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17日 星期一

社科院遷院爭議

社科院遷院爭議

馬安奇

  今年一月,有關社科院大樓預定地是否「侵佔草地」的爭議,在校園BBS上引發了一連串口水戰;演變至今,學生轉而不滿校方對幾項爭議點的處理,繼遷院阻力之後,社科院事件又再次成為焦點。

綠地 燎原之火

  台灣大學校地範圍雖然不算小,但是人數眾多、建築林立,尤其對照周圍都市景觀下,校園中僅存的綠地顯得格外珍貴。九年來就有三起涉及綠地、且規模較大的校園空間爭議。第一起是民國89年,法律學院預定地因牽涉到規劃為永久綠地的黑森林區域(今新聞研究所、國家發展所前方綠地),引發總區師生反彈。在法學院新院址規劃公聽會上,包括法、理、農、工、文學院,各自立場差異甚大。第二起是民國91年,社、法學院學生不滿男十六宿舍前方運動場更改為「公衛學院大樓」建築用地,嚴重壓縮當地校區的課外活動空間,因而以「守夜」活動展開抗議,法學院有幾位應屆畢業生,更於當年畢業典禮上當場拉起白布條抗議。第三起,便是至今未果的社會科學院大樓事件。

有爭後有議 綠地爭議

  今年1月9日正值期末考時,BBS有網友貼出社科院遷回校總區的設計圖,認為新圖書館突出草地的設計,會破壞處於社會系館、資訊工程系館、機械工廠與新聞所之間的完整草坪。而且大樓基地封住現在語言中心前的東西向道路,因此企圖在社會系館和資工系館間的草地,另開十五米的柏油道路(含人行道)作為取代,完全破壞了校園裡難得的綠地和景觀。有人覺得霸道;也有人提出此區原本就是作為社科院遷回總區之用,後來焦點反而轉移為社科院到底該不該遷回總區,從諸多意見中不難看出總區與社法校區學生各有委屈。不過也由於此一討論,更多的資訊被公布,師生們也試圖透過文章及座談會等方式,理性地表達意見。

綠地與設計

  關心此議題的師生們收集歷來學校會議的資料,試圖在與校方溝通之前先拼湊出來龍去脈,由於搬回總區已勢在必行(詳見二版),因此轉而關注綠地面積究竟可以保留多少。師生多次與校方在座談會或校務會議上不斷釐清與溝通,在一來一往間處於被動等待。建築師伊東豐雄更於去年10月31日列席校規小組會議解釋,圖書館與草地的比例已是修正三案中最佳結果(詳見二版)。最後,今年1月19日的校務會議依法作成結論:未來社科院大樓新圖書館設計,以佔綠地面積1/3為限。

道路爭議浮上檯面

  在收集法規資訊的過程中,原以為施工結束就會拆掉的十五米臨時道路,被發現文字規定竟然是「俟社科院完工後,再評估檢討是否縮減或改為緊急通道」,意謂很可能就此變成永久道路。但未來緊鄰道路兩旁的社會與資工兩系,中間原本只隔草地,因此並無隔絕大量噪音、灰塵的設計,尤其社會系館靠近草地之教室,只採用整面玻璃分隔。雖然校規小組於去年11月21日決議刪除此段文字,依法它只能是「臨時道路」,但事實上,無論作為施工期間的臨時道路,或日後的永久道路,這條路都會成為交通高度密集帶,不該開在影響師生權益最大的區域,令其必須暴露在空氣污染、噪音之中,造成上課品質低落與安全隱憂。

替代方案

  這期間出現了三項替代方案。方案一是社科院大樓的工程車在學校圍牆外即可施工,根本不需要開進校園,這點日後獲得校方證實,因而也讓人更加疑惑這條道路之工程用途;方案二是日後若需要工程車進出,應打通國發所到舊宿舍區這條主要幹道,工程車可由此轉接水杉道;方案三是比照新體育館模式,在小椰林道盡頭空地開一個門,供工程車進出,如此一來也更接近施工地點。今年2月19日的總務長座談會中,洪宏基回應方案三需向台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申請,而根據經驗很難有好結果;但對於需遷涉其他工程的方案二則表示,他無法對任何非他任內進行的工程做保證。

十五米道路的生殺大權

  今年3月26日,校規小組將針對社科院新建工程討論道路爭議,結果如何,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