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受訪者為第 30 屆學生會會長 3號候選人,黃浩珉。
黃浩珉是現任的文化部長,在本次競選過程中透過其自身擅長的影像拍攝,用十分新穎的方式讓大家更了解其政見。
1. 請問您的參選動機和理念為何?
我想透過一部電影來回答這個問題:「R先生為什麼瘋狂地殺人」。這部片在前面一個多小時都在拍攝R先生無聊的人生,正常的上班、聚會、看電視等等,但在最後幾十分鐘,R先生拿起燭台殺死了所有的家人。警察和所有朋友對此都很震驚,R先生就只是再普通不過的一般人,為什麼會做出這樣的事情?這部片給我很多的想法和思考,透過影像的傳達我們可以去思考現在身處的環境存在什麼樣的問題。我們其實都像R先生,都是過著一般的生活,但是很多問題是在表象之下需要被解決的。我們在生活過程中可能很多東西未被發掘,但在爆發了之後,很多事都來不及了或是變得更難處理。因此,有沒有可能我們平時就可以藉由溝通或其他方式來去解決各種問題或是讓校園可以更好?
我這次參選的理念是「再創造」,是希望脫去舊有的包袱和形象,透過嶄新的想法和思維,讓全新的學生會出現,因此改善溝通管道是很必要的。我希望能在體制之上,做更多革新和改變。雖然我覺得在一年內要有大改變其實是不簡單的一件事,但要如何在一年內讓學生會有著有感的改變?我認為一切是需要一步一步推進的。「再創造」就是想要在舊有的體制之上,讓體制成為踏板,有一個嶄新方式讓學生看到學生會。
2-1. 您提出學生自治「再創造」,要加強學生會與學生間的溝通管道,請問您將透過哪些方法加強學生會與學生之間的聯繫呢?
我覺得重要的是意見傳達機制的通暢,因此我提出「學權工作坊」,希望結合各部門的力量,讓每一個人都能成為「一位福利部員的角色」。透過定期的工作坊,讓每一個想參與改變的人都有管道、資源和人力可以使用。例如,有些人想要做課程改革,可以透過工作坊,請之前有經驗的系所彼此分享、討論。我希望學生會能建立這個平台,去借鏡不同人的聲音,讓大家回到各個組織裡能更有力從事體制上的改革。
(如何提高學權工作坊的參與率?)
學權工作坊的宗旨是希望能夠讓一些平常就有在關注公共議題的人成為種子的角色,讓他們對身邊的人造成影響。
(學權工作坊是否會與學代會功能重疊?)
各個學代多數還是注重在自己的院所,代表自己的院系去發聲。我認為相較於學代,學權工作坊的容納性更高、門檻較低,可以讓更多人進入並就著議題深入發展。
另一部分,其實現行體制有許多問題的解決方式,但是大家並不知道這些管道。我希望透過推廣「校務建言」,或是「私訊學生會」,讓大家能夠即時地反映問題,推廣的方式將在後續進行規劃。我想透過這種方式讓更多人知道反映問題並非一定要通過層層關卡,每個人都能參與公共決策,並在參與過程中盡一份心力。
此外,我考慮往後繼續推動「15 - 20 秒」的系列影片,將硬議題以軟形象呈現,讓學生能更親近、更了解最近學校的大小事,也對學生會現行推動議題的方式有初步認識。關於影片,將以該議題「較有知名度」的人為對象來拍攝,期望更吸引大家的目光,也讓大家能知道「學生會抓到問題了」。當然,如何這些問題解決將是在後續著手進行的事情。
2-2. 您認為學生會應「協調各系學會、檢討課程設計」,其所需耗費成本極大並且可能因各系狀況而有所差異,請問您將如何達成此項政見呢?
