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20日 星期一

鐵門與特色──大門口宿舍區的抉擇



◎人類二  陳瀅



門禁該不該開放?




  這學期的大門口宿舍區(女一、二、三、五的所在地)開始了兩項重要措施,其一為女五與女二側門延長門禁時間;其二為大門口區內各宿舍的門禁互相開放,兩項結果均交由全體舍胞表決。



  一開始的反對聲浪一度讓此兩措施面臨被否決的危機,然其結果順利的在這學期中時落實了。一開始的困難除了舍胞們尚未達成一定的共識之外,之前發生過的弊端也使得舍胞對於門禁開放存有疑慮,舍胞普遍認為這影響此宿舍區的安全問題。另外,輔導員基於安全問題,也提出反對立場,這也為門禁鬆綁政策的推行增加許多阻礙。


  過去女二與女五的側門曾一度24小時開放,因外國人事件(女二側門一度關不緊,有外國男生晚上十二點後晃進來)而變成十二點,後來又因安全因素提前到九點,經舍胞抗議後改回目前的十點。各宿舍門禁互相開放的困難在於期間人員進出的管控不易,有舍胞提出女五曾發生的偷竊問題( 同一間房間被偷兩次,裝監視器後沒再發生 )說不定與此有關;曾住過女三的舍胞提出有可能助長黑戶問題,原因是女三舍曾經發生黑戶,別的宿舍的人糊塗住在女三一個學期之久。


  而提出門禁開放政策的現任女五生治會長──王若帆則認為上述舍胞的疑慮為虛擬命題,太在意制度上的受益反而缺少生活上的內涵。側門延後門禁將有便於舍胞進出宿舍;宿舍門禁互相開放則是為了讓大家能夠更便利的使用各個宿舍的設施和空間,也讓女宿彼此連結更緊密,達到宿舍社區化的氛圍。若帆希望能以空間影響人的生活經驗,也透過空間的改變與人溝通,因而讓舍胞們更有向心力,想要捍衛在這裡的生活。



宿舍社區化的理念





  「一開始只想做綠美化,對宿舍區做永久地景,後來才延伸出對宿舍區整合的想像。」若帆認為,大門口宿舍區是一個封閉性的結構,而圍牆是作為一種連續性景觀很好的素材;另外,如果可以有一條連續性的石子路或磚路,連續性的草皮,或是有綠色的延續性牆壁,就能達到強化宿舍一體的概念。會長構想之初沒有設計意涵在內,純粹是覺得美,想做空間營造上的一個嘗試。然而一開始抱持此想法從事時卻遇到了困難,因為雜工班的圍牆(圖一)不屬於女五管轄範圍以內,是女一舍的範圍。因此,為了能夠達成這目標,開始想要串聯各宿舍參與行動,進而萌生以空間達成社區整體感的念頭。



  另外,若帆也認為各宿舍彼此之間相鄰甚近,長期以來卻處於各自為政的狀態,對各宿舍空間資源的利用,無疑是一種浪費。宿舍間有各自獨有的設備,女五有廚房、女三有瑜珈室跟化妝廳、女二有琴房、女一則是有健身器材、讀書室及充足的書可以借給宿舍區的人,但因各宿舍門禁而阻礙彼此資源的交流。目前女五門禁是開放給宿舍區的舍胞,希望大家都能使用公共廚房;女一則是本來就沒有門禁,因此希望在互惠的原則下各宿舍可以彼此互通。


  若帆極力推動各宿舍彼此門禁開放的政策,也得到此區其他的生治會會長的贊同,希望讓資源可以流通,各宿舍整合為一體,學生在抽籤或是做選擇的時候,概念上不僅僅是選擇住在女三舍或女五舍,而是選擇了整個大門口宿舍區。但此社區感也有賴於宿舍特色化這個概念的基礎上。「既然我們是一個社區,就要強調各宿舍的功能,並且把各自特色發揮到極限。」女五生治會會長說。並且以女五為例,說:「我們不是要提供語言課,而是烹飪課。如果每個人都可以把金額投資在自己的特色上,代表我們有更好的功能,這樣才是所謂的特色宿舍。」


  雖然目前門禁政策已經通過,宿舍社區感的理想仍是條崎嶇的道路,但是各宿舍會長都有共識,且也努力推動各項活動,讓宿舍越變越好。她們所採取的方式是以貼近舍胞生活為主,希望以較能產生共鳴的地方讓舍胞對於身處的環境有一份認同與歸屬感。像是女一的發現宿舍之美的攝影展;女二的塑身有氧舞蹈班;女三的彩妝講座;女五的烹飪班、小菜園…等,利用自己本身的資源舉辦活動,並開放給同在此宿舍區的舍胞參與。另外,這學期各生治會另合辦「深閨電影院」這項活動,讓舍胞先行對感興趣的電影進行票選,後於女三舍地下室播放,希望藉由舍胞的共同參與活絡社區整體感。


  大門口宿舍區是一個密閉性的空間,也不像長興宿舍區另有7-11與餐廳之類的機能,純粹是以住宿為主,因此生治會希望能以更貼近生活,讓人覺得貼心的的經營方式,希望能被舍胞理解與認同。同時以社區化建立一種社區感,生治會把金額投資在自己的特色上,加強各個功能與之間的連結,是大門口宿舍區所追求的特色宿舍概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