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11日 星期四

畢業陸生專訪:食科所七七



◎ 公衛一 許筑琳


為什麼當時會想要來到臺灣?有什麼特別的考量嗎?

  對我個人來說,其實是因緣巧合。在大四的時候,因為在一場宣講會聽到來自中央大學的宣傳。我當時還在摸索的階段,對於未來沒有明確,加上自己比較喜歡冒險,那一年是開放陸生來臺的第一屆,沒有太多的考慮也就來臺念書了。而家裡之前也聽過臺大,知道臺大是一間不錯的學校,擁有滿多的資源,所以就抱持著比較支持的想法。


來之前對臺灣的想像?來之後有任何的落差嗎?

  來之前就聽過各種臺灣的資訊,不同來源來的看法也沒有完全相同,因此對臺灣沒有太大的一定印象。但的確會有一個想法,這裡人會比較熱情,食物比較好吃。來之後,因為沒有太大的預期心理,所以也沒有特別大的落差。


在臺灣和中國同學之間的互動有什麼差異?在中國與同學互動會不會比較競爭?

  對我個人來說,其實沒有太大的差異,跟大陸同學和跟臺灣同學互動方式差不多。但因為在臺灣念的是研究所,研究所文化又跟大學有差異,因為研究所同學大部分的時間都待在實驗室,彼此之間會特別的熟悉,因此氣氛感覺比較溫馨,甚至會帶鍋子去研究所一起煮飯。至於,同學間的競爭關係,來之前有聽說過臺灣學生比較認真,但我後來發現兩岸學生對對方都有那樣的想法,臺灣的老師同學也覺得大陸的學生比較認真。事實上,雖然在中國真的有非常認真的同學,但其實我覺得情況不一定,也有很多學生不是這樣。


來臺灣之後的改變?

  除了課業學術的精進,文化看法上的衝擊是最大的收穫了。身邊的陸生朋友,雖然彼此的專業背景差異很大,和他們一起相處、參與活動的同時,帶給我很大的文化上思考改變。也因為他們的關係,我會幫旺報寫稿,有了這樣的訓練,觀察的視角也會和別人不同。


對兩岸媒體什麼樣的看法嗎?

  雖然我幫旺報寫稿,我對於旺報比較不熟悉,因為來臺灣對於不同的立場比較好奇,我看蘋果、自由反而比較多。我知道旺報都會報導大陸比較好的一面,但旺報已經比其他媒體的對中國的描述算是最接近我認識的中國了,相較於自由擁有立場的報導。但我們對於我們官媒的報導,會持著懷疑的態度,不太會全盤的接受。單就媒體手法而言,我反而不能接受蘋果對於羶色腥的報導方式,我覺得他們沒有考慮當事人的感受。


研究所畢業之後,是否有什麼樣的規劃呢?

  我會回中國工作,因為臺灣目前也有法律上的限制,不能留在臺灣。加上所上跟頂新集團有合作的關係,頂新集團的事業版圖重心在中國,所以也是未來考慮的方向。另外,加上臺灣理工科研究所只需要念兩年,相較大陸理工研究所需要三年,比之前的大學同學有多一年的時間可以準備,所以其實找工作上算是多了一點優勢,比較沒有太大找工作的焦慮。


有什麼話想說嗎?對於臺灣,你覺得那些地方可以更好?

  像三限六不政策上的限制,雖然一直都存在,但這兩年來比我們剛來的時候越來越有放寬的趨勢,我覺得比起其他在臺灣的大學的陸生,自己算是幸運的,因為臺大各方面的資源充足,僑陸組給的幫助也很大。但希望未來限制能更放寬。至於會不會推薦學弟妹臺灣念書,要看他們的想法,如果學弟妹跟我一樣都是屬於沒有對未來沒有特別想法的人,在臺灣念書給我最大的幫助是文化上的衝擊和廣度的增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