我認為其實不只「課程改革」需要與各系所溝通,其實與各系所溝通的管道在平時就應當被建立,而課程改革是一個凝聚大家意識的著力點。當學生會與各系關係緊密時,才不會當學生會聲明發表之後,與各系的關聯甚遠。
課程改革會分成四階段進行(一)掌握現況:我們預計展開18次的會面,每次與3-4個系討論,了解各系對於「課程改革」的看法、想要改成怎樣的課程,並且學生會會提供相關資源。(二)凝聚問題意識:找出結構上的問題,並在校務會議進行提案,爭取學生要有的權力,或是讓各系代表更能夠參與系務會議。(三)擬定白皮書:在改選校長的過程中,擬定白皮書,爭取新校長的支持。(四)實際改變課程:根據白皮書,進行符合學生需求的課程改革。現在已與部分院、系學會接洽,其中有些院提出「實習」課程的建議,希望更能夠結合學術以及業界的實務經驗。
(如何處理教授態度?)
這個問題回歸到教師評鑑的效力,現今狀況是教師評鑑的作用不高,我們應該研擬一個方式,讓教師評鑑能夠具體落實,甚至是讓教師評鑑結果公開。
2-3. 您認為「學生會能建立媒合學生與外界服務團體的平台」,然而有些系所的服務學習宗旨有所差異,要如何解決此項差異呢?是否有考慮推動廢除服務學習或是將服務學習改為選修?
服務學習是1998年開始實施,雖然進行很多次的改革,但是服務學習仍然淪為單純勞動,學生無法獲得有意義的經驗,我認為這是執行上的問題。我認為服務學習最癥結的問題點是,部分同學仍希望系上能夠安排服務學習課程,部分同學希望能夠選擇自己想要的服務學習課程。校方讓各系自行規劃,其實與各系專業不同、課程規劃有關,因此呈現現行的狀況。根據以上,我提出建立平台這個想法,同樣分為四步驟去執行。(一)了解各系服務學習課程如何規劃、學分採計、學生想法,此部分已經有相關問卷調查。(二)根據這些答案,建立媒合平台。(三)討論、分析學生想要的服務學習,是否能夠在校務會議進行提案與討論。(四)當媒合平台成立,希望先由學生會試營運,再交由校方接管。其實台大最為國內資源投入最多的學校,服務學習不論科系為何,應回歸到學生身上、成為人的精神內涵。我要爭取的是學生能夠自行規劃、自行安排想要的服務學習。平台是與學校現有的服務學習同時存在,希望交由校務會議進行提案,讓校方能夠接受。在廢除或是選修服務學習方面,我支持服務學習成為選修,應該要有學分。
(是否會淪為短期間的服務,而有反向服務的危險性?)
希望透過此平台的傳承,讓服務盡量能長時間的延續。
2-4. 您的政見提及「倡議高等教育之討論」,請問除了倡議之外,是否會有其餘的實際作為呢?另外,對於頂大計畫結束的看法?
我希望成立「高等教育工作小組」與行政院青年諮詢委員會合作,並串聯各相關組織(如高教工會、台大工會等)共同討論,由學生視角出發、納入專業人士的經驗,擬定出高等教育白皮書。然而,在工作小組成立前,這其中仍有許多可能性,目前青諮會已經願意合作。此項工作是與研協會互相配合、討論與合作。
我目前獲得的資訊是,雖然假論文事件後有五千四百萬的經費取消,但是有保證資金的彈性運用,不會讓助教和學生權益受損。其實關於許多問題,因為和研究生協會方面合作,可能詳細情況還需要與研協討論。學生會能作的即是了解學校方面經費運用的情況,盡力爭取參與學校各機構的預算會議。
2-5. 請問除了監督心輔中心法定員額符合法律規定以及改善性平會申訴管道之外,是否會提出其餘方式以更廣闊地協助有需要的同學?
在經費有限的情況下,其實很難以突破現在的困境。因此我開始思考是否有其他方式來幫助有需要的同學?在心輔此領域,我希望能從「導師制度」著手。當學生有問題時,多半還是從導師著手進行諮詢,此時即很仰賴教授是否有相關的人生經驗,但是這樣其實非常有風險,因此我希望結合心理系、醫學系、心輔中心建立一個手冊或是SOP,讓我們了解自己或是身旁同學遇到相關的困擾時,我們要如何協助。除了實體的手冊外,我也提出成立工作坊,讓更多人可以直接參與。此外,我認為可以與現行的NTUpeer合作達到資源合流、提升能見度的效果。
(對於專任導師制度的看法?)
