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26日 星期二

百大維新評鑑六大領域

體育場地


  體育場地小組的成員周信佑(物理三)、鄭明哲(經濟一)指出最常處理的體育問題有三。分別是場地不足、只重視發展新穎設備而忽略老舊場地維護以及場地自負盈虧高收費三個問題。省視這三個問題,可以發現問題之間互相關聯。


  新的體育設備如新體、網球場擁有品質較好較新的設備,但為了維持高級的設備付出的營運成本,讓學生平常使用的機會大大降低。另一方面較老舊的場地雖然使用的學生眾多,忽略設備的管理維護卻讓場地品質惡劣。


  體育設備的兩極化隨之而來的問題就是學生無法負擔新場地的費用,舊場地品質也無法負荷使用人數,蓋了再多再好的體育設備,也難以滿足需求。(簡惠茹 黃湄評╱採訪)

社團活動


  陳聖為(社會二)認為,在目前社團事務的決策組織中,學生主動參與度不高。雖然在每年的社團負責人研習營中,都會選出參加「社團輔導委員會」及「社團評鑑委員會」的社團代表,但並不表示這些代表在日後會出席和全校社團事務相關的會議,因此,學校社團事務的多半只由課活組決定。由於沒有有效的途徑得知學生真正的需求,課活組的決定往往侷限於行政人員對社團片面的認識。


  雖然在2008年的二活改建事件中,有些社團負責人挺身而出,和課活組協調改善閒置設辦、借場浮濫,及社團經費問題,看似學生終於進入了社團事務的決策圈,但這是因為有重大爭議的出現,才激起學生的自覺。一旦這場爭端結束,學生代表的積極性也就可能再度消失。(蕭彗岑 林妤蓁╱採訪)


校園安全


  擔任評鑑組的林明霈(機械三)表示,平時台大校安的主要負責單位駐警隊和教官,這幾年人數一直不斷減少,除了因單位所採的遇缺不補措施,還加上教官退出校園的政策,使得原本人手就沒有很多的駐警隊人力更加地吃緊,以目前來說,負責校總區的駐警隊19人,每個時段最少僅有3個隊員在值班,一人負責巡邏一人連絡之外,剩下的一人根本不足以應付突來的緊急事件或狀況。

  林同學也提到,雖然到目前為止校園多為財務失竊或是交通取締的案例,尚未有重大事件發生,但這並不代表校園已經是安全無虞的,像是先前校內可疑人物、或甚至是深夜可能的死角地帶,這些都有可能成為校園安全的漏洞。

  如果「校園安全」這個最根本基礎的學生保障都不再穩健,林同學和其他組員們希望的,是學生應有權利要求校方提供一個更安全的學習環境,能夠以更好的方式來整合整個校安單位,而不再只是一群零零散散的巡邏人員。(蕭彗岑 林妤蓁╱採訪)


綠色校園


  綠色校園組的吳孟鴻(農化四)描述目前台大面臨的空間危機:目前台大學生加上教授和行政人員大約有六萬人。而在接下來三、四年之中,台大的學生數量會以斜率幾乎是一的速率急速成長。越來越多的人、越來越多的腳踏車,同時也表示對於教室和腳踏車停車格的要求節節上升。

  吳同學惋惜地說:「為了腳踏車格、為了新大樓,大一女前的綠地在上一個學期消失了;國發所後方的黑森林也換成新校舍和大樓前人工的池塘和刻意栽種的植物。」吳同學也提到,不只綠地被移除,為了興建新的大樓,許多大樹也面臨了因不當移植而死亡的命運。

  除了空間的規劃問題,環保小組同時關心在這所校園中行動的個人所具有的環保習慣,例如環保筷的使用,而這部分主要是與台大「根與芽」社合作。環保小組希望可以藉由問卷讓大家看看校園中的環境,思考我們的生活圈中的綠意是否正在默默消失,而我們是否仍習慣地在剝下免洗筷和吸管的塑膠外膜同時,忽視這一快速變化的事實。(蕭彗岑 林妤蓁╱採訪)


通識教育



  通識小組的陳宗延(醫學一)指出,早在2006年台大的通識教育改革報告書中就有寫到,通識教育體現一所大學的精神,通識教育課程需擬定明確的核心目標。「通識教育就是這所大學裡的每一個人都必須學習的東西,大學就是透過通識課程教育學生一所大學的精神。」


  雖然說要擬定核心課程,然而學校的通識教育規劃卻沒有被重視。共同教育中心人力吃緊,幹部皆由教務長和各院院長兼任,加上僅僅三個全職人員,在這種情況下,如何要求這個組織統籌一套完善的通識課程呢?


  目前眾多的通識課程中,的確擁有足以體現大學精神的課程。例如培養學生批判思考的能力或是跨領域的基礎知識學習等等,但也有為了因應學生「通識=營養學分」的態度開設的粗糙課程。缺乏方向的通識教育,零散而粗淺,劣幣驅逐良幣也是常見的問題。唯有加強共教中心的功能,統籌各院系老師的溝通參與,才能充實台大通識的空殼。(黃湄評╱採訪)


社會責任



社會責任組的傅偉哲同學(政治二)向我們表示,學校目前的服務課制度出現一些等待檢討的地方。如學系未遵守服務課程小組規定、學生選課自由度未受尊重、服務學習課程內容不明確,是目前服務課程的三大問題。首先,是關於服務課淪為掃地課的疑慮。傅偉哲指出,在目前運作下,系所常不承認學生修習非本系所開設的服務一、服務二,換言之,學生被迫要掃地而無自由選課的權利。類似的問題,也發生在同由學系開設的其他內容服務性課程,這些課程則常會與「之夜」、系學會活動、演講等活動結合在一起。傅偉哲表示,從掃地到系上活動,目前的課程似乎都不符合當初「關心周遭、養成良好生活習慣」的設立原則。



針對這些問題,百大維新小組具體提出以下建議:重新劃分服務一、服務二、服務三的課程內容為校園、社區、社會的範圍。除了課程劃分之外,維新小組還建議,校方要更加積極地投入資源在服務課程行政的人力編制和開課設計上,或是校方重新界定自己的角色為核可與認可的角色,讓學生能以類似於志工的角色,以服務卡和認證積點的方式,自由選擇服務機構完成服務。

(呂其正 彭正龍╱採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