人很熱鬧,會想要去把情境回復。」「生活」是當地店家老闆Miky對台南的定義,台南的定義並非唯一,卻需有其歷史文化脈絡及空間紋理;今日,「都市化」、「都市更新」鋪天蓋地而來,老屋的信息被輕易忽略,抹平痕跡、清除記憶,仍是大部分台南人的心態。然而,拔地而起的高樓大廈在世界各大城市俯拾即是,台南還需要複製其他城市的經驗嗎?


Miky在1982lifehouse保留的老牆面(圖/李佳穎)


  誰可以決定台南的樣子呢?任何一種形態的保存,其目的不外乎將生活價值傳承給後代子孫,前提是,在決定保存什麼與如何保存之前是否充分了解自己的城市,了解同時,也應避免「保存」變成「唯一」的價值壟斷,或淪為狹隘的歷史解釋,公部門及民間在過程中必須不斷自我提醒。

  早在戰國時代,孟子就提出「天時地利人和」的概念,我們無法改變,也無法選擇自然的天氣條件與地理環境,但最重要的「人」,卻值得思辨及討論。欲改善台南(甚至是全台)老屋保存現況,還有待更勤懇的人才培育以及更精進的技術,同時在整體制度上也必須進行修正及新訂,並喚醒台南人對於歷史、對於生活的想像,共同保存、愛惜城市每一幢古意盎然的老屋,每一件獨一無二的藝術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