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26日 星期二

從反思精神看服務課─向服務性社團取經

文/呂其正 彭正龍


百大和服務學習

在前面文章所介紹的百大維新中評鑑報告中,第六項「社會責任」,討論的是服務學習制度的檢討與改革。服務學習制度一路發展至今,其中特別引起意識報注意的,是有關服務性社團開設服務課此一領域。事實上,由校方所規劃的服務性課程,與服務性社團產生連結是最近才發生的事情。姑且不談服務課程,單就服務性社團本身發展而言,各社依照各自的社團歷史,有自己的運作狀態,也往往會對自己社團的理念、精神做出反思。而我們更加好奇的是,如果說服務學習課程的精神,真是以關注公眾事務,和養成服務與互助的態度的話,那麼,這樣的價值會不會在運作良善的服務性社團中已可見得?又或者,從服務性社團的經驗中了解到,當服務一事運作不良善之時,會有什麼樣的問題發生?這又是否可以用來檢視目前的服務學習課程成效?抱持著這樣的假設,意識報特訪問世界志工社、鄉村服務社等社團,請他們分享社團的服務經驗及反思,另外,也特別請根與芽社談一談對新制服務課制度的看法。希望能藉著向校內已有一定規模與口碑的服務性社團「取經」的過程,對「服務學習」展開不同討論的面向。

社團介紹

世界志工社──台大於2004年10月由說唱藝術社及僑生二十四節令鼓社共同組成「第一屆海外服務學習團」,這是由臺大校方協辦、開啟海外志願服務大門的濫觴,隨後在2007年,台大由學生自發、成立以「實際用雙腳穿梭在不曾想像的貧困,設法抹滅貧窮的界線」為核心理念的世界志工社,他們屢次出團前往印度進行志願服務,如今已奠定至少在台大校內落實、推廣國際志工的重要地位和角色。

然而,擔任國際志工並非世界志工社的唯一規劃,平時的社課由資歷豐富的學長姊主講,介紹NGO的型式、志工倫理、服務精神、企業社會責任等志願服務必備的背景知識,也特別安排專案執行訓練,培養社員規劃、執行、檢測專案活動的能力。在社課訓練之餘,他們與大安之家精神療養院進行平時服務,一來提供社員學習並體驗「服務」本意的磨練機會,二來希望在國內經營、落實社團的服務理念。

「有了社課及平時服務的歷練,在面對異國跨文化的挑戰時,我們會比較能夠坦然面對,用專業和熱忱迎接各種不同的挑戰。」現任社長柯妤庭用和緩但堅定的口吻這麼說。世界志工社期待在校園內建立一個志工參與的平台,不但提供資訊、推廣活動,更立志要親身組團到海外服務,以實際參與帶動校園風氣。

鄉村服務社──鄉服社前身遠在一九八一年就已設立,中間歷經兩度更名,至今已二十多個年頭。從第一堂社課開始,社團便會分組、準備教案,並且必須在數次驗收的時候順利通過,否則便不能有出隊的資格。「另外,我們還有籌會,每次的籌會都要求百分之百跑過一次」鄉服社的朱社長如此強調。

鄉服社在當地(南投縣鹿谷鄉)的出現,正好填補上該地缺乏年輕人、大學生的人口組成,因此,對於當地的國中生來說,鄉服社可以扮演著類似榜樣的角色。在這樣的考量以及角色定位上,可以想見,營隊的過程是強調紀律的。

除此之外,鄉服社還有定點服務的特色,每次出隊都到固定的地方服務。因此在長假服務完離開後,出隊的隊員與國中生學員也常以寫信、網路傳訊的方式繼續保持聯絡,並有很大的機會能夠實踐相約下次再見的承諾。而又因為重複定點服務的關係,在目前的服務地鹿谷耕耘長近十年之後,昔日的國中學員現今也早已是大學生。這會帶來什麼不一樣呢?朱社長如此解釋:「社團的長期目標之一,就是讓帶過的學員長大後一起回來帶營隊,回來耕耘自己的家鄉。」

