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29日 星期五

以歷史創造歷史──抗爭現場符碼學







◎陳柔安、施以德

  歷史隨時都在形成,也隨時都在消逝。三一八占領國會運動期間,也許,有人對坐在立法院街頭的我們說過「我們正在創造歷史!」也或許當我們手勾手面對著鎮暴水車、特勤部隊時,心中想的是「這即將成為歷史!歷史將會記下這一筆!」但我們沒有意識到的是,抗爭現場,就四處都充滿著歷史:左手邊有一個傅斯年、右手邊出現一個希特勒。沒錯,歷史就在抗爭之中,不只抗爭本身在寫歷史,歷史本身也參與了這場抗爭。

  我們蒐集了立法院四周的牆及道路上面貼著的自發創作的海報、文宣。其中有電腦繪圖、手繪、剪報等各式媒材,內容或宣傳議題、或詆毀政府、或加油打氣等等。海報上,寫上警世名言或維妙維肖地模仿名畫,有可能引用自哪個名人的話、或是模仿了哪個有名的海報。我們將翻出這些作品底下的故事,讓這些街頭上的圖像,不只是抗議者對不聞不見的統治者們嘶啞的吶喊,更警告著掌權者:他們的所有決定都將會被記下來,並有可能會再被後世拿去諷刺其他被抗議者唾棄的統治者。以下海報,筆者雖不認識任何一件作品的創作者,我們僅從視覺面做簡評以及史實的補充。

(一)警世名言

  在紙張、膠帶黏貼遍布的牆上,偶會瞥見一些紙片上打印或寫著名人的名言。世上千億句的名言,為什麼是這幾個句子被選擇貼在抗議期間的立法院圍牆?也許剖析其背景可窺探創作者的用意。

「那些讓和平革命不可能的人只會讓暴力革命成為無可避免的後果。」(約翰·甘迺迪)










  這句話被用黑色白板筆在立法院旁的馬路中央寫下,像在對耳朵卡毛的政府官員們發出警告。它是美國第35任總統約翰·甘迺迪(John F. Kennedy, 1917-1963)的<進步結盟一周年紀念>(Address on the first Anniversary of the Alliance for Progress)演講名言。在甘迺迪任職的期間內(1961-1963)發生了豬灣事件、古巴飛彈危機、柏林圍牆的建立、太空競賽、越南戰爭以及美國民權運動。他是美國最年輕的總統,藉當時新興的影視傳播,希望、光明的領袖形象深植人心。

  「進步結盟」(Alliance for Progress)是甘迺迪於1961年試圖與拉丁美洲進行的經濟合作,欲藉以改善外交關係,並阻止共產主義在國際間蔓延。經過一年,美國兌現了十億美金的資助,拉美各國的糧食及經濟狀況確有好轉。甘迺迪於是在白宮發表演說,表達對結盟努力的肯定及未來的驥望。這篇1962年的<進步結盟一周年紀念>演講,就屬此句「革命」名言最廣為流傳。除了以總統身分呼籲卡斯楚領導的古巴和多明尼加共和國重返(冷戰時期的)自由主義的懷抱,亦強調在貧窮國家掌握錢與權的人們必須挺身為改革奮鬥,以保衛社稷的基礎。可惜,拉美各政權並不樂意配合限制自家國土及財政的政策,也未提出完善的改革計畫。因此拉美境內的貧富差距拉大,甘迺迪遭暗殺後,繼任的總統亦不甚支持,使「進步結盟」終告失敗。

  半個世紀前,一位富鉅的帝國主義[1]總統向貧困國家的左傾極權高喊:「讓和平革命不可能的人只會使暴力革命無可避免。」;而今日,處於弱勢的台灣民眾向資產霸權且藐法傲慢的總統疾呼同一句話,其間的差異顯示「世界已十分不同了[2]」。一國的政績不該徒剩錢與權,還有百姓的平安與樂生;雖世局兩樣,這句話始終是在為弱者發聲,警告統治者:霸凌不會是永遠的。這次三一八占領國會行動集結了過去其他社運的能量,也鼓勵許多人勇敢站出來。冷戰的煙硝早散去,卻仍不見強權退步。或許寫下此話的人是想:有幸生在當遭遇最大危機可保衛自由的世代,溫和或暴力、改革或革命,當仁不讓[3]。

「堅強起來才不會丟失溫柔。」(切·格瓦拉)















