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7日 星期五

長跑五年的未竟之路——新生書院的轉變與挑戰



社會四 曾稚驊


  新生書院邁入第五年了,這五年以來,無論其受到的是正面或負面評價、或甚至早已被遺忘,它都是新生在台大的必經之路。其實新生教育的制度在國外早已行之有年,更是被視為大學教育中的一個重要階段;而書院的制度為台灣各校所嘗試採用,台大則在今年展現出一些不同於以往的改變,無論是正向、抑或是在轉變之中所顯示出的缺憾,都值得被討論。


正向的轉變

  今年新生書院有兩個重要的轉變:住宿、夜間課程,以及增加的小隊互動,其實這二者都反映了新生書院中情感聯繫和個人經驗交流的重要面向。

  住宿和夜間課程,誠如本次新生書院總召珮如所言,是一個一直都相當受重視、卻在過往都無法達成的目標。在過去由於各宿舍面臨整修,因此一直難以讓參加人數眾多的新生書院安排夜間活動,今年總算成功規劃在行程之中,但是仍然被部分學生質疑,讓中南部學生辛苦北上、與讓沒有住宿需求的北部學生住宿是否有其必要;事實上,台大學生住宿比例相較於國外大學(社區大學以外)而言明顯較低,住宿作為新生書院重要精神的思考,在台大的情況下仍然是值得再商榷的,但畢竟提供無論未來將住宿與否的新生一個共同生活的機會,至少在個人的交流上是個不錯的經驗。

  而也因如此,小隊互動如小隊之夜等增加交流的部分,也成為了新生書院中重要的改變。許多工作人員反映小隊時間雖然相較於過去更多、但同時希望越多越好,正說明了新生書院中,過往相對不受重視的交流互動的重要性。

尚待克服的挑戰

  新生書院仍然有許多值得省思的難題。首先,在課程規劃上,這些課程是許多單位經過角力、協商後的結果,最終的成果可說是校方或工作團隊認為新生所應該要知道的資訊,但因為條件限制如講師和教室不足等,因此不少課程仍然是動輒兩三百人齊聚一堂聽講;而更甚於此,在小隊時間之中,討論的內容多是關於選課、生活等等屬於個人經驗的範疇。究竟各個單位的課程、抑或是學長姊的經驗,才是新生書院所應列為重點的呢?

  事實上,這關乎新生書院本身的定位。新生書院並不希望太過於和各系或地方友會的迎新宿營性質重疊,因此除了備受爭議的「強制」參加之外,也希望能有更多功能性的課程,而不只是社交互動;但這卻是許多現存難題的起因。強制參加雖然也可用請假等方式迴避,唯其本質仍然是預設每個同學都應該參加;這也是一個契機,讓掌握行政資源的校方和工作團隊做出的規劃,能更有機會被新生所接收。但在短短的數天之內,要塞下整所校園的時間空間記憶談何容易,而如新生書院這般的校級活動,數年以來仍多是以校方和一般學生所匯聚的「大歷史」為主軸,今年所新增的夜間活動和互動時間所累積呈現的個人片段「小歷史」,反倒像是點綴其中的點點星火。

  新生教育作為新生對於大學教育和生活較有系統性的認識,不只是新生入學的學年、甚至後續的輔導都應該貫徹在就學期間之中,如果只是以短短幾天的營隊入門,實乃不足。在行政組織上,台大目前缺乏專門負責新生教育的單位,使得新生教育的業務分散至各個處室,難以統整為一個長時間且完整的新生教育方案;而在長期的規劃之中,除了應有的學生輔導、社交活動、校園資訊與「大歷史」的傳遞之外,校方更應該提供資源和空間,讓每個人都有機會書寫和交流那些屬於自己在台大生活中的「小歷史」。

  新生書院的概念被引入台大至今也已五年了,至今這已不只是模仿國外方案,許多因應台灣本身條件和組織型態的限制,也形塑了新生書院在各校的樣貌。這條對於台大經驗詮釋的漫漫長路仍然在不斷踏步著,但無論是採取哪種角度走去,新生教育的重要性都應該要被正視,因為這不只將影響新生對台大的認識,更將對大學生涯產生深遠的影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