長期的定點,搭配上前述提過鄉服社悠長的歷史,更讓鄉服社有著與其他社團較為不同的資源:「老人」。由於服務的定點固定且長久,因此,社團內從極資深成員到新進社員,都可以對彼此曾經遇到或正在發生的當地情形,有著類似的想像圖像。這讓針對一地的建設性意見交換是可能發生的。如同朱社長所表示的,她覺得社團內老人的角色是重要的,可以促進社團內反省聲音的出現。例如討論服務帶給當地的正面或負面影響,討論服務精神,甚至社團理念這種久遠發展的議題。

社團經驗中的反思活動


那麼,服務性社團的這些經驗,有哪些是很值得讓服務性課程制度學習的呢?事實上,在其他實施服務學習已多年的學校,對於服務學習能夠帶來的影響有相當多的討論。其中一點是大家一致認定的:反思(reflection)在其中扮演的重要性,使得服務帶來了有效且正面的影響。那麼,反思的內涵究竟包含什麼?依據R. C. Wade的定義,反思是一種能讓過去未曾察覺到的潛在經驗浮現出來的思考過程。就具體表現在服務課程中,反思出現在課程中的三種階段:準備階段、過程階段、結果階段。就事前的準備階段而言,反思落實在個人於服務前的心理準備;考量服務地點該設置於何處;服務內容該準備些什麼才適合當地。接下來,是服務的過程,個人勢必會在接觸新工作及新環境的過程中,接受到外在環境變化後的訊息,並促進個人展開反省性的思考。最後,是在服務結束後的結果階段,個人對於整個服務經驗的省視,以及個人如何看待自己在服務前後的心理變化。 而這也是我們此篇文章強調社團經驗的最重要原因。鄉村服務社、世界志工社雖然彼此之間有服務內容和對象上的差異,但在「反思」這點上,卻是能夠貫穿之間相似的一條引線。

在準備階段中,兩社皆以社課、計畫驗收、平時服務、長假期間服務的方式,漸趨地讓個人能整頓自身的心理狀況,並且對服務者自身和服務對象都有進行深刻反思。「除了英文能力外,我們最在乎的其實是『動機』!」現任世界志工社社長柯妤庭在談到出團前舉辦的人力甄選時說到,並且刻意地拉長最後兩個字的語尾,「雖然這種活動難免提供自我取向的誘因,我們也未必能夠從面試應答中抽絲剝繭出真實的參與動機,但對於良好服務者必備的健康服務心態,這是我們必須、也是唯一斤斤計較的。」鄉村服務社則是針對服務對象的真實需求曾有過多次討論。雖然社團有定點服務的傳統,但這並不代表鄉服社的社員只能默默接受這種安排,「社內每過一段時間會有反省的聲浪:這個地方還需要我們的協助嗎?是不是到了換地點的時機了呢?」。


過程階段中所表現出來的反思行為也是很好的例子。對於兩社來說,服務者平日所處的環境,和選擇的服務地點,兩地之間都容易呈現出明顯的差異。這樣的變化,容易使得服務者自身對外在環境改變帶來的刺激做出回應,從行動上到思考上都是。世界志工社的柯社長自己分享時就曾提到,由於當地階級森嚴的文化背景,常常會遭逢對方不領情的回應,社長本人便有施捨麵包卻被印度小孩從手上打落的經驗。階級森嚴使得他們不認為那是他們理該得的,反映的是價值觀的衝突。鄉服社朱社長回憶起第一次出隊服務完的經驗,深感到收穫最大的其實是自己,而當地學員可能只是接觸到些許新事物而已。然而這些新事物也不盡然都是好事,社長提及了「服務污染」,以口頭禪為例,工作人員必須自覺自己的習慣用語,例如「好屌」,是會在社團離開後繼續影響更多小朋友的。除了顯而易見的負面影響外,有些影響則是難以定義這究竟是好或是污染:「他們會不斷來問說,考高中上大學這條路好不好,要怎麼讀才能像我們一樣「厲害」等等。」這未必是件壞事,但卻可能對技職體系有興趣的國中生產生改變。這樣去反省自身,反省當地實際受影響部份的習慣,是可貴的「反思」的例證。

