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2日 星期三

105-1學生自治選舉:專訪學生會長候選人9號李辰諭

◎台大意識報

台大學生自治聯合選舉將於今年 11 3 日(四)舉行,為了讓大家在投票時有更多的參考資訊,意識報特別訪問了學生會長候選人,希望大家可以對他們有更多認識。

本篇受訪者為第 29 屆學生會會長補選9 號候選人——李辰諭。

9.jpg

問:想請問您對於學生會自上學期的選舉,到近期罷免、補選期間許多候選人參選所發生的這一連串事件,有什麼看法?您是如何看待目前臺大校內整體的學生自治生態?這次參與選舉的動機為何?

  周維理是學代,和其他學代的關係密切,然後陳泓旭是學生會的活動部長。直觀來看,是立法權跟行政權的對抗;但在我看來,他們各自代表的都是一種舊、老派的政治運作方式,都是靠非常厚的人際網路支撐,我覺得這可以呼應到我的參選聲明[]

  封閉、傲慢、派系鬥爭是舊政治的毒瘤。什麼叫舊政治?它是一種裙帶政治,但這個裙帶政治用進步的口號包裝,透過反覆操作一些性質相近的議題——例如轉型正義、台灣主體性、性別議題——再透過台大學生會這個非常龐大的官僚組織,把同溫層塞滿這個官僚體制。這個社會有很多議題需要我們去關注,但他們預設一些議題是我們必須優先關注的,而且我認為他們是用一種「我們是為同學好,所以你們應該照單全收」的心態,我把這種學生會運作稱作同溫層政治。

  同溫層政治的結果,導致參與學生自治的人數永遠非常有限,學生會長的投票率,最高就10%,上次好像4%吧。學生會沒辦法自證它存在的代表性,只能辦很多的大型活動來粉飾太平,因為同溫層政治導致大家參與學生自治的意願低,我認為這是互為因果。舉個例子,每屆學生會都一定會講性別友善廁所,我覺得這當然是好的,尤其我記得活大最近有性別友善廁所,但是為什麼每年永遠講一樣的東西?這個校園其實還有很多其他的議題。(問:所以您參選的動機是為了打破同溫層政治嗎?)我這學期本來想從社科院學代會開始選起,但是誰知道周會長這麼快就倒台,所以就順勢參選。雖然成功的機率不高,畢竟沒人、沒組織,但是可以打知名度,為之後選學代鋪路。

問:呈上題關於參選的動機,想請問您參選前/後對於學生會的看法?您認為學生自治在校園裡的角色是什麼,又,您對於學生自治有什麼想像?
  我沒有投入這種大型選舉的經驗,真正參選之後,發現參選真的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尤其沒有組織、人脈的條件下,讓我更確定原本對學生會的看法。某些候選人代表的就是學生會的舊勢力,他們人脈多、資源多 ,甚至還能印小卡、做出非常有質量的文宣,然後他們有實力非常龐大的團隊可以幫他們找一堆資料。我參選了之後,更發現這個落差實在太大了,連找個像樣的競選團隊都有問題。

  我覺得學生自治從來就不是學生政府、選舉、三權分立這麼簡單。更重要的意涵是,我們自己決定我們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想要過什麼樣的生活,我覺得這是學生自治能讓我們做到的——在這個公共的場域,如何透過溝通、競爭,實踐自己的主體性。像我的政見提到穆斯林友善政策,這就是幫助他們在穆斯林的認同裡找回自己的主體性;另外,用學生會費補助社團的計畫,我的主張是把學生會預算的一部分提撥出來,當成社團的發展基金。會提出這個,是因為我看到台大很多中小型社團都遇到經營困難的困境,我覺得社團就是學生自治最基礎的單位,社團能幫助學生實踐自己的興趣、夢想,我覺得這就是實踐主體性。

問:針對學生會和學校的關係,例如可能要透過和學校交涉、以爭取學生權利,請問您對學生會這方面的角色有什麼看法?

