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8月29日 星期五
街頭學習:街頭民主審議Dstreet
◎蕭米棋
公民審服貿是街頭民主教室的其中一個發想,是街頭民主參與的一種形式。台大社會系的范雲老師談到籌辦街頭公民審議的過程:「占領議場後,大家都感受到現場的空間不夠開放,現場有那麼多有理念的年輕朋友在,能不能讓這個能量發揮出來?後來我想起在自己的課程常用的openspace,讓議題由下而上地出現。我們先做了openspace兩場,也同時做公民審服貿,用這兩個方式,讓街頭的公民聲音由下而上地出來,同時也是自我培力。因此我們稱為DStreet,也就是『在街頭審議』,Deliberation on the Street。」
因此從3月26日到4月5日,每天在青島東路或濟南路幾乎都有一場街頭審議的活動。討論內容論及青年就業、國家安全,也有對於單一產業如電信、社福、美容美髮、金融等。街頭審議每次進行約三個小時,會先請該議題的專家進行每人約十分鐘的短講,介紹該議題或產業的現況及困境,再由Dstreet的兩位志工帶領每組約十幾人討論當天議題,做出決議後當場發表。
談到街頭審議為何在此次運動出現,范雲老師認為:「當執政黨無能,媒體也沒有能力發聲,這時候只有靠公民,但不能只靠少數人衝撞,每一個人都必須要了解這個議題,才可以跟別人討論。政府說我們不懂,但我們其實是有能力討論的,而這就是民主的精神。」
而看似手段和理念都不相同的抗爭和審議兩種社會參與的形式,如何能同時出現在立院周邊這個空間?一同籌辦的台大社會系林國明老師認為運動時經過簡化的主張、訴求、口號,往往只代表運動者觀點的意見,而藉由審議的方式可以深化不同族群的意見,增加訴求被落實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抗爭吸引更多的參與者或聲援者,本身就是一個容納不同族群的好方式,可以使原本不為人所知,或是一言堂的議題,開啟和大眾的對話。
然而,公民審服貿這個活動有其侷限。林國明老師坦言,在運動現場舉辦的審議不像一般的公民審議,可以準備更多資料,讓所有參與者都能有一定的資訊基礎,因此在公民審服貿的現場,會先安排專家短講,也會帶領公民閱讀服貿協議的相關附件,以幫助公民開啟討論。此外,正因公民審服貿是出現在反服貿運動的現場,也暗示著這裡基本上不會出現強烈支持服貿協議通過的聲音,因此不能代表多數公民的審議結果。
因此,街頭審議真正的價值並非產出統一的意見,而是藉由討論深化參與者對服貿議題的認識。而每天Dstreet以服貿對各產業的影響作為討論主題,試圖細緻地討論服貿中重要的次議題,讓目前在此產業的勞工及相關系所的學生更了解服貿協議通過後,對該產業的衝擊,可以避免議題討論的發散。
而拉到民主參與的層次,街頭審議不只是讓公民認識服貿相關議題而已。318占領立院運動的參與者眾,不可否認參與者並非人人反服貿,有些人是基於「反黑箱」的訴求而加入街頭。因此在理應照著民主的遊戲規則走的國家最高立法機關外,在抗議「非民主」的運動現場辦起了民主的、公民直接參與的街頭審議活動,其實是對當今代議制度的反省與抗爭。
此外,公民審服貿的另外一個價值,在於公民在審議的過程中相互學習與對話。這樣的形式一定程度降低了民主參與的門檻,「街頭學習」不再只是將學院教育的場所搬到街頭而已,運動參與也不再只是高知識份子的對話,而是向各個產業的「庶民」學習他們的智慧。這樣的運動才是一個沒有排除的,又能達到民主參與的公民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