我認為專任導師制度有其優點,不過學術型導師應該具備基本的心輔常識。就我觀察,學生跟學術型教授比較親近。當這些老師具備這些常識時,更能夠從心輔的角度出發引導學生。關於專任導師制度的細節將再與相關人士討論。
(工作坊是否太開放而有隱私疑慮?醫學系是否會有病理化的可能?)
我認在教育和觀念上要必要改變,不應該讓這樣的心理狀態背上汙名。當然,運作上的細節將再討論,但讓參與者對工作坊的專業和隱私性有信任感會是首要必須達成的。工作坊的成員也並非每都得具備醫學背景,如此便比較不會產生病理化的觀感。
在性平會這方面,我希望能由性別部建立類似NTUpeer的陪同制度,讓同學不用再花心力去處理繁雜的行政制度。透過培訓這些同學,讓這些同學能陪伴有需要的同學進行有效的申述。學生會的立場就是幫忙把繁雜的行政事項處理好。制度執行上會首要確保私密性。這相關細項規則會在上任後與性別部討論,並研擬出能夠讓學生信任的制度。
2-6. 現今缺乏性平課程的原因之一是因為婦女研究室缺乏人力,校內具有性別研究相關背景的教師集中在特定的系所,若由這些教師額外開課,會超過教師的負擔。請問您將如何改善這個問題?
我當初認為最應該著力的課程是「新生書院課程」,但是重點是課程如何設計與安排。我希望學生會能盡力監督,不要讓課程淪為純粹宣講的課程,講師也要是多數人認為適合的。若是其餘增加性平課程的方式,我認為一樣可以開設工作坊,與異議性社團合作。
3. 在擔任文化部長的期間,您觀察到學生會最需要解決的問題?
我認為學生會最需要解決的問題是與學生的溝通,詳細的處理方式在第一題已經有提出政見。在各部門的合作上,其實今年學生會已經作出了一些改變,像是今年我擔任文化部長的期間,我發現文化部部員的創造力都很高,但在活動執行方面比較沒有經驗,因此我認為可以和活動部一起合作。而這次公關部也給了我很大的幫助,我認為這些方式未來能夠繼續運行,各部門發揮自己的專長。
4. 現今學生會遇到的一大問題是校方狀況過多(如校長辭職、國北教併校案等事件),請問您上任後將如何避免這些事件的影響,而能有效落實政見?
在我擔任文化部長期間,我觀察到現今的學生會十分缺乏與各系所的溝通,所以學生會的聲明常常引起紛爭,我認為若在平時就與各院系學會有所聯繫,大家對於各議題有共識,就不會有那麼多的歧異。
在學生會進行這些聲明時,會消耗很多能量,我認為在上任後可以盡量尋找資源協助解決,突發狀況應由會長、內外務副會長去了解與處理。這其實是輕重緩急的問題,在招募人員的時候,就應該將這些突發狀況考慮進去。當這些問題發生,希望各部門仍然能夠持續運作。作為會長,我應該要有能力能夠去與所有院系所討論,共同面對這個問題。
5. 若您本次未能當選,未來是否仍會持續參與學生自治?將如何實踐您對學生自治的理念?
當然會!我看到這個問題時,沒有不會繼續的想像。我認為在選舉過程,更激發我對於學生自治的想法。我其實在去年擔任文化部長,才真正進入學生自治領域。我認為這個體制確實有很多值得批判的地方,同時也能夠變得更好。這次會出來參選,其實非常好奇「我作為一個不同的選擇時,是否學生會支持這樣的選擇?」。相較於其他候選人,我的經歷確實較為缺乏,但是我十分享受於這場選舉,像是影片就是結合我較為專長的藝文領域,讓大家更了解我的政策。
在研究這些議題時,作為政治系、之前參與過太陽花學生,這些感受是相對較深。之前在張懸舉完國旗,有一次偶然地聊天,她的話讓我十分深刻「我們終將回歸於社會,終將回歸於公民。這些事情不是只有我一個人在做,也不要將我想成偶像、一個標籤,而是每一個人都能夠進入這個社會做這些事情。」那時候我就非常同意她,我們不應該把社會跟政治想像的如此遙遠。我作為一個喜歡藝文的人,希望有這些角色跟能量進入這些領域,而讓藝文與生活更能夠接近。
我想透過一部電影來回答這個問題:「R先生為什麼瘋狂地殺人」。這部片在前面一個多小時都在拍攝R先生無聊的人生,正常的上班、聚會、看電視等等,但在最後幾十分鐘,R先生拿起燭台殺死了所有的家人。警察和所有朋友對此都很震驚,R先生就只是再普通不過的一般人,為什麼會做出這樣的事情?這部片給我很多的想法和思考,透過影像的傳達我們可以去思考現在身處的環境存在什麼樣的問題。我們其實都像R先生,都是過著一般的生活,但是很多問題是在表象之下需要被解決的。我們在生活過程中可能很多東西未被發掘,但在爆發了之後,很多事都來不及了或是變得更難處理。因此,有沒有可能我們平時就可以藉由溝通或其他方式來去解決各種問題或是讓校園可以更好?
