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8日 星期一

「徵」議、「移」議──南鐵案中的多方角力



◎楊鳳琳


  縱觀台南鐵路東移事件的不同立場、各種觀點,不難發現他們對於事件「事實」的說法互不一致,更難有對話。在我們與自救會對談、親訪里長與政府時,也經歷過同樣的困境:究竟孰真孰偽?誰是誰非?當然,在幾天田野與數場訪談之後,釐清出對於「真實」的困惑是來自資訊未妥善傳達,也逐漸能理解各方各持己見的立場。

  南鐵東移事件至今還無法搭起溝通橋樑的原因,首要在於公部門一開始就沒有做好資訊傳遞的工作。自救會成員對談時一致提到,一年多前一切摸不著頭緒時向公部門求助,卻只得到不實際的回應:「我打電話去問市政府,『阿嬤,網路上都有放!』我哪會上網。或者要去安平市政府那邊,我都只靠兩隻腳在走,那太遠了不可能一直去啦!」因此即使都市發展局網站設置專案專區公布資訊,但公部門並未考量居民組成包含為數不少的長者,生活中幾乎不使用網路,讓資訊公開未能觸及需求客群,造成自救會、學生組織、「我挺台南鐵路地下化」[1]與公部門間資訊不對等,無法立基於平等的基礎上溝通。

  回溯82年最初的規劃案,即使延線居民耳聞地下化、拆遷十多年,也直到一年多前才收到紙本通知。「我們一開始知道要被拆,大家都是趕快找房子,或找親戚朋友家住。我們現在沒有要求甚麼,只是要政府從頭到尾把事情講清楚而已。」錯失初期建立雙方信任的關鍵時期,使事件越演越烈,演變成今天的局面。

  南北論調中,各種社會議題常被相互比較,除了「南方大埔」一說多有討論之外,發生在因民主發展而政治色彩較鮮明的地區,而使本案格外特殊。議題討論難以避免有政治力量介入,事件若要圓滿落幕,「解鈴還需繫鈴人」,自是與地方政府緊密相關;然而事件之初,就出現「支持與反對雙方分別為藍綠政黨打手」的爭論,無論事實與否,這背後更重要的是,當藍綠爭論模糊了核心爭議時,抽絲剝繭的難度有增無減,無怪乎各方粉絲頁上常充斥僅以叫囂辱罵較勁的討論串。

  若回歸事件本質討論,南鐵東移案件揭露了許多現行法規、官僚體系的問題。一如現行《土地徵收條例》只限定農地徵收需召開聽證會,其他地目徵收則不在此限。回應最初資訊傳遞癥結,若沒有具有強制力的法規約束,即使相關部門有意願召開會議亦不具法律效力,使公部門無法在核定案通過前釋出資訊。以安置方案為例,在這一年間只能得到政府承諾「有專案照顧住宅」,自行由從不定期釋出的新聞稿中拼湊片面資訊,但實際上的進度、內容,在今年九月4日公布前完全無法取得,對居民來說是霧裡看花。土徵條例的問題外,未來公共建設規劃若需要大規模遷移居民,應在工程計畫進行前就安排公民對談,甚至落實照顧政策由下而上的參與,並且達到「安置與拆遷」資訊同時釋出,才不會在時間落差間引發各方猜忌。

  整起南鐵東移爭議中,時常出現針對自救會、學生組織甚至特定人士的惡意言論,甚至貫上貪財、拖累建設的汙名。這當中將對個人的評價擴大到全體自救會,甚至是整體拆遷居民的情況屢見不鮮。然而,務必謹記今日接收的資訊全是多方角力的成果,並摻雜個人、團體間五味雜陳的情緒。若回到初衷,在喧囂嘈雜的資訊中如何尊重受迫遷者,又同時維持公共建設的利益,是事件中的各方人馬以及每位關心本案的人都該時時檢視的核心。









[1] 此指「我挺台南鐵路地下化」臉書粉絲專業。實際上自救會成員不反對鐵路地下化,是針對東移與否要求說明,為了避免以「支持一方粉絲專業」表示,造成讀者的誤解,特此說明。

1 則留言:

  1. 南鐵案本質並非溝通問題,而是掠奪問題。拜託請多了解

    詳細請見http://www.storm.mg/article/481647
    或真的去調完整公文來看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