  這是一張設計精美的文宣,由大小參差的黃色字體組成台灣島的形狀。「堅強起來才不會丟失溫柔。」林飛帆在受雜誌採訪時引用了切·格瓦拉(Che Guevara, 1928-1967)的名言,雖然格瓦拉說出此話的時間、地點無詳細記載,但其「革命性」的生平,已使關於他的一切成為反叛、左翼運動的象徵。這場運動,雖然稱不上切所謂的「左翼(共產理想)」;更遑論「革命」,但是非武裝抗爭與武裝抗爭需要的都是一顆堅強的心,堅強,是我們面對強權的態度;而溫柔,是我們對這片土地的一切都願意付出。

  切·格瓦拉本名埃內斯托·格瓦拉(Ernesto Guevara),是一位阿根廷醫生、作家及馬克思主義革命家。在格瓦拉還是學生時,他與朋友一起騎摩托車遊歷拉丁美洲。途中,他遇見窮苦的礦工、農民,這些「受資本主義殘害,顫巍巍的血與肉[4]」。自此,格瓦拉視資本主義、殖民者以及美帝為最大敵人,力圖革命。1955年,格瓦拉與卡斯楚一同組成游擊隊戰鬥,將占領的土地重新分配予農民;而政府軍血腥處決革命嫌疑犯,使中產階級轉趨支持他們。但推翻了獨裁政權的格瓦拉卻狂熱於處死反對者,占領過的地區亦有不少農民被殺害。1959年古巴革命成功後,他又前往剛果及玻利維亞。可是語言的不通,加上疏忽了美方勢力,游擊隊並未獲得當地人的認同。最後被玻利維亞軍隊處決的格瓦拉,在死前怒喊:「開槍啊,懦夫!你不過是要殺一個人![5]」溫柔、堅強、激昂、殘酷,切·格瓦拉其人實是「革命」的最佳註解。

「少年人哪,永不要放棄!永不要放棄!永不!永不!永不!永遠都不要放棄!」[6](溫斯頓·邱吉爾)

















  溫暖的黃色光暈與太陽花做背景,這張「永不放棄」的海報寫著乍看之下有點摸不著頭緒,但仔細讀整句話就會感受到重覆的字詞的力度。這句話是英國前首相溫斯頓·邱吉爾(Winston Churchill, 1874-1965)眾多演講名言中的一句。邱吉爾於1940-1945年及1951-1955年擔任英國首相,他也是一位軍官、歷史學家、作家以及藝術家,更於1953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其行事向來態度強硬,以及奮力抵擋德軍、「絕不投降」的精神,終於帶領英國贏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利。

  「永不放棄」據說是1941年邱吉爾拜訪他的母校哈羅公學時,校長邀請他上台,而他只說了這麼一句話就下台了。然而實情是,邱吉爾對他的後輩們發表一篇短講,且原句為:「永不認輸,永不認輸,永遠、永遠、永遠──不要對任何事物認輸,無論是大事或小事,除非是屈服於榮譽或美德,否則永遠不要認輸。」面對二戰的爆發,邱吉爾鼓勵學子們要咬緊牙根,堅持下去。即使每天都有空襲,即使家園變成廢墟,即使止不住泉湧的眼淚──也要像鋼鐵一樣不屈不撓。當1945年德國投降,邱吉爾向全國人民發表演說:「我們曾有人想過認輸嗎?」群眾們大喊:「從來沒有!」[7]而晚年,邱吉爾於下議院發表的最後一篇公開演講說道:「永不退縮,永不萎頓,永不失去希望。[8]」

「思想是不怕子彈的。」(V怪客)



















  乾淨蔚藍的背景中有一朵水彩太陽花,紙張上寫著一句簡單的話:「思想是不怕子彈的。」這句話源自於漫畫《V怪客》(後翻拍成電影),其故事場景設定在未來的英國,由獨裁的政權統治。一名自稱「V」的男子,戴著蓋伊·福克斯[9]的面具,藉由武力、炸藥、刺殺等手段,試圖喚醒民眾推翻這個極權政府。在漫畫裡V說道:「在這副面具底下不只是血肉。在這副面具下的是思想……而思想是不怕子彈的。」

  因為《V怪客》故事傳達了「無政府主義」及「自由社會」的精神,V的蓋伊·福克斯面具開始出現在各個社運或「占領」場合,藉此抗議政府。有些行動者為了不讓電影財團得利,甚至刻意購買盜版的面具戴上街頭。看見V成為抗議政府的象徵,漫畫原作的作家艾倫·摩爾非常欣喜;而針對V使用暴力手段以達到更高遠的目標的做法,他說:「我不是想叫人們去想什麼,而是希望大家思考這些歷史上不斷重演的極端手段。[10]」畢竟當一國的政府開始迫害人民,V可能是你、是我,更可能是我們所有的人[11]。