我這次參選的理念是「再創造」,是希望脫去舊有的包袱和形象,透過嶄新的想法和思維,讓全新的學生會出現,因此改善溝通管道是很必要的。我希望能在體制之上,做更多革新和改變。雖然我覺得在一年內要有大改變其實是不簡單的一件事,但要如何在一年內讓學生會有著有感的改變?我認為一切是需要一步一步推進的。「再創造」就是想要在舊有的體制之上,讓體制成為踏板,有一個嶄新方式讓學生看到學生會。
2-1. 您提出學生自治「再創造」,要加強學生會與學生間的溝通管道,請問您將透過哪些方法加強學生會與學生之間的聯繫呢?
我覺得重要的是意見傳達機制的通暢,因此我提出「學權工作坊」,希望結合各部門的力量,讓每一個人都能成為「一位福利部員的角色」。透過定期的工作坊,讓每一個想參與改變的人都有管道、資源和人力可以使用。例如,有些人想要做課程改革,可以透過工作坊,請之前有經驗的系所彼此分享、討論。我希望學生會能建立這個平台,去借鏡不同人的聲音,讓大家回到各個組織裡能更有力從事體制上的改革。
(如何提高學權工作坊的參與率?)
學權工作坊的宗旨是希望能夠讓一些平常就有在關注公共議題的人成為種子的角色,讓他們對身邊的人造成影響。
(學權工作坊是否會與學代會功能重疊?)
各個學代多數還是注重在自己的院所,代表自己的院系去發聲。我認為相較於學代,學權工作坊的容納性更高、門檻較低,可以讓更多人進入並就著議題深入發展。
另一部分,其實現行體制有許多問題的解決方式,但是大家並不知道這些管道。我希望透過推廣「校務建言」,或是「私訊學生會」,讓大家能夠即時地反映問題,推廣的方式將在後續進行規劃。我想透過這種方式讓更多人知道反映問題並非一定要通過層層關卡,每個人都能參與公共決策,並在參與過程中盡一份心力。
此外,我考慮往後繼續推動「15 - 20 秒」的系列影片,將硬議題以軟形象呈現,讓學生能更親近、更了解最近學校的大小事,也對學生會現行推動議題的方式有初步認識。關於影片,將以該議題「較有知名度」的人為對象來拍攝,期望更吸引大家的目光,也讓大家能知道「學生會抓到問題了」。當然,如何這些問題解決將是在後續著手進行的事情。
2-2. 您認為學生會應「協調各系學會、檢討課程設計」,其所需耗費成本極大並且可能因各系狀況而有所差異,請問您將如何達成此項政見呢?
我認為其實不只「課程改革」需要與各系所溝通,其實與各系所溝通的管道在平時就應當被建立,而課程改革是一個凝聚大家意識的著力點。當學生會與各系關係緊密時,才不會當學生會聲明發表之後,與各系的關聯甚遠。
課程改革會分成四階段進行(一)掌握現況:我們預計展開18次的會面,每次與3-4個系討論,了解各系對於「課程改革」的看法、想要改成怎樣的課程,並且學生會會提供相關資源。(二)凝聚問題意識:找出結構上的問題,並在校務會議進行提案,爭取學生要有的權力,或是讓各系代表更能夠參與系務會議。(三)擬定白皮書:在改選校長的過程中,擬定白皮書,爭取新校長的支持。(四)實際改變課程:根據白皮書,進行符合學生需求的課程改革。現在已與部分院、系學會接洽,其中有些院提出「實習」課程的建議,希望更能夠結合學術以及業界的實務經驗。
(如何處理教授態度?)
