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讓我們看見彼此
專訪台灣應用劇場發展中心負責人 賴淑雅
李問 簡蕙如
將近二十個北山社區的社區伙伴,在五顏六色的地墊上圍成了一圈。他們的年齡從三十幾歲到七十來歲都有,成員以女性為主。賴淑雅身穿素色的尼龍衣褲跟大家坐在一起,一會兒要大家動動屁股,一會兒問要不要捶背。接下來,她用清亮的聲音說:「好!現在大家往後躺!」
大家停止幫前面的人捶背,順勢向後倒。所有的人像一圈倒下來的骨牌,交疊在一塊兒,然後笑成一團。
訪問中,賴淑雅提到:「進行劇場遊戲的時候,是一種最民主的狀態。玩的時候,大家都是平等的。」而一種民主的文化,不只是推動社區劇場的條件,更是目標。
「台灣應用劇場發展中心」的負責人賴淑雅,投入劇場工作也已經有十幾年了。她一開始是參與鍾喬所帶領的「民眾劇團」,同時和幾個台灣立報的同事一起創立了破報。1997賴淑雅在台南成立了「烏鶖社區教育劇場劇團」。之後的十年間,她走遍了全台灣的各個縣市,並且成立了台灣應用劇場發展中心,致力於推廣社區劇場工作。
討論中生產出故事
什麼是社區劇場?社區劇場的演員由在地的居民組成,多半沒有受過任何劇場訓練。他們所表演的內容或許是地方的歷史變遷,或許是生活中所面臨的困境(像是從越南嫁來台灣的歷程),或許是當下所面臨的議題(如蘇花高)。
「這種劇場跟一般戲劇不一樣,是不用劇本的。劇情是用討論出來的,是一種即興的過程。」賴淑雅提到,社區劇場生產劇情的方式很活,通常從一個人講他發生在他自己生上的一個故事開始。接著,他會請另一個人把他聽了這個故事的感覺演出來,這時候就會有交流。用這個模式,社區劇場的成員先闡述自己的故事,然後大家來討論社區的故事,最後再把自己的經驗跟社區做連結。
身體的解放,團體的解放
「台灣的大人,都很不會玩!」剛組成的社區劇團成員都很放不開。大家往往不敢說話,更別說做什麼誇張的肢體動作(「所以我們絕對不準他們穿裙子!」)。這時就先讓大家玩遊戲。「一開始當然會怕,尤其是平常在社區裡地位比較高的人。平常他都高高地坐在那裡,拿著麥克風。玩遊戲的時候,每個人都有麥克風,他當然會不習慣。」
劇場遊戲的概念,源自巴西文化工作者Augusto Boal的著作,《200種劇場遊戲》。他的另一本著作中——《被壓迫者劇場》——則是提出了「論壇劇場」、「形象劇場」等表演形式。這兩本書的中文版都是賴淑雅的譯作。她表示,目前他比較常使用的是形象劇場,也就是用靜態的肢體動作來表達抽象的故事情節。比方說,假如一齣戲討論出來要有五幕,大家就先輪流擺出代表這五幕的pose。用這種方法,人就變得像黏土一樣,最容易進入表演的狀態中。
深入的對話
社區劇場在進行的過程中,讓參與的成員有機會表達自己的處境,也思考別人的處境。劇團提供了一個討論社區事務、公共事務的機會。成員彼此間的聯繫、與社區的連結都更加親密,在互動之間產生認同。讓大家有機會培養感情、分享經驗。
目前在推動的社區劇場,主要與各地的社區總體營造組織合作。賴淑雅還有到一些環保團體、婦女團體去帶劇場。另外,她有帶學生團體的經驗,學生團體比較可以談一些理論性的東西,而劇場也可以提供另一種思考、表達、與社會實踐的方式。
「我們沒有深入的對話。」賴淑雅覺得,台灣缺乏基本的公民教育,特別是大多數的人從小接受權威式的教育,讓人們很難主動去意識、討論自己周遭的問題,而淪於被政治動員的狀況。社區劇場、社區營造所著重的就是一種人的轉變。「這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算是柔性的革命吧?」
到頭來,讓一個社會中的人真正看見彼此的,是一個個的故事:從個人的故事到社區的故事,都承載了細韌的情感,把一個理想的公共領域,慢慢地支撐起來。
延伸閱讀
《區區一齣系——社區劇場理念與實務手冊》賴淑雅主編
《被壓迫者劇場》Augusto Boal著,賴淑雅譯
《200種劇場遊戲》Augusto Boal著,賴淑雅譯
《受壓迫者教育學》Paulo Freire著,方永全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