「我有一個請求,你今天晚上驅離學生時不能流血。若有學生流血,我要跟你拼命。」(傅斯年)









  這幅印有傅斯年前台灣大學校長肖像的巨幅黑色海報,是台大歷史系吳展良等教授募款製作的;共13幅,懸掛於立法院及各大學校園。歷經324政院的血腥鎮壓,適逢三月二十六日傅校長118歲冥誕,猶令人感懷其保護學子、「愛國愛人」的大器風範。

  事發於1949年三月二十日,起因乃臺大、師院學生單車雙載事件而引發的抗議風潮(罷課、包圍警局請願、營火晚會),加上中共成員(中共臺灣省工作委員會)以自治會作掩護,使經歷廣州暴動[12]、深具反共思想的傅斯年決定「安定為先」,在「快做、徹底做、不能流血[13]」的前提下肅清校園共諜。於是警備總司令陳誠下令率軍警入台大、師院兩校宿舍,鎮壓、搜捕上百名學生。四月六日搜捕當天,傅斯年與警備司令部副司令彭孟緝一同坐鎮總部,但見警方的大動作,焦急的傅斯年即警告彭孟緝:「若有學生流血,我要跟你拼命!」

  「四六」後幾日,傅校長連續召開校內會議、多次與陳誠交涉,要求當局釋放非拘捕名單上的學生、將名單上的學生交付法律程序、極力保留各生學籍,非常努力保護學生回到校園。然而事後,一人之力仍難擋白恐駭浪,傅校長盡心辦一所「第一流大學」,卻不得不同意軍警入校整頓學風。


(二)圖畫圖像

KEEP CALM AND CARRY ON海報仿作
不意外地,經典「KEEP CALM AND CARRY ON」海報的仿作亦出現在立法院街頭;同樣的王冠與英文字體,只是換了綠色背景,且內文改成「KEEP CALM AND I LOVE TAIWAN」。詼諧的KEEP CALM海報仿作幾乎隨處可見,但相較現代仿作的幽默氛圍,它的原作其實誕生於二戰時期的英國,是為了替民眾打氣而特別設計的。

  1939年,希特勒一再毀約,使不少歐洲人都預感戰爭即將爆發,於是英國新聞部(Ministry of Information, MOI)決定設計海報,預備鼓舞空襲、砲擊、毒氣轟炸後低靡的士氣。事先印刷好的海報在開戰的24小時內就可以投入使用,然而戰爭的初始不如預期的激烈,250萬份的KEEP CALM海報便進入貯藏倉庫。

  當1940年德軍開始閃電空襲倫敦(The Blitz),先後兩款「FREEDOM IS IN PERIL DEFEND IT WITH ALL YOUR MIGHTY」、「YOUR COURAGE YOUR CHEERFULNESS YOUR RESOLUTION WILL BRING US VICTORY」海報被貼出。打印上簡明的字體,政府並特地加上一個都鐸王冠圖案,使公眾感覺是來自國王喬治六世的信息。不料許多民眾抱怨沒有看見海報,而看見的則認為海報含有階級意識。

  在MOI遭批延宕訊息、花費甚鉅的情況下,相關部門遭到裁革。海報計畫當時普遍認為是失敗的,且為因應接下來的回收紙補給軍備計畫(Paper Salvage),成堆的KEEP CALM海報在貼示前就被送走了。直至2000年,英國北方的一間書店在一箱舊書中發現了這張大紅海報,它才重見天日,並廣受歡迎。之後仿KEEP CALM的設計成為不敗流行,甚至流入台灣文化,成為社運的創意文宣。

  多數仿作為搞笑、商業性質,但其實單看原作,感受到的是英式低調、勇敢、在戰火轟炸中仍舊故我地喝茶的性格。「KEEP CALM AND CARRY ON」從設計印刷、撤銷到重現的過程,涵括了意識、政策、戰爭、重建與歷史等等元素,是在過去的災難中倖存下來的信息,彷彿是這句話本身的堅韌使它咬牙,終於走過歲月,到達了今天。「I LOVE TAIWAN」的仿作雖然文法有點怪,但這張文宣的創作者一定是想鼓勵大家,鼓勵每一個愛台灣的人,堅毅地走下去。

