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1日 星期三

吸菸者的故事之三

L,現為社科院四年級學生。
深夜,星巴克裡飄著淡淡的咖啡香,一看見我們,L露出了靦腆的笑容。彷彿回答過很多次相同的問題了,L面對我們的訪問,顯得從容不迫,她略偏著頭,回憶了起來。

第一根菸

去年暑假,我受邀擔任某個社團的幹部。面對全新的環境充滿熱情,許多事都很新鮮、很有挑戰性。但沒過多久,擔任負責人的學長突然表示因為一些因素必須離開,當時只有我有辦法接下這個職位。然而對職務尚未熟悉,也還依賴著學長的經驗,被告知的當下,彷彿一瞬間所有東西都要壓上來,讓人喘不過氣、很無助。

那一天,談著他的離開、談著團體內部的現狀與未來,直到陷入無話可說的沉默。已經抽菸抽了一下午的他突然問我想不想抽,我說:「這種時候不抽,還有甚麼時候可以抽呢?」於是接過人生中第一根菸。像是一種替代性的依靠,整個團體的狀態只有我最熟悉,因此當他遞菸給我時,我的腦中只有一個想法:「既然沒有人可以依靠,那我就依賴這個東西吧。」

幾天後事情有了轉圜,順利落幕。累積的壓力與情緒釋放後突然有一種劫後餘生的解脫感。隔天,清晨五點醒來後,面對商店中讓人眼花撩亂的菸種,依印象挑了和他同個牌子的菸,那是我的第一包菸。

沉澱的時刻

抽菸開始變成一個習慣是在工作忙碌、壓力大了以後。我的菸大部分都是獨處的時候抽的,有時候事情做到一半,會需要去透個氣,放慢腳步,在一根菸的時間裡面放鬆自己,沉澱一下。情緒也會影響抽菸的量,當我情緒很差的時候,菸量也會隨之上升,因為更需要時間去放空自己。

對我來說,這是一個可以排解壓力的方式,吸菸原本就是一種生活方式的選擇。就像有些人會選擇吃東西或是聽音樂來排解壓力,在接觸菸以後,我發現抽菸是一個能讓我逃走、專屬於我的私密小空間,因此它慢慢成為了習慣。

菸的交際性

我只會跟比較熟的朋友聊抽菸的事,像是抽菸的理由。因為抽菸涉及到很多情感層面的東西,對我來說是一種私密性的排解。但遇到其他會抽菸的人時,跟對方互相分享抽菸的理由,會是一個在我們互相不熟悉的情況下很容易聊開的話題。有些人的第一根菸只是好玩,也有些人是在自己最脆弱的時候才開始產生依賴。透過這種私密性的問答,是一個能拉近彼此關係的捷徑。

當身邊習慣抽菸的人漸多,對我來說抽菸才不再是件個人的事,那是一個很好的交朋友管道。跟不夠熟的朋友說:「我們來聊一下天吧」,是很奇怪的事。可是當你說:「欸,我們去抽根菸!」,就會理所當然地擁有幾根菸的時間聊聊天,進一步認識對方。

抽菸的性別不平等

在抽菸這件事情上,我可以感受到明顯的性別不平等。例如說在校門口抽菸時,比起男生,我的女性身分更容易讓路過的人轉頭看我一眼。或許因為主流會認為抽菸是一個男性的行為,是工作、交際時需要做的事情,因此對於男生抽菸,許多人都覺得沒甚麼大不了的。但女生就不同了,很多人對女性抽菸會有負面的連想,甚至認為是一種墮落,那是個很父權中心的想法,有一種把女生保護的很好、不希望她們在外面闖蕩的感覺。

也許是因為這種社會壓力的性別差異,在我的觀察裡,女性抽菸的理由似乎比較多樣,或是抽菸者的個人特質較為鮮明敢不顧外界眼光的嘗試;而男性嘗試的抽菸門檻和受汙名程度都相對的低。

能夠吞雲吐霧的空間

學校沒有設置吸菸區,我有時候會到建築物的頂樓或是校園的角落抽菸。曾經遇過有人遠遠看到,馬上小跑步過來說:「同學,這邊不可以吸菸。」但我會覺得「干你甚麼事,又不會影響到你。」很多人都有種理所當然的正義感,而不去想想現在允許吸菸的環境不斷地被剝奪,廣大的校園連一個讓人抽根菸的小小空間都不預留,我不過是在如此偏僻、如此角落的地方抽菸,會影響到任何人嗎?你這樣刻意的走過來質疑我,到底是懷著什麼樣的心態呢?

有些反菸的人,一看到菸就會全力撻伐,但他們沒有理解到這些汙名是怎麼形成的、環境是如何不友善,以及吸菸的人背後的故事。不曾嘗試理解,就以自己的價值觀來判斷,並把這些觀念強加在別人身上。

對於無菸校園這個政策,我認為制定政策的那些人只會一味的禁止、取締和剝奪抽菸環境,卻不先來了解我們,也從未想過制度化地建立起吸菸和無菸的環境,讓兩方互相不影響。若要增設吸菸區,我會希望能有完整的措施,像是在一定距離內就有,例如說各個建築物頂樓就是很適合的地點。但是我不希望在校園中央設立一個密閉的小空間,把吸菸者全部塞進去,進去和出來都會被貼個標籤,就像把吸菸者放在「動物園」裡供人觀賞。

對於反菸的看法

大部分的人反菸的理由都是菸對健康有害和二手菸的問題。或是像全民健保,有些人覺得全民要一起負擔由私人習慣所引起的肺癌或其他疾病的花費,所以吸菸不是個人的問題。這一點我不否認,但如果把它放大來看,很多行為其實都會影響個人健康,進而去影響到全民健保這個公共的政策,例如吃麥當勞、炒菜產生的油煙,或是像汽機車排廢氣,難道這些要全部禁止嗎?會危害健康的事情非常多,但只有它會被冠上這樣的汙名來放大檢視。我承認菸確實對健保有一定的影響,但我並不覺得需要到趕盡殺絕的地步。

有些人會說吸菸者常亂丟菸蒂,而菸蒂很難分解,會汙染環境。我比較希望社會在垃圾處理上有個好的制度或措施,像是增設菸灰缸、垃圾桶,讓垃圾可以到適當的回收地區。而不是一邊排除讓人吸菸的環境,一邊又批評別人的行為。

「先去了解每一個故事」

在還沒抽菸以前,雖然我並沒有反菸的想法,但我也從來不覺得自己會抽菸,或許大部分的台大學生都是這樣吧,生活一路順遂,從不覺得自己需要菸。但接觸了菸以後,我深深了解到「在你去批評或是反駁一件事之前,要先去了解它背後的環境脈絡以及那些活生生的人們。」

現在大家都是冷冰冰地去討論這些東西,才會理所當然地判斷什麼叫做「對」與「錯」。就像現在正反意見爭執不下的多元成家議題一樣,雖然和抽菸有先天因素和後天學習之別,但當你身邊有同志朋友時,你就更能夠用同理心去看待他們的情況。只有當你願意放下成見去傾聽、理解那些「個人」,才能夠以他們的角度為出發點去設想。我認為那些揮著正義的旗幟、談論是非對錯的人必須先做到這些,才有資格去評論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