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7日 星期五

百大的幽靈在農藝系迴盪

◎意識社論

很多討論都是從BBS開始的。比如像是電機系神秘的第五棟系館,或者是這次還在進行中的「農藝系生統組將被切割出去成立生物統計所」事件;前者在吵得沸沸 揚揚之後發現根本就是子虛烏有,而後者則陷入各持己見的膠著當中;撇開其他人為因素不談,我們可以發現案情如此不單純的核心原因,或許就在於「資源」兩 字。 

  第五棟系館的建立只是聽聞,如此空穴來風的消息卻在電機系人多系館多資源相較多的情況下,引發嘲諷與爭論 的熱烈推文;而靜靜座落在活大旁邊,面對著機械舊館的農藝系系館,使用者是個有著超過80年悠久傳統的小系,學生人數約250多人。如果不是即將被分割的 焦慮促使學生站出來遊行抗議,很多人可能只是兀自經過門口「農藝系」三個大字,而從來沒有抬頭發現這個職志為「餵養全世界」的系所就隱身於此。

  為什麼?是不是沒有亮麗搶眼的論文數目加持,所以默默的耕耘沒有得到太多關愛的眼神?長期以來資源——無 論是研究經費、教師員額、系館,甚至總區土地——分配不均,已是既定事實;最近幾年學校提出「八十台大,前近百大」的卓越口號,是否也建立在將資源投注於 一些「國外流行」的當紅學術產業上,而犧牲掉其他同等重要的領域資源?

以本次風暴中心的「生物統計所」為例,國外許多排名頂尖的大學,包括史丹佛、牛津等都有著「統計系」或者是「生物統計所」的設立。我們也可以想見,未來生 統所不僅招生熱烈,還能夠生產出大量國際期刊論文。也無怪乎生農院長認為,成立生統所會爭取到「資源」。但除了要對「生物統計研究所」處在生農架構下提出 是否合適的評估,另一方面我們也要問,如果說農藝系載育著改良國家糧食的重責大任,即使沒有最新尖端發現能刊登在國際學術期刊上,我們是不是也應該給予農 藝系應有的後援支持,以及一視同仁的關心注目?

台灣自承襲日本以來所發展的農業技術與深厚基礎,台大農藝系厥功甚偉。除了擁有磯永吉等教授劃時代的研究傳統,其為國家「改良栽種糧食作物」的努力精神也 一直傳承了下來。談論到現今台灣農業所面對的困境,包括農業發展的衰退與人才的沒落,農藝系系主任對現今政府不重視人才培育感到憂心忡忡;面對未來極有可 能鋪天蓋地襲來的全球糧食危機,農藝系師生無不嚴正以待,頻頻檢視自己是否準備好迎接挑戰。

儘管沒有政府重點計畫資助的光芒環身,也沒有令人印象深刻的期刊論文報導,但還有多少默默在崗位上盡心研究的單位系所,是我們沒有正視關心過的?他們對於 社會的巨大貢獻同樣不容置喙,但在這些系所投注全足心力研究,卻還要擔心在「追求卓越」的遊戲規則之下,資源硬生生地遭到切割。除了在BBS上為了電機系 只聞風聲不見蹤影的第五座系館爭吵,我們更該重視其他領域的努力,大力為他們喝采,給予實至名歸的燦爛掌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