緊握的拳頭(“The Clenched Fist” or “The Raised Fist”)
緊握拳頭是人情緒激動時的行為,面向掌心的拳頭也是個常見的圖像符號。在立院周圍貼滿紙張的牆上亦有不少拳頭圖案,創作者選擇拳頭做文宣,除了表達群眾的不滿,也許還有借用這個符號長久以來象徵的意義──團結、力量、抗爭與權力。

  拳頭於19世紀時就被應用在不同的政治性質圖片上,包括法國革命與之後的俄國十月革命、美國共產黨等等。不過這時拳頭都只是圖像的部分,可能是一個人的拳頭、握著工具或重擊什麼東西。直到20世紀下半,緊握的拳頭才逐漸成為符號的主體。透過越來越多社運的相關創作,拳頭成了學運、反戰、女權、黑人運動、左翼運動的常用圖像。尤其是共產主義或社會主義的左翼運動,有些更堅持必須用左拳頭來抗議。

  緊握的拳頭的圖通常使用紅色或黑色,且極具衝擊力與破壞力。近年來以拳頭做圖像的政治行動有2004年的地球萬歲(Earth First!)、2011年埃及反政府示威(April 6 Movement)、2011年占領華爾街等等。而2014年,台灣青島東路的街頭也出現了反黑箱服貿的憤怒拳頭。

模仿希特勒法西斯政權的宣傳海報
台灣的歷史教科書裡,上到近代世界史的部分一定會提到「納粹德國」、「二次大戰」與希特勒這個「歷史人物」。希特勒將德國改造成極權獨裁的「第三帝國」,並自認為「國家元首」兼首相,並發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與種族屠殺,是世所公認的獨裁者、人類歷史上的污點。

  海報中,將原本希特勒的臉換成馬英九總統、以及將希特勒招牌的小鬍子放到馬英九臉上,諷刺總統的作為與希特勒的獨裁並無二致。海報中的「納粹禮」是納粹德國與法西斯政權經常使用的行禮方式,這個動作在今日的德國還是被禁止的;而納粹禮也成為諷刺獨裁最好的符號。希特勒藉由德國威瑪共和末期經濟、政治的混亂,以他精湛的演講能力、無懈可擊的群眾魅力成功帶領納粹黨贏得國會選舉,並在威瑪共和最後的總統保羅·興登堡死後成功接掌德國全部的政權。希特勒掌權後,一面以管制經濟全面管控德國工商行為、一面撕毀凡爾賽條約與英法諸國決裂,無論在經濟上、外交上都獲得比威瑪共和更好的政績。接著希特勒開始擴張領土、發動世界大戰,並以種族淨化為由開始屠殺猶太人。雖然最後納粹德國崩潰了,獨裁者希特勒也因此自殺,但人類歷史上最陰暗的一筆卻記了下來。

  比喻馬英九總統為獨裁者尚情由可緣,但是希特勒實行種族屠殺、使用高超技巧煽動德國民眾、並以強硬的手段解決外交問題、發動大規模戰爭、甚至是「救」了威瑪末期的德國經濟,這些種種事蹟都是馬英九總統無法、也不能做到的事情。將國家元首比喻為一個人類歷史上最惡名昭彰的種族屠殺者、獨裁者在圖像上極具震撼力,但實際上也是需要仔細思考我們要如何面對這樣一個人類悲劇,而不是單純的諷刺而已。

模仿中國清朝末年有慈禧太后像的報紙
同樣的,台灣的歷史教科書上一定會提到「甲午戰爭」、「八國聯國軍」、「戊戌變法」,而「慈禧太后」這個歷史人物就不得不提到了。鴉片戰爭開始得因為這個「老佛爺」要修頤和園而把北洋艦隊的軍費用掉了,因此才輸了中日甲午戰爭;也或許我們記得這個狠心的慈禧太后把一心想維新救國的光緒帝軟禁並且放逐康有為、梁啟超等進步大臣。

  清季時期,自鴉片戰爭開始中國內憂外患不斷;而慈禧太后身為當時一個宮廷女子,卻掌權了將近五十年。他是清末保守勢力的代表、也是象徵腐敗清政府的掌權人物,海報裡模仿報紙格式寫著標題「當今朝騜太后有旨」,用來諷刺馬英九總統還是如封建時代一樣專制、獨裁、而且腐敗不堪。但是仔細思考慈禧太后這樣一個專制政權下的掌權者以及經過民主選舉選出來的總統,仍然有很多不同的地方:晚清時期,內憂外患不斷、戰爭連年、民不聊生,而這位滿族宮廷女子卻可以掌控這樣混亂的中國長達半世紀,無論政治手腕、治理長才都是少有的。雖然民主制度下的掌權者當然不能與封建時代的帝王將相相比,然而今日台灣所面對的問題與當年清政府所面對的問題卻十分神似:一是面對中國廣大的市場力量對台灣強力的叩關、一是面對西方列強對中國進行殖民與貿易。「喪辱國權」與否,關乎一念之間。

