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9日 星期一

學術資源的共享與開放:開放式課程


◎人類二 林必修、生傳三 廖翊筌



開放的學術資源


  開放式的學術資源分享模式近年來是備受重視的議題。學術資源的開放式取用可簡單分為兩類,分別是開放典藏開放式取用期刊,前者指的是由學者利用相關工具,將自身發表的期刊論文典藏在開放式的電子檔案,包括個人、機構、與學科領域三種;後者則指學者建立開放式取用的平台,以發行數位期刊,提供開放、自由的資訊供大眾使用。


  除了上述所提,開放式課程(OCW, Open Course Ware)也可視為一種學術資源的開放。中文譯名乍看之下望文生義為完整的課程開放,但麻省理工學院作為OCW的先驅,當初推行時其概念指的是學校單方向提供自學資源,由自學者訂定學習目標、內容等。因此,與遠距教學之不同在於,開放式課程讓使用者自行規劃學習方式,自由調整學習進度。#麻省理工學院的成功實施在全球引發廣大效應,台灣方面,交通大學於2007年加入國際開放式課程聯盟,隔年全台共21所大學成立開放式課程聯盟。



  從實行面來看,開放式課程建置線上影音平台,上傳課程大綱、教學影片檔、以及課堂的參考書目資源等,以開放授權#的方式讓全世界的使用者除了吸收外,在非商業行為與註明出處的前提下,能對內容進行截取與修改,並以同樣規範發布轉載。



開放式課程在台大


  台大關於開放式課程的線上平台有兩處──科學教育發展中心開放式課程影音平台與臺大開放式課程平台,前者提供基礎科學課程如普通物理、普通化學、微積分等以及生命科學、物質科學相關通識課程,於2008年陸續將課程上架;後者除上述所提之外還包含社會科學類與文史藝術類課程,主要在去年開始有大量課程的建置。與麻省理學院工不同的是,台大的課程平台以課堂錄影為主,學習材料如講義或投影片則視老師對於教材智慧財產權的處理進度建置與否。


  科學教育發展中心是台大錄製開放式課程的肇始單位,中心主任陳竹亭教授認為大學的主體是知識,「傅斯年校長曾說過『貢獻這所大學於宇宙之精神」,如此一來知識便應該跨時跨地跨空間。我認為該為千里馬搭個沒有邊界的牧場」制式教育中教授提供環境和機會,包括教室教材等。開放式課程另闢蹊徑,知識共享的模式希望啟動學生對於主動學習的熱情,避免學習的動力來源被產業界吸收。
        


開放的另一端


  開放式課程的受惠者有不同身分,基礎科學類有助於部分高中生銜接或提前規劃大學課程,其亦打破地理空間的限制,使各校之間學生互相交流不同課程;對新進教師來說,可作為備課與授課之參考。


  台大身為擁有豐厚資源的學校,應當肩負回饋社會、知識分享與提升教育品質的責任,然而,現階段開放式課程的資訊有多開放?除了智慧財產權的問題使得部分教材無法公開呈現之外,影音平台本身雖然開放給所有民眾,但在內容上卻不免自動篩濾出有自學程度者,使用者在運用網路資源的素養與知識亦是開放式課程能否發揮效益的因素之一。而目前網站為單方面提供資源,且線上課程規劃還未有全面系統性的規劃,技術層面來看,過去曾發生某課程點閱率衝高卻因頻寬不夠導致瀏覽不順暢的問題產生。未來開放式課程的效用,能否進一步在系統上營造全面性參與的環境,以社會公民的概念促成使用者義務回饋,想必是社會所樂見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