這個問題回歸到教師評鑑的效力,現今狀況是教師評鑑的作用不高,我們應該研擬一個方式,讓教師評鑑能夠具體落實,甚至是讓教師評鑑結果公開。
2-3. 您認為「學生會能建立媒合學生與外界服務團體的平台」,然而有些系所的服務學習宗旨有所差異,要如何解決此項差異呢?是否有考慮推動廢除服務學習或是將服務學習改為選修?
服務學習是1998年開始實施,雖然進行很多次的改革,但是服務學習仍然淪為單純勞動,學生無法獲得有意義的經驗,我認為這是執行上的問題。我認為服務學習最癥結的問題點是,部分同學仍希望系上能夠安排服務學習課程,部分同學希望能夠選擇自己想要的服務學習課程。校方讓各系自行規劃,其實與各系專業不同、課程規劃有關,因此呈現現行的狀況。根據以上,我提出建立平台這個想法,同樣分為四步驟去執行。(一)了解各系服務學習課程如何規劃、學分採計、學生想法,此部分已經有相關問卷調查。(二)根據這些答案,建立媒合平台。(三)討論、分析學生想要的服務學習,是否能夠在校務會議進行提案與討論。(四)當媒合平台成立,希望先由學生會試營運,再交由校方接管。其實台大最為國內資源投入最多的學校,服務學習不論科系為何,應回歸到學生身上、成為人的精神內涵。我要爭取的是學生能夠自行規劃、自行安排想要的服務學習。平台是與學校現有的服務學習同時存在,希望交由校務會議進行提案,讓校方能夠接受。在廢除或是選修服務學習方面,我支持服務學習成為選修,應該要有學分。
(是否會淪為短期間的服務,而有反向服務的危險性?)
希望透過此平台的傳承,讓服務盡量能長時間的延續。
2-4. 您的政見提及「倡議高等教育之討論」,請問除了倡議之外,是否會有其餘的實際作為呢?另外,對於頂大計畫結束的看法?
我希望成立「高等教育工作小組」與行政院青年諮詢委員會合作,並串聯各相關組織(如高教工會、台大工會等)共同討論,由學生視角出發、納入專業人士的經驗,擬定出高等教育白皮書。然而,在工作小組成立前,這其中仍有許多可能性,目前青諮會已經願意合作。此項工作是與研協會互相配合、討論與合作。
我目前獲得的資訊是,雖然假論文事件後有五千四百萬的經費取消,但是有保證資金的彈性運用,不會讓助教和學生權益受損。其實關於許多問題,因為和研究生協會方面合作,可能詳細情況還需要與研協討論。學生會能作的即是了解學校方面經費運用的情況,盡力爭取參與學校各機構的預算會議。
2-5. 請問除了監督心輔中心法定員額符合法律規定以及改善性平會申訴管道之外,是否會提出其餘方式以更廣闊地協助有需要的同學?
在經費有限的情況下,其實很難以突破現在的困境。因此我開始思考是否有其他方式來幫助有需要的同學?在心輔此領域,我希望能從「導師制度」著手。當學生有問題時,多半還是從導師著手進行諮詢,此時即很仰賴教授是否有相關的人生經驗,但是這樣其實非常有風險,因此我希望結合心理系、醫學系、心輔中心建立一個手冊或是SOP,讓我們了解自己或是身旁同學遇到相關的困擾時,我們要如何協助。除了實體的手冊外,我也提出成立工作坊,讓更多人可以直接參與。此外,我認為可以與現行的NTUpeer合作達到資源合流、提升能見度的效果。
(對於專任導師制度的看法?)
