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2日 星期四

圍起孤城一座 —— 大林蒲

◎翁鈺清
下班時分,大林蒲附近工廠員工的通勤車潮。  攝/董音

駛入大林蒲,車窗兩旁看出去的是煙囪林立的景象。記得小時候總會緊盯著窗外,對於時而冒出紅色、黃色甚至藍紫色火焰的煙囪頂感到新奇,在不懂事的年紀還一度偷偷地稱那些火焰為「鬼火」。夜晚,美艷的鬼火仍照著大林蒲的天空,隱隱約約還看得出籠罩著一層薄薄的煙霧,砂石車彷彿未曾停息地來往於大馬路與每間工廠大門。


  大林蒲,我的外婆家。它並非一個行政區的名字,而是位於高雄市小港區的一個小聚落。這個名字原意是「大樹林」,曾有大片大片的田野、樹林,西邊沿著台灣海峽,早期居民以農業、漁業為生。洪富賢里長跟我們敘述,大林蒲以前是個純樸又繁華的地方,原本中洲旗津半島跟紅毛港連接在一起的,從旗津半島往南,或是林園到高雄一定都會經過大林蒲,即使民國57年因第二港口的開闢切開旗津半島,大林蒲仍然熱鬧,有很多酒店、茶室、旅館,是北邊紅毛港居民的消費中心。

  然而,民國62年政府推行十大建設,在戒嚴的年代,田地被低價強制徵收,興建高雄沿海工業區,一間一間的工廠開始環繞大林蒲,北邊是台電的「大林發電廠」、東邊是中油的煉製部「中油大林廠」、再過去是中鋼、東北方是台灣國際造船、南邊是林園工業區。大林蒲被以幾近「ㄇ字型」的方式包圍起來,對外交通遭攔阻,進出都需要繞道,幾年之間這裡彷彿成為了一座孤島。記得媽媽告訴過我,開計程車的外公總是沒日沒夜的工作,在這個小村莊裡每個人都認識外公,只要出門就會向外公叫車,隨著大眾運輸工具的發達,計程車業喊著經濟不景氣,外公卻未曾受過影響,在大林蒲,距離捷運有一段距離,行駛過的公車也只有一兩台,汽車成了唯一的選擇。

  處於工廠林立的地方,工安問題層出不窮,平均每3年就會有一起工廠氣體外洩或爆炸的事件 [註1]。而其中引起居民抗爭最激烈的就是民國 81 年的「526事件」了 [註2]民國81年5月2號晚上,中油大林廠發出巨響,並且排放不明氣體,居民以此為由向中油要求十五億,賠償每戶八十萬元,但根據環保署監測顯示,中油當天並沒有造成污染,因此雙方無法達成協議,居民便在工廠旁搭建棚子,進行長期抗議。5 月 26 號時任行政院長的郝柏村到現場,稱其為一群「暴民」並下令拆掉棚子,引起了警民衝突,最後居民躲進家裡,警方則進入住宅抓人,一夜間驚動了整個大林蒲;事末共有30多人在事後遭到起訴 [註3]。至今大林蒲老一輩仍對此事件心有餘悸,害怕表達任何訴求。

  除了交通和工安的問題外,汙染,更是居民生活的一大危害。當地的空氣汙染相當嚴重,地球公民基金會副執行長王敏玲表示小港區二氧化硫濃度全台最高 [註4]。至於空汙是否導致當地人罹患肺病的比率相對較高,對此,洪富賢里長就表示向他申請住院補助的里民中,十個就有七、八個是肺病,而他自己也是慢性肺病的受害者 [註5]。而唯一未被工廠入駐的西邊沿海是可以讓居民喘口氣、散散心的遊憩地點,卻在民國70年代後期政府規劃的「南星計畫」[註6],將最後一面「牆」築了起來。原本田地被徵收的農民還可以轉殖養殖漁業,養蝦苗,如今海岸變成了垃圾場,海水嚴重汙染、地下水毒化,蝦苗養殖受到影響,甚至檢驗出當地海水為強鹼性,有一定的腐蝕性 [註7]


  交通不便、環境汙染、工安事件頻傳,這個被工廠包圍的小鎮,如一座孤城。在行經工業區的路上,不少外地人都曾質疑:這裡真的有住人嗎?就戶口上,有2萬位居民設籍此地,但在多重的移出推力下,年輕一輩早已紛紛搬離,當地人口老化嚴重,唯有在過年期間,才會看到年輕的面孔再次湧現在鳳林宮的廟口,攜家帶眷地嚐著各式小吃:大林蒲著名的砂鍋魚頭、傳統美食粉粿、糯米糕,小孩們在廟埕玩彈珠台、射氣球,熱鬧的氛圍充斥著小村莊。然而隨著年假結束,孤城,依舊。
   
────────────────────
[註1]  地球公民基金會 大林蒲求生記 http://www.cet-taiwan.org/dalinpu


[註2] 華視新聞 從大林蒲事件談起 http://news.cts.com.tw/cts/society/199206/201205211007570.html





[註5] 民視異言堂 大林蒲說石化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1cLr7VxmCk






有關石化議題的塗鴉牆
(攝:康晢暐)



拜訪大林蒲居民 張洪金花
(攝:康晢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