在整個當地服務結束後,對於整個服務經驗和自我轉變的省視也同樣重要的。也許因為無力感而陷入自我角色定位的迷惘,也許在無力感後更加地決定充實自己準備下一階段的服務。也或許像世界志工社現任副社長王滋鮮所分享的:「我們的出現對服務對象來說可能改變不多,但我們自身卻學會珍惜身邊的一切,回到國內後更積極地關心我們生活週遭的弱勢朋友。」就這樣,他們在耳聞花蓮地區的原住民孩童急需幫助的消息後,沒有太多的考慮,一群人又在下一個地方展開服務。不知不覺中,服務漸次內化成一種類似習慣的層次。而這些都是在服務前後個人心境的一大轉變,類似於結果階段的檢視。

以反思精神檢視當下的「反思制度」


目前,在制度上,學校將服務性社團與服務課結合,服務性社團可以向學校申請開設服務課。根與芽社現任副社長林致中提到一些服務學習課程制度上的問題,例如選課系統的服務課程資訊模糊、學校方面在社團開社服務課程的方案上宣傳介紹不足,以致於很多同學不清楚社團開設服務課程的內容,甚至不知道究竟有哪些選擇,誠然,這樣的問題也牽涉到現下諸多學系服務課學分的弔詭認證規定,因百大維新團隊在這一部分的論述已經盡善盡美,故在此不再贅述。

現下的服務課程制度,其實仍是有許多美意是值得嘉許的,期中期末的檢討反思作業及TA回報質化評估等,都是在提醒服務者進行深刻的反思活動,但其中仍不乏令人匪夷所思、甚至窒礙難行的規定,例如:服務課程競賽要求資料鉅細靡遺,雖然整理並保存這些文件對社團本身也大有幫助,但評鑑過後往往石沉大海,期末審查似乎也未對照申請時的原初計劃,更遑論確實檢討並改進計劃與實行落差的原因(例如可能因為人數招收不足而被迫終止部分計劃。關於人力部分上段已略有提及)。根與芽社也提供訊息給我們知道,服務學習課程內容多半是採活動任務制,某些活動可能會在期中考後舉辦,成員卻因為必須繳交期中檢討作業,而被迫胡謅出一份莫須有的文章。世界志工社社長柯妤庭對此提供了建議服務課程網站設置交流平台的想法,一來取代形式化的呈報上級式八股心得文,也提供跨領域服務者之間交流反思成果的機會,二來利用網路的傳播力量,將服務精神推廣讓更多人知曉、進而加入主動服務的行列。

我們究竟為甚麼要以這些服務性社團為例呢?原因在於這些服務性社團平日在運作之時,在前述提及的「準備階段」、「過程階段」、「結果階段」都有適當的時間和環境去讓成員反思。但這樣的深厚反思,最後仍會如前面所述,因服務課制度不完善之故,而出現諸多問題。服務性社團都已受目前制度影響,更甭論現行的服務課制度如掃地、之夜活動這些內容。例如,打掃自己系館,這樣的服務過程沒有充足的環境改變、也無法與環境中的人、事、物產生互動,但這樣貧乏的工作內容,卻仍必須一學期繳交兩篇心得,這在比例上我們認為是相當有問題的。如果真要讓掃地工作帶給學員足夠的反思,我們一樣以「準備階段」、「過程階段」、「結果階段」來檢視,具體的建議是,學校應當邀請專業的清潔人員作為講師,教導學員正確專業的打掃和垃圾分類技巧,環境上,應當試著在不同的地點打掃,甚至離開系館到公共空間打掃。以期待有與外界互動的可能性。如此,才有可能邁向具反思性的服務「學習」。

由此可見,反思雖然在落實服務學習精神方面具有無可取代的地位,但設計「反思活動」的「反思」似乎也是不可偏廢。如果在推動服務學習課程或其他計畫的過程中,缺乏適時R&D發展性研究工作(Research and Development)的深刻反思,那將會陷入維持性事務工作(Rework and Debug)的無窮迴圈─只留有僵化的制度和差強人意的內容。反思活動非但作為社團營運、乃至服務學習落實其原初理念的重要工作,更是作為整體團隊效能提升、以期待向前邁進的不二法門。

1 則留言:

  1. 想要參與國際志工,卻不知如何入門……
    想了解國際志工能做什麼,卻不知該怎麼做……
    想知道應該抱持著怎麼樣的心態進入這個領域……
    推薦一本好書
    書 名:我們--走進青海、新疆、甘肅充滿愛的角落
    作 者:程敏淑
    出版社:木馬文化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