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在訴說西京身世──專訪黃適上老師
◎社工四 孫文駿
「你常覺得台北沒有熱情嗎?那可能是你自己失去了內心的熱情。」這是曾獲中時華文部落格大賞「西京朋友」橫幅上的一句短語。部落格站主黃適上,土生土長的艋舺人,長期向各地民眾導覽剝皮寮、主編專書《艋舺千帆再起》紀錄在地文史、開設社區大學課程,近期並籌組在地文史組織「西京朋友」。他不計報酬,把握任何向大眾訴說艋舺身世的機會。
是怎樣子的人生際遇,讓早已年屆不惑的他,至今仍懷抱熱忱,向每位踏上艋舺土地的朋友,說上一段關於台北城、關於淡水河、關於艋舺的動人故事。
影劇產業多方歷練 重返萬華耕耘在地
自幼生長於艋舺的黃適上,阿公為寶斗里里長、龍山寺董事。老家河乃莊於民國82年遭拆除,父母一度考慮搬家,不過在阿公的堅持下,最後並未如其他同儕一樣搬離萬華。
自復興美工畢業後,未順利考上大學的黃適上選擇先服役。兵役屆滿後,適逢主打「都會知性娛樂」的香港TVBS來台,他進入當時黃金十點線系列節目之一「今夜女人香」擔任美術設計,後來陸續擔任過執行製作、企劃編輯、製作人等職務。影劇圈的豐富經驗讓他學習到如何包裝製作的思維,然而,長久以來台灣的影劇環境並不理想,缺乏有系統、專業的製作流程,加上由於個性不喜歡影劇圈浮誇、淺碟的文化,轉換至以社教路線為主的光啟社。
在離開影劇圈後,三十歲的黃適上開始思考轉型,他首先重返校園,在文化大學廣告系進修,轉任free lancer,並協助高中同學共同經營民宿管理顧問公司。後來結束顧問公司的營業,他開始認真思考返回艋舺,以全心耕耘在地文化為業的可能性。
至於真正促成「西京朋友」的契機之一,則是黃適上曾於阿公九十大壽時,許下以在電視圈累積的專業,替阿公拍攝紀錄片的心願。而如今,阿公已年屆百歲,此時不做,更待何時?這是成立「西京朋友」的初衷,同時,他也希望藉由爬梳艋舺的歷史紋理,紀錄自身成長的軌跡。
好奇阿公身世 籌組「西京朋友」
「其實起初會有組織『西京』的念頭,源自於希望去紀錄我的阿公。」黃的阿公曾擔任寶斗里里長和龍山寺董事,在艋舺留下許多貢獻,在鄉里之間口耳傳頌,卻一直沒有人紀錄下來。尤其在黃適上踏入社會工作後,遇到與阿公同輩的長輩,從他們口中得知一些人對阿公的感念與敬重,他開始好奇「阿公到底是怎麼樣的一個人物?」
「西京朋友」的籌備工作前後長達六年。起初,在2007年僅為黃適上個人以艋舺為題的攝影和文字紀錄部落格,後於2008年獲中時華文部落格大賞獎項肯定,也吸引越來越多人關注。近期正朝向實體組織化的方向進行,已於去年12月底正式宣佈成立,目前以黃適上為核心,召募有意願、心力的夥伴成為核心幹部,加上志工的彈性參與,繼續耕耘艋舺在地文史的工作。
都市行銷蔚為風潮 北高兩市互別苗頭
黃適上曾於2009年年底撰寫〈我為什麼反對電影艋舺〉一文,引起網路熱烈討論。他以在地人的觀點,說明將於隔年年初上映的電影《艋舺》可能替當地帶來哪些負面影響,並指出台灣文化政策的弔詭現象。
電影《艋舺》號稱提倡在地文化,主打「透過社會底層少年的眼,看到拓墾、強悍、突圍、生猛而豔麗的艋舺精神」。對於土生土長的黃適上來說,看到這樣看似高招,卻對於艋舺文化缺乏實質認識的文案,他不禁搖頭興嘆,並指出這對於居地當地的善良居民來說並不公平。
黃適上認為,《艋舺》將萬華底層較負面的形象再次挖掘。在電影取材上,其實艋舺絕對不是只有角頭、流鶯的灰暗面,像是收容乞丐的施乾、頂下郊拚等都是不錯的題材。至於北市文化局之所以積極協調場地、支持電影拍攝,背後真正的原因其實是《痞子英雄》帶起的都市行銷熱潮。《痞英》原本預計在台北市拍攝,後來陰錯陽差改在高雄。僅管兩部作品的調性、類型截然不同,但錯失良機的北市文化局心有不甘,試圖以《艋舺》扳回一城。
當時,為了讓更多人了解不同於電影再現的萬華風貌,黃適上和幾位熟識的朋友舉辦了「真艋舺‧質樸境地攝影展」,從在地觀點出發,提供與電影呈現出角頭文化、打打殺殺等負面印象截然不同的觀點。即便在地攝影展的傳播影響力遠遠不及電影,但是企圖平衡兩種不同觀點的在地努力,提供一個不同的窗口,讓外地人從不同的角度認識艋舺。
文化即生活 自立不求人
當談起對於「西京朋友」的未來展望,黃適上期許「西京朋友」成為一個可以自主運作的組織,以紮實的在地田野調查工作為基礎,透過行銷、文創、藝文美感轉化成一門可讓在地人永續經營的文化經濟。「西京想做的除了這些之外,也希望能夠成為文化工作者的一個希望。希望這是一份有利可圖跟有尊嚴的工作,不會總是賺不到錢,都要靠別人的資助。」黃適上語重心長地說。
「如果順利的話,其實希望西京將來文史工作發展到一個階段之後,能夠超越單講艋舺的這件事,轉而更強調文化的重要性、逐漸改變一些認同。」黃適上如是說。他認為談文化絕對不要高高在上,談文化的沒有多偉大非凡,要把文化降到生活化,因為文化即生活,不用一副仙人模樣,因為文化其實就是在講過去的人如何生活,現在的人還可以如何生活,如此而已。
最後,黃適上認為「西京朋友」其實有點像是一種文化運動,透過在地實作的方式,由下而上的改變社會,一點一滴緩慢而實在地作用著。他期望將來匯聚更多資源與力量,讓更多人共同參與這場屬於台北人的傳統文化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