  學生會目前處在一個非常尷尬的處境,它設計成一個政府的架構,有學生會、學代會和學生法院,但又沒有政府的權力。政府是一個分配資源的機構,但是學生會有政府的形式、卻做不到政府能做到的事。把學生會轉型成學生工會,我是贊成的,原本的學代會,可以是學生工會的代表,學生會原本作為行政權,可以是學生工會的理事會這個角色。

  另外,因為現行的學生會體制無法自證其正當性及代表性,且學生會長可以任命親信擔任部長的職位,我覺得這都是在鞏固同溫層政治。所以,關於政見發表會上提出的內閣制,以後進入行政體系一定要先當過學代,我認為也可以降低這幾年立法、行政互相對抗的成本。


問:想請問候選人對於學生會各部門的定位是什麼?您對於「落實政見」有什麼具體的規劃?

  我的觀點是:越小的學生會就是越好的學生會。具體來講,學生會所有部門裡,我覺得最重要的就是福利部,其他部門應該要以福利部的目的來服務。福利部每年幫學生爭取了很多東西,但是它的預算沒有很多,我主張可以把其他部門的人力、資源移轉到福利部,甚至可以把其他部門如文化部、學術部、活動部的業務,外包給有意願承接的社團。
問:臺大社團多各自為政,彼此之間缺乏彼此溝通、或串連向校方表達意見的平台。候選人認為學生會應扮演何種角色,與台大三百餘社團互動?如何達成社團事務的協調或合作?
  我覺得學生會在議題上應該是要扮演輔助者而不是主導者的角色。不過關於這個,目前還沒有想到具體可以怎麼做。

問:日前有四個關注環境議題的社團發起聯署要求學生會成立永續部,目前已有六位候選人表態回應了此議題。想請問您對於學生會成立永續部有何看法?未來將如何在校內協助相關議題的推動(像是學生會學術部之下也有性別工作坊)?

  關於成立永續部,我自己是不贊成的。這呼應到我對議題的態度,學生會應該是輔助者而非主導者的角色。假如有任何社團想要推動議題,他們可能需要場地、經費、宣傳平台,我覺得學生會能做的就是給他們各種補助或是行政上的協助,就由社團和學生會合作,因為社團畢竟在議題上長期深耕。

問:就陸生權益的議題而言,您覺得學生會也是要以輔助學生社團的角色下去做嗎?還是認為要由學生會主導這個議題的推行?

  其實陸生權益它不只是一個議題,因為它就是權益。不管是陸生還是本地生,他們都是台大學生,我認為既然我們把學生會定位在幫學生爭取權益,就不應該分台生、陸生。台大目前已經有兩個社團,一個是凝聚學生情感的台大大陸同學會、另一個叫台大台陸交流會,其實我稍微跟他們交談,他們對於有人公開爭取陸生權益,其實是持一種不信任的態度,因為他們覺得假如有人公然的為陸生爭取權益,只會導致其他人對陸生的反彈,但我認為學生會有義務去推動陸生權益。
問:您認為自己和其他候選人比起來,有什麼優勢和劣勢?

  因為我是政治系的學生,對於選舉、政治的操作還算比較瞭解,在學代會的朋友也給了我很多幫助,我覺得這是我的優勢。劣勢的話,假如要打議題戰,其實資訊這個部分,我覺得我處於相對劣勢,不只是我,也是其他候選人面臨的劣勢。例如臺大國北教併校這一件事,資訊很多都在學生會那邊,除非本來就在學生會裡面,不然如果要就這個議題做出非常詳細的論述,我覺得真的蠻困難的。

訪談小結:

  訪談中,李辰諭候選人屢次論及破除「裙帶關係」和「舊政治」的重要性,亦提出一些以往參選人較少提及的議題(如陸生權益和宗教友善環境),更強調無論選舉輸贏,好的政見都應被大家互相學習、採納。不過,究竟議題的能見度高低差異、以及學生自治經常只有少數人參與的問題,是否真的是所謂同溫層政治作用所致?是「人」的問題,抑或是整個體制需要改革、資訊更開放?這點或許得由長期觀察台大的學生自治運作,才能獲得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