  然而,中國歷史上有權勢的女人不少,但在中國的歷史詮釋上,這些女人不是「紅顏禍水」就是「心狠手辣」;然而,我們更需注意的是,封建時代下要求女人三從四德,有才的女人反而「不道德」而有政治野心、政治長才的女人更是危險。我們所讀的對於慈禧的歷史解釋,似乎應該更審慎的檢視。另外,將一位男性總統比喻為一個「腐敗、專制的女強人」是對女性參政汙名的加深,不可不慎。


(三)結語

  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運動「退場」之後,留下的痕跡,一筆一筆都會清清楚楚的紀錄在歷史上。也許,托洛斯基的「不斷革命論」告訴我們要達到理想就是要不斷的、不斷的革命、運動;在此,歷史的重要性更不只在於還原現場的真實性;更重要的是,能讓我們再次創造歷史的時刻,歷史知識可以「派上用場」。運動中所引用的歷史,包括圖像、海報、名言甚至只是歷史名人,都成了在這場運動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也許是諷刺的、黑色幽默的或是發人省思的;歷史隨時都背在你我身旁,差別只在於我們願不願意運用他的力量而已。而這次的運動,台灣得到的經驗與教訓,也勢必會為下一波、再一波、再一波的公民運動浪潮中作為力量。這些歷史也許會被畫成海報、諷刺漫畫、也或許會成為名言被傳唱後世,這是歷史的使命,也是我們公民運動者的使命。


────────────────────
[1] 此指冷戰期間的用詞:「美利堅帝國主義」,英文American Imperialism或Yankee Imperialism。
[2] “The world is very different now.” (Inaugural Addresses of the Presidents of John F. Kennedy. 1989.)
[3] 此句改自 “In the long history of the world, only a few generations have been granted the role of defending freedom in its hour of maximum danger. I do not shrink from this responsibility—I welcome it. I do not believe that any of us would exchange places with any other people or any other generation.” (Inaugural Addresses of the Presidents of John F. Kennedy. 1989.)
[4] “the shivering flesh-and-blood victims of capitalist exploitation” (Che Guevara)
[5] “Shoot me, you coward! You are only going to kill a man!” (Che Guevara)
[6] “…never give in, never give in, never, never, never-in nothing, great or small, large or petty - never give in except to convictions of honour and good sense.” (Never Give In, 1941)
[7] “Did anyone want to give in? [The crowd shouted “No.”]” (To V-E Crowds, 1945)
[8] “Meanwhile, never flinch, never weary, never despair.” (Never Despair, 1955)
[9] 1605年,天主教徒蓋伊·福克斯(Guy Fawkes)因試圖炸毀上議院以推翻信仰新教的當局及刺殺詹姆士一世而被捕,並在隨後被絞死。
[10] “I didn't want to tell people what to think, I just wanted to tell people to think and consider some of these admittedly extreme little elements, which nevertheless do recur fairly regularly throughout human history.” (A for Alan, Pt. 1: The Alan Moore interview)
[11] “He was you, and me. He was all of us.” (Evey Hammond in V for Vendetta)
[12] 廣州起義又稱廣州暴動,是1927年中國國民黨實行武力清黨之後,中國共產黨於1927年12月在廣州發動的最後一次大規模武裝暴動。
[13] 1947年4月1日,陳誠在聽取學生抗議經過後,認為事態嚴重,決定強力鎮壓。逮捕行動之前,陳誠曾數度約請有關單位負責人共同商討解決辦法,臺大校長傅斯年亦在受邀之列。席間,陳誠曾詢問傅斯年有關安定臺灣秩序的策略,傅斯年毫不猶豫地衝口而出說:「安定為先。欲求安定,先要肅清共諜。」陳誠回說:「匪諜的大本營,就在你的臺大和師範學院。是不是先從這兩處清除?」傅斯年當即表示贊成說:「你做。我有三個條件:(一)要快做;(二)要澈底做;(三)不能流血。」(《臺灣學研究》第12期,頁1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