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2日 星期四

人物特寫:施建生老師專訪

◎人物特寫專訪:大氣四 陳梁政/政碩一 李芃萱


圖說:身體仍非常硬朗的施建生教授,每天都會到中華經濟研究院的研究室持續著作。

  走進施建生教授位於長興街中華經濟研究院的研究室,放眼望去是整落整落的書籍。提起他的名字,他所撰寫的《經濟學原理》教科書,想必是許多人的共同回憶。已屆九十六高齡的老師,退而不休,仍然悠遊於自己一方學問的小天地。見我們走來,他精神抖擻地站起來迎接大家。

輾轉至經濟系
  施建生教授出生於1917年,畢業於中央大學經濟系與哈佛大學。他於1952年進入臺大經濟系任教,並曾任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1954.51958.7)、法學院院長(1959.8—1967.7)等職。
  老師初來臺灣時,並沒有直接進入臺大任教,而是先落腳於臺灣省立行政專科學校(今國立臺北大學),擔任兼任教授,後轉任專任教授兼科主任。1952年,他在因緣際會之下,進入臺大經濟系任教,教授的第一門課則是「經濟政策」。有趣的是在施教授的學生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孫震校長了。老師笑稱,他和孫震校長一同進入臺大,只是一個是professor(教授)、另一個則是freshman(新生)。提起他,施教授的印象是「本本分分、規規矩矩」的好學生,也當過施教授的課堂助教;他也從來沒有想到,這個學生未來會有這樣一番事業。
擔任法學院院長
  由於老師在哈佛求學期間,曾與來臺後的教育部長張其昀因宿舍相鄰而熟識;因此在張其昀部長任內,便曾借調至教育部,擔任高教司司長約一年。在任期結束後,當時的錢思亮校長便任命其為法學院院長。
  施教授於院長任內勵精圖治,推動許多措施。例如,他認為商學系規模過大,應獨立為一學院;但由於當時學校經費不足,無法籌建學院,因此便退而求其次,改為在系內分組。最後,將管理學院獨立的任務,則是遲至學生孫震擔任校長的任內,方告完成。另外,社會學系也在此時成立,成為法學院第五個科系。目前除了日治時期的建築之外,最具歷史的法社分圖(當時的法學院圖書館)建築,也是在老師擔任院長任內動土興建。
對社科院的想像
  自施教授進臺大任教以來已屆六十年。回憶起社科院的環境,他認為,日治時期臺灣省立法商學院所興建的前、後排教室以及行政大樓都是很好的建築,建築形式規矩工整,建物堅固耐久。相較於美援時代所建立的法圖,後者對前者而言,仍然差了一截。
  談到即將落成的新社科院,施教授則認為,因為新社科院屈居校園一角而覺得不好的想法,是不健康的。臺大做為一個校園,本來就該有其整體計畫與政策,這不是臺灣大學哪一小部分的人可以主張的。

圖說:施建生老師1952年始於臺大經濟系任教時的英姿煥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