我認為專任導師制度有其優點,不過學術型導師應該具備基本的心輔常識。就我觀察,學生跟學術型教授比較親近。當這些老師具備這些常識時,更能夠從心輔的角度出發引導學生。關於專任導師制度的細節將再與相關人士討論。
(工作坊是否太開放而有隱私疑慮?醫學系是否會有病理化的可能?)
我認在教育和觀念上要必要改變,不應該讓這樣的心理狀態背上汙名。當然,運作上的細節將再討論,但讓參與者對工作坊的專業和隱私性有信任感會是首要必須達成的。工作坊的成員也並非每都得具備醫學背景,如此便比較不會產生病理化的觀感。
在性平會這方面,我希望能由性別部建立類似NTUpeer的陪同制度,讓同學不用再花心力去處理繁雜的行政制度。透過培訓這些同學,讓這些同學能陪伴有需要的同學進行有效的申述。學生會的立場就是幫忙把繁雜的行政事項處理好。制度執行上會首要確保私密性。這相關細項規則會在上任後與性別部討論,並研擬出能夠讓學生信任的制度。
2-6. 現今缺乏性平課程的原因之一是因為婦女研究室缺乏人力,校內具有性別研究相關背景的教師集中在特定的系所,若由這些教師額外開課,會超過教師的負擔。請問您將如何改善這個問題?
我當初認為最應該著力的課程是「新生書院課程」,但是重點是課程如何設計與安排。我希望學生會能盡力監督,不要讓課程淪為純粹宣講的課程,講師也要是多數人認為適合的。若是其餘增加性平課程的方式,我認為一樣可以開設工作坊,與異議性社團合作。
3. 在擔任文化部長的期間,您觀察到學生會最需要解決的問題?
我認為學生會最需要解決的問題是與學生的溝通,詳細的處理方式在第一題已經有提出政見。在各部門的合作上,其實今年學生會已經作出了一些改變,像是今年我擔任文化部長的期間,我發現文化部部員的創造力都很高,但在活動執行方面比較沒有經驗,因此我認為可以和活動部一起合作。而這次公關部也給了我很大的幫助,我認為這些方式未來能夠繼續運行,各部門發揮自己的專長。
4. 現今學生會遇到的一大問題是校方狀況過多(如校長辭職、國北教併校案等事件),請問您上任後將如何避免這些事件的影響,而能有效落實政見?
在我擔任文化部長期間,我觀察到現今的學生會十分缺乏與各系所的溝通,所以學生會的聲明常常引起紛爭,我認為若在平時就與各院系學會有所聯繫,大家對於各議題有共識,就不會有那麼多的歧異。
在學生會進行這些聲明時,會消耗很多能量,我認為在上任後可以盡量尋找資源協助解決,突發狀況應由會長、內外務副會長去了解與處理。這其實是輕重緩急的問題,在招募人員的時候,就應該將這些突發狀況考慮進去。當這些問題發生,希望各部門仍然能夠持續運作。作為會長,我應該要有能力能夠去與所有院系所討論,共同面對這個問題。
5. 若您本次未能當選,未來是否仍會持續參與學生自治?將如何實踐您對學生自治的理念?
當然會!我看到這個問題時,沒有不會繼續的想像。我認為在選舉過程,更激發我對於學生自治的想法。我其實在去年擔任文化部長,才真正進入學生自治領域。我認為這個體制確實有很多值得批判的地方,同時也能夠變得更好。這次會出來參選,其實非常好奇「我作為一個不同的選擇時,是否學生會支持這樣的選擇?」。相較於其他候選人,我的經歷確實較為缺乏,但是我十分享受於這場選舉,像是影片就是結合我較為專長的藝文領域,讓大家更了解我的政策。
在研究這些議題時,作為政治系、之前參與過太陽花學生,這些感受是相對較深。之前在張懸舉完國旗,有一次偶然地聊天,她的話讓我十分深刻「我們終將回歸於社會,終將回歸於公民。這些事情不是只有我一個人在做,也不要將我想成偶像、一個標籤,而是每一個人都能夠進入這個社會做這些事情。」那時候我就非常同意她,我們不應該把社會跟政治想像的如此遙遠。我作為一個喜歡藝文的人,希望有這些角色跟能量進入這些領域,而讓藝文與生活更能夠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