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20日 星期一

清大實仁齋與清華書院──特色宿舍的他山之石



◎人類三 黃得城




  「交誼廳裡總是熱鬧非凡,每個人都很熱切的討論著公共事務或談天說地」、「在路上碰到實齋人,總會點個頭、打聲招呼......實齋這裡,就像家一樣,有著一個整體的感覺」,這是住在清大實齋約一學期多的鄭家鴻同學的肺腑之言。至少在其居住的短短一年內,深刻的感受到齋民積極參與公共事務,以及實齋的整體性。


  清華大學於2008年,在五年五百億的補助下開展一系列名為「清華學院」的計畫,借由將多元課程、跨領域討論、社會參與及學生自治等與住宿生活結合,企圖展現出宿舍另一種可能。




  清華學院目前分成兩個書院,與清大兩棟宿舍:「實齋」與「仁齋」緊緊扣合;「厚德書院」與「實齋」,「載物書院」與「仁齋」相互結合。兩個不同書院有各自的規畫,舉辦了各式各樣的課程、活動,每一學期也會開設服務學習與其他社會參與活動、還有發行宿舍報刊等等,兩個宿舍的住宿生也可以選擇對方的課程修習。校方除了在物資與經費上支援書院外,同時也安排宿舍導師與校友導師等作為書院顧問。



  同時,由於清華大學在填寫住宿志願序時並未將實、仁齋列入選項,但在候補床位上開放給其他學生,因此兩齋不乏數十名非書院住宿生。因此,兩個宿舍實際上也擁有各自的、與書院平行的學生自治組織,雖然其與書院仍是息息相關的。


  與台大大部份的宿舍不甚相同,實仁二齋的同質性來自學生意願與特殊考核制度,不論是書院還是宿舍本身,主體性與能動性皆相當的高,雖然其同時也具有相當程度的封閉性。對部分清大學生來說,清華書院似乎與整個清華大學有所隔閡,對於清華書院內的學生也有一些較具特殊性的想像。而書院與住宿資格相互結合,欲參與清華學院之學生必須先撰寫五百字短文申請、接受審核,同時也強迫參與書院的同學住宿等作法也為該計畫帶來「精英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的批判,而這其中委實有可議之處。


  針對上述的評判,鄭同學認為雖然清華書院的資源雖然對於非院生確實較為疏離,包含公共空間、導師制度與活動資源等等,書院委實有著較為充足的資源。然而書院本質上並非菁英教育,並沒有挑選學生的門檻與強烈的排外性,同時,書院亦是以推廣至全校為目標,而實齋與仁齋較近似於實驗性質,而非長期占有的概念。


  面對挑戰,目前的清華書院正是以擴展規模為目標,未來,其希望可以拓展成四個書院,並積極鼓勵學生參與以抹除「菁英教育」之污名,再者,計畫形式使校方能夠任意決定其是否延續,而延續機會端看未來之努力,因此,清華書院必將背水一戰,盡其所能向更前方邁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